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良性腫瘤

乳腺纖維瘤是青年婦女最多見的良性腫瘤,大多為無疼性腫物,多在無意中發現;初期較小,但生長較快,長達3cm時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晰,多較隆突,扁平者較少,表面不甚光滑,細觸之為小結節狀,有些呈明顯分葉狀,中度硬,多無壓痛,可自由推動。

乳房良性腫瘤分類

乳腺纖維瘤手術切除效果良好。但乳腺纖維瘤可重複發生,一次手術切除後,可以使乳腺其他部位再發生。如連續不斷新生乳腺纖維瘤,則手術難以為繼,而患者也常拒絕手術治療。此時可試用雄激素治療,月經停止後1周開始口服睪丸素,至下次月經開始前結束,每日小劑量,總量不超過100mg為宜。治療期間,以不使月經周期紊亂為度。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指乳管或腺泡的上皮增生及增生上皮處的乳管擴張或形成囊腫。此病好發於40歲前後的婦女,但青年婦女及年邁老婦亦可患之,自發病到就診時間長短不一,最短者僅數日,最長者十餘年。此病腫物是主要症狀,可有4種不同表現:

單一腫塊:多為大囊腫所致,邊界清晰,可自由推動,常可確定為囊腫。除非囊內容物過多,張力較大,或腫塊深位而誤認為實性。囊內容物多清亮,如並發感染則內容混濁。若引起周圍組織粘連,鄰近乳頭時可使乳頭回縮。

多數腫塊:是多個囊腫所致,觸診為多發囊性結節,可累及全乳。

乳腺區段性結節:此結多呈三角形,底邊位於乳房邊緣,尖端指向乳頭。

乳頭溢液(血性或漿液性):乳腺檢查無明顯陽性發現,但按壓乳腺周圍區的某些部位(相當於一個乳腺腺葉或幾個腺葉),可引起一個乳管或幾個乳管溢液。

此病乳腺疼痛多不顯著,為鈍疼或刺疼,當乳管開始擴張時可伴疼痛。

採用中醫疏肝理氣,化痰通絡,活血化瘀及西醫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時,可切除並作病理檢查。切除原則為病變區的切除,如病變廣泛可酌情全乳腺切除;如果手術後病理檢查發現有癌變,則補加根治術。

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

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是指自導管開口起至壺腹以下約1cm的一段乳管所發生的乳頭狀瘤。以單發為主,多發者少見。婦科專家介紹說臨床上乳腺檢查可表現為乳頭溢液、疼痛、觸及腫物三種情況,乳頭溢液塗片細胞學檢查,可見紅細胞和上皮細胞,有時可見瘤細胞,但常常不能確定良性或惡性。

以乳頭溢液為唯一臨床表現的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處理原則如下:①單純一條導管溢液,可將該點局部切除,若按壓某區段導致溢液,可行區段切除。②多乳管溢液,年老者可行全乳切除,年輕者宜行區段切除。③切除標本做病理檢查,最後根據病理檢查,再決定是否補加其他治療。

乳頭狀瘤出現以下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如下:①有出血者,可行大導管摘除術。②乳暈旁有小結節者,可將該結節切除。③乳腺中部有明顯囊性腫物,尤其瘤體較大時,凡臨床診斷不明者,中年以上婦女,宜行全乳切除術,若瘤體較小者,則局部切除即可。

大導管乳頭狀瘤癌變者甚屬罕見,故不宜視為癌前病變。大導管乳頭狀瘤局部切除術後復發者很少,故對採用全乳切除治療要慎重選擇。

脂肪瘤

脂肪瘤是體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以發生在有脂肪組織的任何結構中,但以體表及乳房最多見。多發生於較肥胖的女性患者,發病年齡以30~50歲多見。

主要表現為單個,圓形或分葉狀柔軟的腫塊,邊界清晰,生長緩慢,極少發生惡變。

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手術應徹底,若有殘留,必將造成復發。切除組織應送病理檢查,以免合併其他腫瘤而漏診。

乳房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最常見的好發部位是子宮,乳房內的平滑肌瘤極為少見。

乳房平滑肌瘤按來源可分為:

表淺平滑肌瘤來源於乳房皮膚,特別是乳暈區真皮內的平滑肌瘤。表現為乳暈區有略微隆起的小腫瘤,質堅,邊界清,生長緩慢,無不適。

血管平滑肌瘤,來源於乳腺本身血管壁上的平滑肌。常在乳房較深部位捫及腫塊,較表淺平滑肌瘤為大,生長緩慢,邊界尚清,無不適。

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法。

乳房錯構瘤

非常罕見。臨床上幾乎難有正確診斷。主要表現為乳房內有包裹性腫塊,活動度不大,生長緩慢,無不適。多見於青中年以後的女性。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治療方法。

其他軟組織腫瘤

軟纖維瘤:又稱為皮贅或纖維上皮性乳頭狀瘤或纖維脂肪瘤。多發生於乳頭部,腫瘤表面與周圍皮膚基本一致,有一蒂與皮膚相連,質地柔軟。皮贅較大且有礙美觀者,應從蒂部,包括部分正常組織切除。

神經纖維瘤:常為全身纖維瘤病的一部分,由乳頭、乳暈區生長出成群柔軟或帶淡褐色色素的懸垂狀腫物,無不適。體表常由散在類似腫物及色素沉著斑。一般不需要手術切除,巨大,潰破、有礙美觀者可個別切除之。

其他比較少見的良性腫瘤有血管瘤、神經鞘瘤、顆粒細胞瘤等。

乳房良性腫瘤臨床表現

乳腺腫瘤很常見,約占乳腺疾病的2/3。其比例大致是乳腺良性腫瘤、乳腺惡性腫瘤及乳腺其他疾病,各占1/3左右。

乳腺良性腫瘤疾病中較多見的有腺纖維瘤和管內或囊內乳頭狀瘤。

乳腺惡性腫瘤有癌、肉瘤及癌肉瘤等。而乳腺癌占大多數。

多餘乳腺腫瘤:在多餘乳腺上生長的腫瘤,稱之為多餘乳腺腫瘤。可為良性,也可為惡性,以癌瘤為多見。

男乳腫瘤:良性腫瘤有囊腫、腺纖維瘤、脂肪瘤、及乳頭狀瘤等。惡性者有癌及肉瘤。

乳腺良性腫瘤

乳腺腺纖維瘤:最常見於20~25歲青年婦女。一般多為單發性,也可有多個在一側或兩側乳腺內出現者。乳腺腺纖維瘤的發生與雌激素的刺激(卵巢功能旺盛)有密切關係。因此很少發生在月經來潮前或絕經後婦女。

臨床表現:乳腺纖維瘤多位於乳腺的外上象限。常呈卵圓形,小者為櫻桃大或者胡桃大,但也可有較大者。一般腫瘤表面平滑、堅硬。腫瘤境界清楚,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無粘連。可在乳腺內四周推動無阻。雖推之可移,但放手即回原位。多無自發痛及觸痛。

乳腺管內或囊內乳頭狀瘤:此病較少見,多為40~50歲婦女。可單發或多發。腫瘤常位於乳頭部擴張的乳管中,或在乳頭附近與乳管通連的囊腫中。乳頭狀瘤一般很小,有蒂及許多絨毛,因富有薄壁血管,故極易出血。

臨床表現:病人一般無疼痛,主要症狀是乳頭溢液和出血,有時可在乳頭部摸到小的長圓形腫物 ,質軟與皮膚不粘連,可推動。擠壓乳腺時可自乳頭中排出血性分泌物。乳腺管內或囊內乳頭狀瘤可有6-8%癌變率。

乳房良性腫瘤的病因

導致乳房良性腫瘤的原因有很多,一般都和雌激素的過度刺激有關。特別是在懷孕、哺乳期或者是絕經前期發生率比較高。專家提醒,女性朋友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發生疾病的時候也要堅定信心積極的進行治療。

可能有很多女性檢查出得了乳房良性腫瘤,對於疾病的出現,很多人也都只是逆來順受,可是真的只能是這樣嗎?對於乳房良性腫瘤,大家了解的知識其實還不夠全面,總有一些女性在無意間患上了疾病,從而引起了嚴重地傷害。事實大,大家只要了解乳房良性腫瘤病因有什麼,是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家預防這種病的。乳房良性腫瘤一般是因為認為與卵巢功能旺盛,機體和乳房局部組織對雌激素過度刺激的敏感性有關。其病理機制在於雌激素水平如果過高,乳腺組織對其發生了局部反應就會出現乳房良性腫瘤。

檢查的過程

而對於存在乳腺癌高危因素,如直系親屬患乳腺癌,既往有乳腺癌病史的婦女,建議定期行乳腺體格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正規的乳腺體格檢查應包括視診和觸診兩部分。患者將被帶入一間具有良好自然光線或採光的檢查室內。檢查前需要充分暴露前胸及雙側乳房,並根據檢查醫生的要求採用坐位及臥位兩種方式。坐位時兩手下墜於膝上,上肢放鬆;仰臥位有時需要加墊一個枕頭使肩部和胸部適當抬起,這樣乳房可在比較平坦的情況下作檢查,不易遺漏病灶。

醫生視診時將觀察乳腺的發育情況,雙側是否對稱,大小是否相似,雙側乳頭是否在同一位置,乳頭是否有糜爛、回縮、溢液,乳腺皮膚有無異常等,比較特徵性的改變如橘皮征、酒窩征等是診斷乳腺癌的重要表現。檢查中患者常常會被要求兩手高舉以顯示乳腺側下方和乳腺尾部。

乳腺的觸診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檢查腫塊時醫生將會注意腫塊的部位、大小、邊界、質地、活動度、與皮膚及胸肌有無粘連等,從而作出對病變性質的判斷。觸診時有經驗的醫生常常會用手輕輕地托起乳房或增加皮膚張力,以發現輕微的牽拉後皮膚是否引起凹陷,如是則常提示早期乳腺癌的可能。為了檢查腫塊和深部組織的關係,病人有時被要求兩手叉腰,使胸肌處於收縮狀態,如果腫塊侵犯胸肌筋膜或胸肌時則在胸肌收縮時患側乳房抬高,活動受限。用兩手指腹平坦地在乳房表面按象限或按時針方向作捫診,不能用手指抓捏乳腺,以免使正常乳腺組織誤認為腫塊。

腋窩和鎖骨上淋巴結是乳腺癌的區域淋巴結,故腋窩的觸診也是體檢的一部分,有時因為腋下觸及淋巴結而發現隱性乳腺癌。檢查一般採用坐位,患者手臂被檢查者托起而使腋窩自然鬆弛,以利檢查。鎖骨上淋巴結檢查時醫生常用雙側拇指輕觸患者的鎖骨上窩。

除了乳腺臨床體檢外,各年齡層的婦女還可以學習乳腺自我檢查,這是一種簡單而經濟的早期發現乳腺癌的手段,但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訓。乳腺自檢一般每月進行一次,檢查時間絕經前婦女應選擇在月經來潮後的第9~11天,此時內分泌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於相對靜止的時期而最易發現乳腺異常改變;絕經後婦女宜選擇容易記起的時間如每月的第一天;哺乳期發現乳腺腫塊時應在停止哺乳後再作一次檢查。

預防腫瘤

預防腫瘤一、培養健康飲食習慣

專家指出在飲食過程中我們應當少吃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吃得越少越好,可以雞、魚、豆類等食物替代。此外,醃製食品也少吃為妙,包括鹹菜、臘腸、鹹魚、火腿等含有大量硝酸鹽,容易導致胃癌或食道癌。速食品中的添加物或化學劑,也是致癌“兇手”。煎、炸、燒烤等高溫煮食方式,不如煮、蒸、燜、灼等食品來得健康。

預防腫瘤二、每日運動每天運動可活動筋骨,有益健康

每天運動最少30分鐘,除了散步、跳舞、慢跑外,做家務也是很好的運動,可活動筋骨,有益健康。減低患上乳癌、結腸癌的機率。

預防腫瘤三、維持正常體重是抗癌的方法之一

人人可能患癌,可是肥胖者患癌機率更高,因此維持正常體重是抗癌的方法之一。尤其對那些剛戒菸者來說,更應注意。

預防腫瘤四、不抽菸

戒菸,不吸“二手菸”,可是在公共場所,難逃“煙霧”的侵襲,所以我們應吃大量蔬菜以解毒。

良性腫瘤護理方法

1.飲食護理應列入病人總的治療、康複方案內,並爭取醫生與營養師的指導與支持;

2.要定期對病人進行營養狀態評價,包括生化測定,以便及時制定和隨時修正補充飲食護理方案;

3.根據不同的治療措施,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特別是消化系統所引起的生理功能的變化,確定營養素的質與量、飲食的形式及供應途徑。

一。腫瘤病人的飲食形式有普通飲食、軟飲食、半流質與流質飲食,應根據病人具體病情及消化、吸收能力加以選擇。一般腫瘤病人熱量供應與正常人差不多。對有些病種如食管癌、賁門癌、外科腸段切除後的病人可根據病情需要每天供給較高熱量的流質飲食。頸部放射治療病人唾液減少,咽喉乾燥疼痛,吞咽困難,飲食應多帶水份,並較清涼。

二。某些頸部手術後病人進食時易發生嗆咳,致使病人不敢進食,此時應給軟食或較乾的半流質飲食。接受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的病人常會引起味覺異常、厭食,對此可在食物中增加調味品,如增加甜度、鮮度以刺激食慾,為減輕疾病症狀可補充某些食物,如肝癌病人常有上腹飽脹、肝區疼痛等氣滯表現,可給理氣食物蘿蔔、山楂、鴨肫等。

三。肺癌病人常咳嗽多痰,可食百合、銀耳、杏仁等,起潤肺止咳、化痰作用。總之病人情況各異,不宜強求一律,應根據具體情況保質保量給予恰當的飲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