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米

1950年3月,政務院決定改變糧食加工標準,提倡食用“九二米”、“八一面”,並規定,一切糧食公司商店只許出售粗米粗面。 當時初算了一下,如果人人都吃“九二米”、“八一面”,全國一年可節糧八億市斤。 1950年4月14日,上海《青年報》,刊登了倪章祺的文章《人人吃九二米》。

1950年3月,政務院決定改變糧食加工標準,提倡食用“九二米”、“八一面”,並規定,一切糧食公司商店只許出售粗米粗面。
所謂“九二米”,就是指100千克糙米碾磨出92千克白米;所謂“八一面”,就是指100千克小麥碾磨出81千克麵粉。這樣可以保留較多穀粒糊粉層和谷胚,營養價值相對較好。
政務院這一規定,初衷是為了減少浪費,增加口糧。當時初算了一下,如果人人都吃“九二米”、“八一面”,全國一年可節糧八億市斤。八億市斤糧食,至少可以養活200萬人。
1950年4月8日,《人民日報》刊登了《談“標準米”》一文: 過去大家所習慣的糧食加工標準,只顧到米的白淨美觀,卻不知道(或者是輕視了)這種過分把米碾得白淨以後,米里原來含有很豐富的營養素,同時也就是我們身體所迫切需要的養料,竟被一再碾磨而棄之儘儘。真是所謂“棄其精華,留下糟粕”,在愛吃白米的南方人中,就常生一種叫“腳氣病”的,就是因為白米中缺少了維生素乙1(Vitamin B1)的緣故。
1950年4月14日,上海《青年報》,刊登了倪章祺的文章《人人吃九二米》。文章介紹說:“九二米的營養價值是不是比精白米低呢?我們說,非但沒有低,反而要高得多。”文章最後呼籲:
九二米是最合理想的標準食米,我們青年應該積極協助政府向社會進行宣傳,說明它對節省糧食消耗、增進身體健康的作用,勸大家都吃九二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