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王

九山王

”李聞大駭,以為妻。 ”李喜,遣翁行。 “九山王”大懼,召翁謀之,則不知所往。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九山王
作者:蒲松齡
出自:聊齋志異

作品原文

曹州李姓者,邑諸生。家素饒,而居宅故不甚廣。舍後有園數畝,荒置之。一日,有叟來稅屋,出直百金。李以無屋為辭。叟曰:“請受之,但無顧慮。”李不喻其意,姑受之,以覘其異。
越日,村人見輿馬眷口入李家,紛紛甚夥,共疑李第無安頓所。問之,李殊不自知,歸而察之,並無跡響。過數日,叟忽來謁,且云:“庇宇下已數晨夕。事事都草創,起爐作灶,未暇一修客子禮。今遣小女輩作黍,幸一垂顧。”李從之。則入園中,�見舍宇華好,嶄然一新。入室,陳設芳麗。酒鼎沸於廊下,茶煙裊於廚中。俄而行酒薦饌,備極甘旨。時見庭下少年人往來甚眾。又聞兒女喁喁,幕中作笑語聲。家人婢僕,似有數十百口。李心知其狐。席終而歸,陰懷殺心。每入市,市硝硫,積數百斤,暗布園中殆滿。驟火之,焰亘霄漢,如黑靈芝,燔臭灰眯,不可近。但聞鳴啼嗥動之聲,嘈雜聒耳。既熄入視,則死狐滿地,焦頭爛額者,不可勝計。方閱視間,叟自外來,顏色慘慟,責李曰;“夙無嫌怨,荒園報歲百金,非少;何忍遂相族滅?此奇慘之仇,無不報者!”忿然而去。疑其擲礫為殃,而年余無少怪異。
時順治初年,山中群盜竊發,嘯聚萬餘人,官莫能捕。生以家口多,日憂離亂。適村中來一星者,自號“南山翁”,言人休咎,了若目睹,名大噪。李召至家,求推甲子。翁愕然起敬,曰:“此真主也!”李聞大駭,以為妻。翁正容固言之。李疑信半焉,乃曰:“豈有白手受命而帝者乎?”翁謂:“不然。自古帝王,類多起於匹夫,誰是生而天子者?”生惑之,前席而請。翁毅然以“臥龍”自任。請先備甲冑數千具、弓弩數千事。李慮人莫之歸。翁曰:“臣請為大王連諸山,深相結。使嘩言者謂大王真天子,山中士卒,宜必回響。”李喜,遣翁行。發藏鏹,造甲冑。翁數日始還,曰;“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諸山莫不願執鞭鞠、從戲下。”泱旬之間,果歸命者數千人。於是拜翁為軍師,建大纛,設彩幟若林。據山立柵,聲勢震動。邑令率兵來討,翁指揮群寇,大破之。令懼,告急於兗。兗兵遠涉而至,翁又伏寇進擊,兵大潰,將士殺傷者甚眾。勢益震,黨以萬計,因自立為“九山王”。翁患馬少,會都中解馬赴江南,遣一旅要路篡取之。由是“九山王”之名大噪,加翁為“護國大將軍”。高臥山巢,公然自負,以為黃袍之加指日可俟矣。東撫以奪馬故,方將進剿,又得充報,乃發精兵數千,與六道合圍而進。軍旅旌旗,彌滿山谷。“九山王”大懼,召翁謀之,則不知所往。“九山王”窘急無術,登山而望曰:“今而知朝廷之勢大矣!”山破,被擒,妻孥戮之。始悟翁即老狐,蓋以族滅報李也。
異史氏曰:“夫人擁妻子,閉門科頭,何處得殺?即殺,亦何由族哉?狐之謀亦巧矣。而壤無其種者,雖溉不生;彼其殺狐之殘,方寸已有盜根,故狐得長其萌而施之報。今試執途人而告之曰:‘汝為天子!’未有不駭而走者。明明導以族滅之為,而猶樂聽之,妻子為戮,又何足雲?然人聽匪言也,始聞之而怒,繼而疑,又既而信;迨至身名俱殞,而始悟其誤也,大率類此矣。”

作品譯文

曹州姓李的,是當地的秀才。家裡一向富足,可是住宅還不太寬大。屋後有園子數畝,卻荒廢閒置。一天,有個老翁來租房子,出租金一百吊。李生以沒有房屋推辭。老翁說:“請接受租金,就不勞多慮了。”李生不明白他的意思,暫且接受,而觀察他有什麼異常之舉。
過了一天,村里人看見車馬眷口進入李家,人還很多,一同疑惑李生宅子沒有安排這些人的地方。詢問李生,李生自己全然不知,回家察看,並沒有聲響形跡,過了幾天,老翁忽來拜見,並且說:“搬來府上居住已經好幾天了,每件事都剛剛開始辦理,只管修爐砌灶,沒顧得盡一分房客之禮。今天打發女兒們作飯,望能屈尊降臨我家。”李生就跟他去了。才進入園子,就看到房屋華美,嶄然一新。走進屋子,屋裡擺設芳潔華麗。煮酒的鼎在廊廡下沸騰,烹茶的氣在廚房裡繚繞。一會兒勸酒獻菜,都是最好的美味佳肴。時時看見院子裡有很多少年往來。又聽見兒女們唧唧噥噥,從簾幕里發出說笑聲。家眷婢女僕人,好像有百十來口。李生心裡明白這是狐狸。宴罷回家,心中暗起殺機。常到集市去,購買硝土和硫磺,積累了幾百斤,暗暗布置在園子裡幾乎無處不有。突然點火,火焰直達雲天,如同一朵黑色靈芝,焦臭熏天煙塵眯人,不可接近。只聽見哀鳴啼哭嚎叫竄動的聲響,雜亂喧鬧刺耳。火熄之後入園查看,只見滿地是死狐狸,焦頭爛額的,無法數得清。正在查看之際,老翁從外邊走進來,表情慘澹悲哀,指責李生說:“往日和你無冤無仇,一所荒蕪的園子年出百吊租金,並不算少;怎么就忍心毀滅我的家族?這極慘痛的冤仇,非報不可!”憤怒地走了。李生猜疑狐狸會拋瓦擲石製造麻煩,但過了一年多,一點兒也沒有怪異之事。
當時是順治初年,山里成群的強盜竊用名號起來造反,呼嘯聚合萬人有餘,官府不能捕捉。李生因家口多,每天為離散紛亂而擔憂。恰好村里來了一位算命先生,自號“南山翁”,談論人的禍福吉凶,清楚得如同眼見,於是名聲遠揚。李生召到家裡,求他推算生辰八字。老翁驚愕地表示尊敬,說:“這可是真主啊!”李生聽說非常驚恐,以為荒誕。老翁表情嚴肅堅持那樣說。李生對他的話半信半疑了,就說:“哪裡有空手就受天命當皇帝的?”老翁說:“並非如此。古來帝王,大多數出身於平民,誰是生下來就當天子的?”李生聽得著迷,挪動坐席湊過去請教。老翁毫不遲疑以“臥龍先生”諸葛亮自命。請求先備置盔甲幾千套、弓弩幾千件。李生愁沒有人來歸附。老翁說:“我為大王與山里聯繫,和他們深相交結。使會宣傳的人去說大王是真命天子,山里士卒,必將回響。”李生高興了,派遣老翁動身。拿出儲藏的錢,製造盔甲。老翁幾天之後才回來,說:“憑藉大王的神威和福氣,加上我的口才,諸山裡的人沒有不願意追隨大王車馬、聽從大王指揮的。”十天之內,果然有幾千人來歸附。於是拜老翁為軍師,建立大帥旗,插設彩色旗幟如林木之多。依據山勢樹立營柵,聲勢令人震驚。地方官領兵來討伐,老翁指揮群盜,大敗官軍。地方官懼怕,就向兗州府告急。兗州兵遠路跋涉而來,老翁又埋伏下強盜進擊,兗兵大潰敗,將士被殺傷了很多。造反勢力更加聲威遠震,黨徒數以萬計,於是李生自立為“九山王”。老翁憂慮馬少,正趕上京都解送馬匹到江南去,老翁就派遣一支軍隊攔路把馬奪下來。從此“九山王”名號遠揚,加封老翁為護國大將軍。高居山寨的巢穴中,公然自命不凡,認為當皇帝已是指日可待的了。山東巡撫以搶奪馬匹的原故,正要發兵出剿,又得到兗州府的報告,就起精兵數千,與六道形成合圍之勢而進軍。軍隊的旗幟,布滿山谷。“九山王”懼怕極了,召老翁議事,而老翁已不知到哪裡去了。“九山王”窘迫已極而沒有辦法,登山遠望說:“今天才知道朝廷的勢力大呀!”山被攻破,“九山王”遭擒,妻小被殺。才醒悟老翁就是老狐,原來是用滅族向李生報仇。
異史氏說:“那個人擁著妻子,關著門光著頭,哪裡會被殺?即使被殺,又怎么會滅族?狐狸的計謀也夠巧妙的了。但土壤里沒有種子,即使澆水也不會生苗;那個人殺狐殘忍,心田中就已有盜根了,所以狐狸才得以使其萌芽成長而對他施加報復。現在拉住過路人就告訴他說;‘你是天子!’沒有不嚇跑的。明明誘導他乾滅族的勾當,而他竟樂於聽信,妻小被殺,又何足道?不過人聽荒誕之言的時候,開始聽到發怒,接著聽就疑惑了,又繼續聽就相信了,直到身敗名裂,才知道錯了,大致和這個故事相似。”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作者蒲松齡作者蒲松齡
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