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歲除漁梁村

乙亥歲除漁梁村

《乙亥歲除漁梁村》寫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農曆為乙亥年。這年十月,專橫跋扈、賣國投降的秦檜死了,群臣紛紛起來揭露他的罪惡,在輿論壓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檜打擊迫害的官員。原作者: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晚唐御史、詩人黃滔的八世孫,莆田城內東里巷(今城廂區英龍街)人。他的詩文詞賦兼備,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邑人同科進士陳俊卿稱公度的詩“格律森嚴,興寄深遠。”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黃公度先生詩箋黃公度先生詩箋
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
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
雲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
想得在家小兒女,地爐相對說行人。

作者簡介

黃公度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晚唐御史、詩人黃滔的八世孫,莆田城內東里巷(今城廂區英龍街)人。宋紹興八年(1138),公度省元,特旨免於廷試,賜進士第一(狀元),初任平海郡節度判官兼南外宗簿。當時有流民數百人自汀虔(汀州、贛州)下,守將疑為流寇,派兵抓捕,公度力辨其非,全部釋放他們,地方才賴以安定。公度的品德才華深受宰相趙鼎的賞識,兩人時有詩詞唱和,結下文字之交。趙鼎因為力薦岳飛抗金,又在宋金和議中與秦檜意見不合,被罷為節度使,貶往廣東潮州等地,而公度與他有書文往來,又貽台諫,譏切時政,遭到奸相秦檜的妒恨,所以仕途坎坷,極不得志,在外放任滿返朝後被授秘書省正字,不料才數月,秦檜又暗使言官彈劾,將他罷官還鄉。不久他又被朝廷起用為廣東肇慶府通判,兼攝恩平郡印。任職期間,他增學廩,擇秀民,政績斐然。恩平自唐貞觀置郡,到這時才有人登第。公度為官,剛直不阿,因不願屈膝事奸,屢遭貶官,處境險惡,但他存心報國,並無嗟嘆。他的詩文詞賦兼備,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邑人同科進士陳俊卿稱公度的詩“格律森嚴,興寄深遠。”

作品賞析

黃公度先生詩箋黃公度先生詩箋
這首《乙亥歲除漁梁村》寫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農曆為乙亥年。這年十月,專橫跋扈、賣國投降的秦檜死了,群臣紛紛起來揭露他的罪惡,在輿論壓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檜打擊迫害的官員。公度在這年十二月奉詔回臨安。大年三十行經閩北漁梁山下的漁梁村(今浦城縣西北)。逆旅逢佳節,感慨萬端寫下了這首詩。詩的開頭寫自己多年來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閱歷很多,仿佛是諳練世情,老馬識途,卻又覺得政治風雲變幻莫測,未免有茫茫身世之感。當看到年復一年,時光流逝,而功業未就,老大無成,又有歲月蹉跎,流年虛度的嗟嘆。除夕夜本該是合家團圓的夜晚,但這時詩人客居他鄉,只好到夢境中去尋求家人團聚的歡樂,卻被爆竹聲驚醒了。在漫漫的長夜中,詩人獨自伴著昏暗欲滅、搖曳不定的燈光,聽著窗外傳來的辭舊歲的爆竹聲,更覺得旅況的孤單寂寞,叫人心碎,又添新愁。在詩句中,“爆竹“渲染了節日的氣氛,“殘燈”、“永夜”又刻畫環境的淒涼,從中我們不難悟出詩人舊愁添新愁的內涵。接著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寫天氣,“雲容山意商量雪”描繪雪意濃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實景,進一步映襯遊宦在外的艱辛和飄泊羈旅的寂苦,“柳眼桃腮領略春”句又聯想到臘盡春來,春回大地的旖旎風光。“柳眼”指初生的柳葉,“桃腮”指桃花,從歲末欲雪到春光明媚,在時間上有一個大的跨度,但詩人卻用對偶的手法,把不同時間的意象組合在一起,通過對比來增加境界之美,從而表達了他在長期貶謫之後,終於盼來了重新起用的喜悅心情。同時還可以看出他對這次臨安之行充滿了希望,因為殘冬將盡,春天將臨,他可以盡情領略“桃紅柳綠”的春色,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了。詩的結尾展開想像,說兒女們在“圍爐”時念叨著自己,這比直說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要生動深切。全詩以情出景,以景喻情,情景相生,虛實結合,其用詞鮮明,質樸真切。詩人入朝後,因秦檜黨羽仍然把持朝政,只得了個考功員外郎的閒職。此時他才48歲,本是大展宏圖的年華,卻飽受精神催殘,變成一個滿頭疏發、渾身殘傷的人,不到半年就齎志以歿,所以他所憧憬的春天沒有來臨。他死後朝野痛惜,皆曰:以公度之才識,造福邦國,當有一番成就。朝廷贈二品正奉大夫。其墓在莆田楓蓮山,此山因名狀元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