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進士牌坊

乙丑進士牌坊

"乙丑進士"牌坊建於明朝崇禎八年(1635),為表彰天啟年間廣東梁士濟、李斯覺、羅亦儒、吳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進士所建。該牌坊原立於廣州四牌樓。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廣州市政府要拓寬該馬路,欲將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風景區。嶺南大學領遷了這座"乙丑進士"牌坊。原立於格蘭堂(今稱"大鐘樓")西側,後倒塌。1999年學校在校園中區重立該牌坊。

'乙丑進士'牌坊 '乙丑進士'牌坊

歷史

走進中山大學校園,人們會被蔥蔥綠樹之間的眾多老建築所吸引,在這些建築裡面,歷史最悠久的當屬“乙丑進士”牌坊了。“乙丑進士”牌坊、惺亭和孫中山先生像成為康樂園中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乙丑進士牌坊建於明朝崇禎八年(1635年),為表彰天啟五年(1625年)廣東梁士濟、李覺斯、羅亦儒、吳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進士所建。明朝末年,東莞曾出過一文一武兩位俊才,武是民族英雄袁崇煥,文就是一代賢臣李覺斯,現今大部分資料誤為“李斯覺”。李覺斯早年以進士功名入仕途,至刑部尚書,後因忠言進諫、疏救良臣而觸怒龍顏下獄,後罷官返回鄉里。返鄉之後,他扶危濟困,著書立說,在當時的嶺南一帶影響深遠,被世人喻為“竹林隱士”。

乙丑進士牌坊 乙丑進士牌坊

“乙丑進士”牌坊原建於廣州四牌樓忠賢坊(現解放中路)內。1947年廣州市政府要拓寬該馬路,欲將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風景區。當時的嶺南大學(位於現今中山大學校址康樂園)領遷了這座乙丑進士牌坊。原立於格蘭堂(今稱大鐘樓)西側。“文革”期間,牌坊被毀,幸運的是大部分石構件保存了下來。1999年由嶺南大學校友會捐資70多萬元重修。修復後的牌坊位於校園中軸線西側,透過“惺亭”與圖書館相望。 乙丑進士牌坊由砂岩砌築,三間、四柱、五樓石,各樓下的石制斗拱承托出檐,石額刻“乙丑進士”四字。現存的石牌坊構件用材碩大,有柱、梁坊、額坊、抱鼓石等,從現存的額坊殘件上還可看到梁士濟、李覺斯等七位進士的名字;額坊、抱鼓石等所刻的梅雀、萬字紋和棱形圖案等紋飾清晰可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