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頭草[九頭草]

九頭草[九頭草]
九頭草[九頭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九頭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cm。根稍肥厚成細圓錘形,長達33cm,根頭處留有多條莖的殘基。數莖叢生,圓柱形,綠色,被短毛,節膨大。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九頭草 九頭草

單葉對生;在基部簇生,莖生者2-3對,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3-9cm,寬1-4mm,基部抱莖,全緣,兩面均被短毛;葉緣毛較多。花多數,成總狀聚傘花序,小聚傘常只1花, 小花梗長6-24mm,中部常有苞片1對,卵形,先端呈剛毛狀;花萼簡狀,邊緣具緣毛;有10脈,綠色或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黃色,條狀,先端2裂,爪辨不具緣毛;雄蕊10;子房長卵形,花柱3,線形。蒴果瓶狀,6齒裂,外被宿萼。種子多數,細小,背側各具5行突起。

九頭草 九頭草

花期8-9月,果期9-10月。2、本種與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莖帶紫色,花呈淺紅色。

九頭草 九頭草

性狀鑑別根圓錐形,長約10cm,有的可達32cm,直徑約1cm,有側根。根頭留有莖基。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具細縱皺紋。質堅硬,氣微,味淡。地上部分全草長30-50cm。莖多分枝,圓柱形,直徑2-3mm,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下部帶紫紅色,被有短毛,節膨大。節間長3-7cm,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對生,捲縮,完整者呈線形,長3-5cm,寬3mm,黃綠色,全緣,兩面均被短毛,基部呈短鞘抱莖。 花單生於葉腋,多萎縮,花梗長1-2cm,下部有一對苞片,展開後可見花瓣5枚,線形,先端2裂,淡粉紅色。氣微,味微苦。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草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山東、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九頭草 九頭草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調經;止血。主熱淋;血淋;小便不利;痢疾;月經不調;經閉;崩漏;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