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略論稿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九品中正制略論稿

《九品中正制略論稿》共收錄論文21篇,分別對曹魏、東吳、兩晉南朝和十六國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及其發展演變、時代特點、運行規律和歷史作用等問題作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細緻的研究。

作者簡介

張旭華, 男,1952年9月生,河北鹿泉人。1978年考入鄭州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師從高敏先生學習魏晉南北朝史。1981年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同年留鄭州大學歷史系工作。曾任鄭州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現任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河南省史學會理事。主要論著有《魏晉南北朝經濟史》(高敏主編,重版時改為《中國經濟通史·魏晉南北朝經濟卷》)。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

·查看全部>>

目錄

前言

魏晉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

一、九品中正制名稱的由來及其演變

二、官品與中正品第

三、鄉品與鄉論

四、鄉品的獲得途徑

五、小結

關於曹魏九品中止制的幾個問題

一、丸品中正制的創始人與始行時間問題

二、魏初的中正組織及其設定問題

三、州中正的設立時間問題

四、曹魏九品中正制與門閥的配合問題

東吳九品中正制初探

一、東吳的中正組織、職權及其選任

二、東吳實行九品中正制的原因及其作用

附:吳簡“戶調分為九品收物”的借鑑與創新

漢末東吳時期的江南名士清議

一、江南名士清議之風的興起

二、“吳四姓”與江南名士清議

三、暨艷案與東吳選曹的清議化

魏晉時期的上品與起家官品

一、問題的提出

二、上品的含義及其等級區分

三、上品與起家官品

四、上品任官與下品任官的本質區別及其影響

魏晉時期的下品與任職官品之關係

一、引言

二、下品的品級構成及其演變

三、下品各品與任職官品之關係

略論兩晉時期的司徒府典選

一、司徒府典選的始行時間

二、司徒府典選的官吏及其職掌

三、司徒府典選的原因及其作用

試論晉代九品中正制主導地位的確立

一、引言

二、吏部銓敘

三、公府辟召

四、察舉孝秀

五、州郡辟召與太學生策試入仕

六、小結

兩晉時期的“資品”與官職升遷制度

一、“資品”釋義

二、“資品”與官職升遷制度

三、晉代官職升遷注重“資品”的實質及其影響

試論西晉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

一、西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二、西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作用

關於東晉南朝清議的幾個問題

——與周一良先生商榷

一、關於御史中丞出面處理觸犯清議案件的問題

南朝九品中止制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

南朝勛品制度試釋

蕭梁官品、官班制度考略

後趙幾品中正制雜考

北魏中央與地方中正組織的分張及其意義

北魏中正職權的擴大與分定姓族

從孝文帝清定流品看北魏官職之清濁

東魏、北齊九品中正制述論

兩魏、北周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及其作用

·收起全部<<

前言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它上承兩漢的察舉制度,下啟隋唐的科舉制度,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正因為如此,國內外學者對於這一課題的研究也非常重視,並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早在上世紀30年代,楊筠如先生即出版《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一書,對九品中正制產生的原因、內容、利弊及其與門閥制度的關係作了初步探究,這是我國近代學者研究九品中正制的開山之作。稍後,許世瑛、各霽光、許同莘諸先生也相繼發表文章,從不同角度對九品中正制進行了有益的探討,由此揭開了國內學者研究九品中正制的序幕。到了40年代朱期,嚴耕望先生又發表《北朝政府地方屬佐制度考》一文,其中《州都與郡縣中正》一節,首次提出了北朝的中正組織有“中央與地方之別”的著名論斷,令人耳目一新。新中國成立後,唐長孺先生髮表《九品中正制度試釋》一文,該文通過縝密考證,對九品中正制產生的歷史淵源、社會背景、中正的組織、職權與品第、九品中正制與門閥制度的配合等問題作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精闢論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