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銀鱗蛛

形態描述

雌蛛體長7.11:頭胸部長2.61,寬1.89;腹部長4.95,寬1.93。背甲黃褐色,邊緣有黑褐色細毛。頸溝明顯,並在其中部各有一較深的坑。放射溝一般。中窩為一橫向凹陷,
中央有一“人”字形褐色刻紋,刻紋近後端的內側有1對圓形小坑。前眼列後凹,後眼列稍後凹,兩眼列等寬。前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眼間距(0,25:0.10);後中側眼間距大於後中眼間距(0.25:0.12);前、後側眼相接。中眼域長0.33,前邊寬0.29,後邊寬0.33。前側眼>前中眼=後中眼=後側眼(0.13:0.09:0.09:0.09)。
額高0.15。螯肢黃褐色,頂半部淺褐色,牙溝兩側多黑色毛;前齒堤具3齒,第2、3齒的間隔較第1、2齒的間隔大,並且在中間有一微齒;後齒堤有4齒,第3齒位於前齒堤的第3、4齒之間相對應的位置,第4齒之後有一微齒。下唇、顎葉和胸板黃褐色。下唇前緣明顯加厚。步足黃色,各節的頂端黑色。腿節I前面有5根相對粗大的褐色刺。腿節Ⅳ聽毛列的長度約占腿節長度的1/2。步足測量:Ⅰ—(4.95+5.76十—十—), Ⅱ12.91(3.,87+3.96+3.96+1.12),Ⅲ6.84(2.25十1.89+1.89+0.81),Ⅳ11.70(3.96+3.24+3.51+0.99)。
腹部長三角形,銀白色。肩部隆起,其上有一對黑色斑點;後端明顯向後上方伸展超越紡器而形成一較長的尾。背面有3條黑色縱條紋,中間的一條縱條紋具有4對分支,但並不達後緣,與黑色的腹部末端隔開一段距離,兩側縱條紋的前端與中間縱條紋的第1對分支匯合,後端在第3對分支之後與後邊的縱條紋斷開,隔開一小段距離之後為一較短的三角形黑色斑。腹部側面有兩條黑色縱條紋,上側的一條較細,下側的一條很寬。腹部腹面中央有一褐色縱帶,縱帶之內有較密的金黃色鱗斑。外雌器黑褐色,半圓形,兜弧形,短,其前方有一對乳狀陰影,兜的下方有一前窄後寬的盾形中隔,一對半圓形的插入孔位於中隔側緣的頂部外側,靠近外雌器的前緣。

鑑別特徵

腹部的形狀近似於尖尾銀鱗蛛 L.decorata,但外雌器的兜短,其前方有一對乳突狀陰影,中隔前窄後寬,而不同於後者。

地理分布

雲南(勐臘縣)。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名


中文亞目名


拉丁科名

Tetragnathidae

中文科名

肖蛸科

拉丁亞科名


中文亞科名


拉丁屬名

Leucauge

中文屬名


拉丁種名

mammilla

中文名

乳突銀鱗蛛

拉丁亞種名


命名人

Zhu, Song & Zhang

原始屬名


原始文獻

Zhu, M. S., D. X. Song & J. X. Zhang. ,2003. Fauna Sinica: Invertebrata Vol. 35: Arachnida: Araneae: Tetragnathidae.. Science Press, Beijing, vii + 418 pp. .;

同物異名

Leucauge mammilla Zhu, Song & Zhang;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特有種


國內分布


資料來源

CoL China 200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