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集鎮

九集鎮

湖北南漳縣九集鎮地處鄂西北,東接襄樊市,西連南漳城,南臨焦枝線,北靠武當山,地形地貌為平丘崗地。全鎮版土面積45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8萬畝,轄74個村,426個組,境內除土地資源、山場資源、水資源豐富外,地下還貯藏豐富的重晶石、白雲石、方解石,具有較好的資源條件和發展前景。九集鎮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盛產糧棉油和水產品,是典型的魚米之鄉。

基本信息

簡介

九集鎮九集鎮

九集鎮是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轄鎮,1952年設九集區,1975年改為公社。1987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與襄陽縣接壤,距襄樊17公里。面積215平方公里,人口4.3萬。316國道穿境,東瀕渭水河,石門水庫兩大幹渠流經境內。鄉鎮企業以商貿、運輸、建材、化工、機械製造和飲食服務業為主。農業以糧棉油生產和畜、禽、淡水養殖為主。名產鹹水“板鴨”。

九集鎮境內物產豐富,市場繁榮,交通便捷,歷史上曾為“長樂園”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交通以大沙鐵路、106國道為主線縱穿全境,是連線京滬、京廣貫通東西的重要通道。物產以金、銀、銅、鐵、鎢、方解石等資源大鎮之稱。農業以優質水稻苧麻、雙低油菜、花生、芝麻等形成了萬噸級之規模,是著名的苧麻之鄉和“陽新豚”主產地之一。初步形成了工業以有色金屬礦山開採、加工、機械製造、建築、建材、家俱業為主,商業以1.5公里商業街、200多家境內外客戶入駐經商的工商業經濟體系。

行政區劃

九集鎮九集鎮
九集鎮轄九仙觀、華家灣、劉家店子、吳家集、湯家嘴、雙泉、五龍寺、袁家畈、曾家莊、徐家寨、舊縣鋪、陳家灣、八泉、泉水堰、尤家崗、羅家灣、王花園、明教寺、江家沖、溫家畈、鄭家畈、吳家大溝、夏崗、染坊灣、楊家灣、鄧家集、冰林寺、葉家灣、方家集29村委會和九集1個居委會。

經濟發展

工業生產

九集鎮是湖北省鄉鎮企業“十強鄉鎮”之一。1996年礦業秩序整頓以來,礦業經濟迅猛發展,礦業生產實行“鎮辦鎮管,股份合作”的“九集模式”,礦業集團發展成為省級鄉鎮企業集團,通過礦業帶動,帶活了一大批鎮、村聯戶企業,擁有加工冶煉、建材建築、旅遊商貿、交通運輸等10多個大類的企業153家,從業人員8100人,2002年九集鎮鄉鎮企業產值36.4億元,擁有省級管理樣板企業3家、大冶市百強企業15家。主要骨幹企業有湖北九集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興成鋼鐵有限公司、天台泉飲品有限公司等。

農業生產

九集鎮九集鎮

九集鎮通過抓“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建成了華壠花卉苗圃、官堂垴甘蔗、江添受村蔬菜、鴨梨等十大基地,形成了“”為龍頭的特色產品。同時,依託省楚天綠化造林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千畝花卉苗木基地,帶動九集鎮發展花卉苗木萬餘畝,建設“花卉之鄉”。千畝大棚蔬菜基地被國家農業部、科技部定為“國家高效農業中南示範區”,“添受”牌瓜果被授予綠色食品證書。

九集鎮以花卉苗木為農業產業化龍頭,進行重點培育,鎮花卉苗木面積已達萬畝。新奇特花卉苗木基地是引進湖北楚天綠化造林有限責任公司獨資興建的,種植規模已達2000畝。該基地既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奇特品種,又培育綠化效果好的花卉苗木。櫻桃園栽種來自世界各地26個櫻桃品種;苗木園內栽種香花槐、月季、玫瑰等30個名特優品種。通過新奇特花卉苗木基地的示範,外商和當地乾群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投資新建花卉苗木基地10餘處,面積1000畝。該鎮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來自武漢北京的外地老闆來投資建設花卉苗木基地,已成為外商投資的熱點。九集鎮集中資金,扶持建設了農業科技示範園,科技園內的大棚蔬菜基地被國家農業部、科技部命名為“國家高效農業中南科技示範區”。

鄉鎮建設

九集鎮九集鎮
基礎設施建設

九集鎮一是積極爭取村級道路建設“以獎代補”的優惠政策,加快村級道路硬化建設步伐。截至2002年底,九集鎮所有村級主幹道基本實現硬質化。針對士吳、吳滸公路損嚴重的問題,鎮政府多方疏通,在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大力支持下,已全線開工。二是堅持科學規劃,合理用地,實行一張藍圖管理到底。按照“規劃一盤棋、審批一支筆”的原則,使占用良田建房和違章建築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三是積極支持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市繞城公路貫穿本鎮6個行政村,全長近8公里,鎮政府積極配合區繞城公路建設指揮部,做好協調工作,僅用20天的時間完成了80餘家、2100平方米房屋拆遷任務,遷移墳墓870座,拆遷還建規劃新材2處。本鎮還承擔武惠閘和武惠堤0-5公里的建設協調工作,在補償標準過低的情況下做了大量的說服教育工作,在堤外為工程建設提供上場3處計700畝,提供土方130萬立方米。四是狠抓環境全新工作。鎮政府投入資金近30萬元,對集鎮2公里街道人行通道用彩磚翻新改造4000平方米,新修花壇26個,新植綠化樹木300餘株。同時,還加強對街頭黑包和麻木等車輛的整治和管理工作,對重點地段實行劃線停車,派專人負責。維持交通秩序,有效地改變了街道髒、亂、差的局面。

精神文明、民主與法制建設

2002年計畫生育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人口出生實現負增長;教育事業繼續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進一步最佳化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投資130萬元對鎮文化服務中心進行改造;農村二次改水工程基本達標,村民生活用水條件進一步改善;認真做好血吸蟲防治工作。使疫區的發病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第五屆村委會換屆工作,通過合法程式19個行政村全部產生了新的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實行政務公開,簽訂二輪承包契約6000餘份4頒發經營權證5885份。人民武裝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繼續得到了加強。“三五”普法通過驗收,“四五”普法還在實施中、對“”等社會醜惡現象依法進行了打擊,對沙霸、石霸、路霸等強買強賣行為進行了重點整治,開展了“嚴打”和專項整治鬥爭,有力地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有效地保護了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正常運轉和實施,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發展戰略

九集鎮九集鎮鎮府大院
九集鎮按照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位,建設園林化小城鎮的工作思路,堅持規劃、建設、經營、管理四位一體。鎮區內實現了水、電、通訊、綠化、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相配套,功能完善。2006年3月份,九集鎮被襄樊市市委、市政府評定為“四星級小城鎮”,一個以商貿業為中心,加工業環繞,住宅、科技、文化、商業相銜接的新型小城鎮已崛起在鄂西南中華大地。

一是堅持高標準規劃。1996年以來,九集鎮先後3次高薪聘請國家設計院專家對城鎮布局進行了總體規劃、修訂和完善。2006年又圍繞東區開發,聘請國家建設部湖北設計分院專家赴賈宋實地規劃設計,並對鎮區進行功能分區。圍繞產業特色所形成的商貿區、工業區、住宅區、文教衛生區、行政事業區,布局合理,相得益彰。

二是堅持高標準建設。2000年投資60萬元,對民族街進行了仿古改造;2003年投資300萬元,對華星、華鑫兩大市場鋪設彩色面磚,改造市場門面房260間;2004年投資180萬元,對車站路兩側206間門面房進行了改造,同時對鎮區廣告牌進行了規範,收到了較好的效果;04年以來,先後投資720萬元興建了九集鎮文化廣場,九集鎮政府辦公大樓,實施了“三路三景工程”,在清真街、車站路、府右路安裝豪華路燈1200盞,栽植各類風景樹3000餘株。圍繞政府行政中心及底商住宅建設正掀起新一輪的開發熱潮。

三是堅持高效益經營。九集鎮在城鎮建設中創新經營理念,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以土地一級市場專賣和房地產開發為重點,把生地養成熟地,熟地炒成金地。廣泛吸引各種經濟成份和民間資金參與城鎮建設,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融資機制,走出了以城養城,以城建城,以城興城的經營城鎮之路。

四是堅持高效能管理。成立了市政所和城建監察中隊,對鎮區主要街道按照“綠、潔、暢、亮、美”的標準,該規範的規範,該整治的整治,該拆除的拆除,該綠化的綠化。和鎮區居民簽訂居民公約,實行門前三包制度,基本實現了鎮區全日保潔;深入開展“誠信文明商戶”,爭當“文明居民”的活動,努力營造“人人講文明”的濃厚氛圍,提高了城鎮居民的文明意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