乳腺積乳囊腫

乳腺積乳囊腫又稱為乳汁淤積症,是哺乳期因一個腺葉的乳汁排出不暢,致使乳汁在乳內積存而成,臨床上主要表現是乳內腫物,常被誤診為乳腺腫瘤。 哺乳期因乳腺腫脹,腫塊不易被發現,往往在斷奶後才可清楚捫及。囊腫呈圓或卵圓形,表面光滑,可以推動,多數為單側、單個囊腫,可有輕微壓痛,觸之可有囊性感。

臨床表現

專家介紹說乳腺積乳囊腫的最初症狀一般是乳腺腫物,單側多見,位於乳暈區外的乳腺周邊部位,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表面光滑,稍活動,觸之囊性有輕度觸痛,直徑常在2~3厘米,一般無腋區淋巴結腫大,年輕婦女在哺乳期或之後發現乳房邊界較清的腫物,並主訴在哺乳期中曾患過乳腺炎,檢查在乳暈區外的較邊緣部位觸到邊界清楚,活動、表面光滑的腫物, 應想到積乳囊腫的可能,可到醫院進行藉助B超檢查可確診,應注意與乳腺囊腫病、乳腺腺纖維瘤、乳癌相鑑別。

發病機制

早期囊腫內為稀薄的乳汁,以後由於囊腫長期存留,乳汁中水分被吸收使乳汁濃縮為乳白色粘稠物,如練乳。偶可為凝乳塊,甚至像奶粉一樣呈固體狀態。臨床上較常見的乳腺結構不良、炎症、腫瘤的壓迫造成,乳腺腺葉或小葉導管上皮脫落或其他物質阻塞導管以後,乳汁排出不暢而淤滯在導管內,致使導管擴張形成囊腫,囊腫可繼發感染導致急性乳腺炎或乳腺膿腫。

如果不繼發感染可長期存在, 囊內容物變稠,隨時間的推移可使囊內水分吸收,而使囊腫變硬。囊腫壁由薄層纖維組織構成,內面襯以很薄的上皮細胞層,有些地方甚至脫落,囊內為淡紅色無定型結構物質及吞噬乳汁的泡沫樣細胞,囊腫周圍間質內可見多量的單核細胞、類上皮細胞、多核巨細胞、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還可見小導管擴張及哺乳期腺小葉組織。

積乳囊腫臨床上比較少見,其形成與妊娠及哺乳有關,在泌乳期時若一支或多支輸乳管排乳不暢或發生阻塞,引起乳汁淤積形成囊腫,因其內容物為乳汁或乳酪樣物而不同於一般囊腫。肉眼看,積乳囊腫為灰白色,可為單房或多房性,內含乳汁或乳酪樣物。臨床上患者多為40歲以下的曾經哺乳的婦女,多在產後1—5年內發現。由於囊腫柔軟臨床上可摸不到腫塊而由鉬靶X線或超聲乳腺紅光檢查治療儀意外發現,或可觸到一光滑活動腫塊。若囊腫壁纖維層較厚,則腫塊亦可表現為較堅硬,如發生繼發感染,則可有紅、痛等炎症及體徵。少數積乳囊腫也可發生自發性吸收消散。
在鉬靶X線上積乳囊腫可發生在乳腺的任何部位,一般位置較深。腫塊輪廓清楚,邊緣光滑銳利,根據積乳囊腫形成的時間及內容物成份不同,鉬靶X線上呈不同程度表現類型。積乳囊腫形成早期水份較多時,可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緻密結節,密度均勻,此表現可稱為緻密結節型積乳囊腫。積乳時間較長時,水份吸收,乳汁稠厚或積乳囊腫內含有大量脂肪,則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部分或全部高度透亮的結構,囊壁光滑整齊,此型稱為透亮型積乳囊腫。積乳囊腫表現為緻密型還是透亮型,主要取決於囊腫的內容物成份。
鑑別診斷,緻密結節型積乳囊腫的鉬靶X線表現與其他良性腫瘤不易鑑別,只能依靠臨床病史及體檢加以區別。透亮型積乳囊腫鉬靶X線表現需與脂肪瘤和錯構瘤鑑別。
特別需要說明,對積乳囊腫的診斷,除影像學表現外,需要結合臨床病史很重要,一般積乳囊腫多與哺乳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