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詞語釋義]

乏[詞語釋義]
乏[詞語釋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乏,讀作:fá 。凡從乏之字中含有的乏,意義都是削減、減損。例如,貶字從貝從乏,意為“價值減損、降低”;又如,眨字從目從乏,意為“目力輸出減少”;再如,砭字從石從乏,意為“石刀用以減損瘍腫的體積”;還有,泛字從水從乏,意為“水量因溢出而減損”,等等。

部首編碼

乏[詞語釋義] 乏[詞語釋義]

部首:丿部

外筆畫:3

總筆畫:4

五筆86:TPI

五筆98:TPU

倉頡:HINO

筆順編號:3454

四角號碼:20302

Unicode:CJK 統一

漢字 U+4E4F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丿之漢字部件分解:丿之

筆順編號:3454

筆畫順序:撇、點、橫撇/橫鉤 、捺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1.缺少:~味。貧~。不~其人。

2.疲倦:~困。~累。疲~。

3.無能,無用:~氣。~煤。

詳細字義

〈名〉會意。字形從丿從之。“丿”為否定性質的特殊符號(筆畫,發音“撇”),讀為“不”;“之”意為“到”、“達”,引申為“足”、“夠”。“丿”與“之”聯合起來表示“不到”、“不達”,或“不足”、“不夠”。 本義:削減、減損。《說文》引《春秋傳》稱乏字是正字的反寫,字義與正字相反。解誤。乏字應該是足字的反寫,字義應該是足字的反面,即“不足”。正、足本為一字,但分化之後,字義間已無聯繫。下文《說文》的按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知道在說些什麼。暫時予以保留,以待討論。

1.古代射禮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風 。[shield]

乏,《春秋傳》曰:反正為乏。——《說文》。按,容也。從反正,推事。受矢者為正,避矢者為乏。

故文反正為乏。——《左傳·宣公十五年》

凡乏用革。——《儀禮·大射儀》

乏參侯道。——《儀禮·鄉射禮》。註:“容謂之乏,所以為獲者御矢也。”

2.無功伏安,電抗性伏安單位。 [var]

〈動〉

1.假借為貶。物質財富短缺 。[be short of;lack]

振乏絕。——《呂氏春秋·季春》。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戰國策·齊策》

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史記·貨殖列傳序》

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2.又如:乏資(缺乏費用);乏力(缺少氣力);不乏其人。

3.荒廢;耽誤 [neglect]

子往矣,無乏吾事。——《莊子·天地》

自嚴奏答無滯,不敢安寢,頭目臃腫,事幸無乏。——《明史》

4.沒有,無 [not have]。如:乏趣(無味,沒有興味);乏手(手頭不寬裕);乏角兒(沒有名氣的演員)。

〈形〉

1.不正 [wry]。如:乏樣子(醜陋的相貌)。

2.疲乏;無力。 [tired]

因其勞乏而乘之。——《新五代史·周德威傳》

3.又如:乏倦(疲倦);乏乏(很疲倦);人困馬乏。

4.使土地貧瘠的,或使喪失力量或功效的 。[exhausted]。如:乏地。

5.無能的,不中用的。 [incapable]

我想昭君娘娘跟那西施娘娘難道都是這種乏樣子嗎?——《老殘遊記》

6.又如:乏角兒(演技不高、沒有名氣的演員)。

7.窮困 [poverty-stricken]。如:乏用(手頭拮据);乏竭(竭盡;窮困);乏窘(窮困艱難)。

常用詞組

1.乏頓 fádùn

[tired] 疲乏困頓。

2.乏倦 fájuàn

[weary] 疲乏睏倦。

趕了一天的路,大家乏倦之極。

3.乏困 fákùn

[tiredness] 疲倦;睏倦。

旅途乏困。

4.乏嗣fásì

[have no descendants] 沒有後代。

5.乏味 fáwèi

[dull;insipid;drab;tasteless] 缺乏情趣興味。

作品乏味,人也庸俗。

英文翻譯

以下結果由譯典通提供詞典解釋

1. lack

2. tired; weary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房法切《集韻》《韻會》扶法切,音伐。無也。《孟子》空乏其身。《禮·月令》季春,命有司振乏絕。《注》暫無日乏。

又匱也。《左傳·成二年》韓厥曰:敢告不敏,攝官承乏。《注》猶代匱也。

又廢也。《莊子·天地篇》子往矣,無乏吾事。《戰國策》不敢以乏國事。

又射者所蔽。《周禮·春官》車仆大射共三乏。《注》一名容,用皮為之,王大射張三侯,每侯有乏,使持旌告獲者,藉以蔽矢也。《儀禮·鄕射禮》乏參侯道。《疏》三分侯道。 《左傳·宣十五年》文反正為乏。《說文》反止為之,反正為。《徐鉉曰》尙書,惟正之供,反正不供,故曰乏。《通志》正乃射侯,正以受矢,乏乏以藏矢,是相反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