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甲村

九甲村

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九甲鄉九甲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九甲鄉,地處九甲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74公里。東鄰果吉村,南鄰登高村,西鄰景東縣,北鄰三台村。轄上凹古、下凹古等14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9.7平方公里,海拔1765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7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菸、蠶桑、核桃、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187畝,人均耕地1.13畝,林地6798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71.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5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瀧泊鎮九甲村

九甲村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瀧泊鎮,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駐九甲而名,1965年社教時,改為東風大隊,現恢復原名。村委會駐九甲,轄第一至第十四等14個村民組,402戶,1506人。

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田園鎮九甲村

全村國土面積37平方公里,海拔1620米,年平均氣溫14.9℃,年降水量1253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麥子、油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5122畝,人均耕地0.88畝,林地30325.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6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廣西省南寧市隆安縣古潭鄉九甲村

九甲村隸屬於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古潭鄉,位於古潭鄉的西部,與屏山鄉接壤,天那二級公路穿村而過。鄰近有風景秀麗的龍虎山自然風景區。2006年全村轄6個屯自然屯7個村民小組,265戶,人口1223人。耕地面積1541畝,主要經濟來源以種植木薯、板栗、龍眼、三華里、甘蔗等經濟作物為主。

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九甲鄉九甲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九甲鄉,地處九甲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74公里。東鄰果吉村,南鄰登高村,西鄰景東縣 ,北鄰三台村。轄上凹古、下凹古等14個村民小組。
全村國土面積9.7平方公里,海拔1765米,年平均氣溫17 ℃,年降水量17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菸、蠶桑、核桃、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187畝,人均耕地1.13 畝,林地 6798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71.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5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截至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87畝(其中:田822畝,地1365 畝),人均耕地1.13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679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73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210畝,其他面積35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95戶通自來水,有12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3.51%)。有534戶通電,有10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6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63%、20.33%和67.9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61戶(分別占總數的67.35%和67.35%)。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5公里。全村共有農用運輸車28輛,拖拉機1輛,機車125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34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0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1.1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5.2萬元,占總收入的64.61%;畜牧業收入50.03萬元,占總收入的18.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1頭,肉牛34頭,肉羊35頭);林業收入25.88萬元,占總收入的9.54%;第二、三產業收入18.83萬元,占總收入的6.94%;工資性收入2.37萬元,占總收入的0.87%。農民人均純收入7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2人(占勞動力的5.21%),在省內務工48人,到省外務工14人。

文化教育

該村距離國小1公里,距離鄉中學1公里,截至2008年底,在校學生233人,其中小學生205人,國中生28人。

人口衛生

截至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536 戶,鄉村人口1825人,其中男性940人,女性885人。其中農業人口1814人,勞動力1188人。該村以漢族、拉祜族為主(是漢族和少數民族混居地),其中漢族 966人,拉祜族546人,其他民族31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人,占人口總數的0.5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66人,參合率91.29%;享受低保25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0.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65戶,占農戶總數的67.91%。

人文地理

境內有秀麗的九甲梯田、充滿神奇色彩的宗教聖地碧雲寺和張家祠堂,有跳歌、洞經音樂等苦聰文化,有迷人的高山雲霧奇觀,原始的拉祜山寨、彝族村寨;有錯落有致的核桃林和茶園,歷經滄桑的茶馬古道;可以體驗拉祜族、彝族的風俗民情,觀看彝族跳歌,傾聽拉祜族對山歌等。
九甲村位於瑞安市城區西18.30公里處,石牌河東側,東北與馬岩村接壤,西與石牌村隔河相望,靠近330省道(原56省道)。明嘉靖時(1522~1566)屬安仁鄉四十二都,稱九角莊。清康熙時(1662~1722)稱九甲莊。1931年屬馬嶼鄉,1945年5月屬馬嶼鎮,1958年屬馬嶼管理區,1961年為馬嶼人民公社九甲生產大隊,1984年為馬嶼鄉九甲村。1992年屬馬嶼鎮。有356戶,1469人。勞動力從業情況:農業512人,工業87人,建築業8人,交通運輸業6人,商業、飲食、物資供銷和倉儲業181人,服務業45人,其他行業52人。耕地893畝,其中水田686畝,旱地207畝。

山東省平度市南村鎮九甲村

一 村莊基本情況
我們平度南村鎮九甲村位於南村鎮駐地以南10公里,三城公路以東,毗鄰青島市的母親河---大沽河。全村總人口1020人,村莊有傳統的蔬菜種植歷史,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800元;自稅費改革以後,村莊基本上無集體經濟收入。2007年11月份,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順利完成了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
二 硬化措施
1.我們現有主街道3條,長1100米,寬8米,硬化厚度約20公分,預計投入53萬元;支街5條,長1670米,寬5米,硬化厚度約18公分,預計投入50萬元,總計硬化街道17200平方米。
2.亮化工程。村莊現有數燈50盞,都是很多年以前的老式路燈,燈桿銹跡斑斑,基本上都無法使用。計畫在主街安裝新式高桿路燈20盞,間距50米,預計投資4萬元。在支街安裝同樣的路燈30盞,投資60000元,總計投資104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