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墳

九王墳

九王墳即孚郡王墓,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原北安河鄉),是迄今京郊清代王公墳墓中地面建築保存最為齊全的一處,1984年即被北京市文物局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九王墳在北京西山腳下,占地30多畝,地名就叫九王墳村。九王墳四周古木參天,氣象莊嚴,當初修陵園時種了許多樹,至今綠化得相當好。孚郡王墓古建群是北京現存的除明十三陵皇陵之外,等級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墳之一,對它的文物修繕工程已被列入了北京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畫。2007年文物部門對孚郡王墓古建群的修葺包括對古建門窗、樑柱、殿頂、地面磚瓦的修補以及彩繪的補色等工作。

基本信息

簡介

(圖)九王墳九王墳

孚郡王墓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海淀區北安河鄉草場村西南。是清道光皇帝第九子孚郡王的園寢,又稱九王墳,是綠色琉璃瓦頂的。碑樓孚郡王墓坐西朝東,陰宅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80米,建築布局依次為:石橋,跨月牙河,長10米、寬4米;碑亭,單檐歇山式,7.5米見方,碑高7.5米,寬1.2米;隆恩門,面闊3間;隆恩殿,面闊5間,單檐歇山式,綠琉璃筒瓦,氣勢宏偉;最後為寶城,丹牆碧瓦,松柏蒼翠。園寢北側建有三進四合布局的“陽宅”,保存基本完整。

建在這塊占地10多萬平方米的墓地里,直徑7米、高10多米古碑亭的窗欞、四壁古彩繪保存完好,碑亭內有高7.5米的馱龍碑一座,著實讓人感嘆,氣勢近乎皇陵,雕工極其完美,所飾龍紋簡直呼之欲出,是不可多得的晚清石刻珍品。碑文仍清晰可辨;碑亭以西兩側的南北朝房完好無損,朝房以西30米長、10米寬的隆恩大殿內雕樑畫棟。更為難得的是墓區兩側200多棵數百年的古松柏樹依然枝葉茂盛,古樹群已成為一道賞心悅目的天然風景。保存同樣非常完好的享殿,建在月台之上,門窗齊全,皆是百多年前的原配,雕刻十分精美,只是殿內已經空無一物。寶頂早年被毀,現在改成了一個大花壇。

如今守墳清兵後代還住在當地,已是第七代了。據說這塊高達7.5米的大石碑原來是七王的,太監嫌往山上運費勁,就給換了,把九王的5米碑給七王了。

人物歷史

(圖)九王墳九王墳

九王爺也就是孚敬郡王,是清道光皇帝的第九子,鹹豐皇帝的幼弟,名奕譓,生於1845年,死於1877年,醇親王的同母胞弟。九王爺早逝,一生毫無建樹,未擔任過任何顯赫的職務,只是被封為領侍衛內大臣的虛銜,在皇太后和皇帝面前擔任帶領引見的差使而已。他一生最重要的作為,就是同治皇帝因天花病逝後,兩宮太后確定由醇親王的兒子入承大統,九王爺奉派率領御前大臣,到太平湖醇王府的“潛邸”奉迎,把睡夢中的光緒皇帝接進了紫禁城。正是由於九王爺是光緒生父醇賢親王的唯一的同母弟弟,因而也是光緒皇帝最嫡親的叔叔,所以地位尊崇,生前養尊處優,死後哀榮優隆,上諡號為孚敬郡王,墓地也格外漂亮。

修葺開放

(圖)九王墳九王墳

2005年4月,九王墳投資195萬元開工大修。 此次對孚郡王墓古建群的修葺包括對古建門窗、樑柱、殿頂、地面磚瓦的修補以及彩繪的補色等工作。

2007年6月,九王墳孚郡王墓修葺工程完工。

2007年9月,孚郡王墓古建群對外開放。

旅遊路線

(圖)九王墳九王墳

經過九王墳的線路: 346路
1-599路 鳳凰嶺5:20-20:30 頤和園6:00-22:40

上行:頤和園 - 頤和園北宮門 - 安河橋 - 國防大學 - 黑山扈 - 西北旺 - 太舟塢 - 楊家莊 - 白家疃西口 - 溫泉 - 溫泉村 - 溫泉西口 - 周家巷 - 北安河 - 北安河西口 - 九王墳 - 草場 - 西埠頭 - 西埠頭河灘 - 聶各莊南 - 聶各莊 - 台頭村 - 鳳凰嶺 (23站)

下行:鳳凰嶺 - 台頭村 - 聶各莊 - 聶各莊南 - 西埠頭河灘 - 西埠頭 - 草場 - 九王墳 - 北安河西口 - 北安河 - 周家巷 - 溫泉西口 - 溫泉村 - 溫泉 - 白家疃西口 - 楊家莊 - 太舟塢 - 西北旺 - 黑山扈 - 國防大學 - 安河橋 - 頤和園北宮門 - 頤和園 (23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