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學習模式

主題學習模式

主題式學習(英譯名稱Theme-Based-Learning)是指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主題”成為學習的核心,探究成為學習的基調,而圍繞該主題的結構化內容成了學習的主要對象,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語用能力成了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主題式學習是圍繞在一個真實性、可以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求知慾望的環境,強調學習情境與真實世界相符合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合作交流,並且建構自己的觀點;提出學習成果,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的過程以及學習成果進行評價。

簡介

主題式學習模式的內涵及模式主題學習模式 主題式學習思想是建構在社會建構主義、情境學習、合作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反映了建構主義傾向的學習和認識理念。

類型

主題式學習模式主要有三種,它們是單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圍繞某一學科主題進行學習和探究,圍繞主題所組織的不僅有學問的既定內容,還有和主題密切相關的拓展內容;多學科的主題式學習,打破學科界限,圍繞某一主題,將涉及不同學科的內容、問題和活動,需要綜合套用多學科知識和超學科的主題式學習,以學習者的興趣和需要為中心,幾乎不考慮課程領域,所學內容和課程無關,超學科的主題學習屬於綜合實踐活動範圍。它們三者水乳交融、相輔相成、相互印證。

特點

打破學科之間的割裂狀態,實現了學習內容的綜合化,使得學生在不同的學習內容之間建立有意義的連結,從而實現:有一個相對集中、獨立的主題;學習內容是經過結構化處理的;教師是主題內容的組織者;學生是主題的主動學習者和以自主探究學習和協作探究學習為主,是一種過程性的學習。

模式

主題式學習模式就是指對所學知識的整體化、系統化、具體化,即把整個國中階段學生所應掌握的英語知識和應達到的能力訓練要求看作一個整體系統,並根據系統化的原則,將全部國中教材納入到這個整體系統當中,從而確定每冊教材、每個單元、每節課、每個知識點在這個整體中所處的位置和所應起的作用,據以確定語言訓練目標,從而實現訓練目標的整體化、系統化、序列化。教學可分為五個階段:①訂定探索主題 ( fix the theme);②依主題尋找焦點興趣 ( find the support points);③依興趣蒐集相關資料 (find relative information);④將主題學習數據統整 (integrate the knowledge);⑤完成報告,參加成果展 ( show the products)

意義

主題式學習具有“ 主題集中,組織良構,利於探究”的特點。在新課程改革中引入主題式學習,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改善學習的效果,進而有利於新課程的各項目標的達到。在主題式學習中,由於學習內容是按照“主題”的方式進行組織的,同時主題又是經過“結構化”處理的,學生要學習的內容集中、有序,同時由於整個學習內容的組織是圍繞“主題”展開的,利於資源的拓展和擴充,在學習內容的“質”和“量”上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持。另外,可以通過“主題”的屬性,體現英語教學與“社會、自然、生活”的聯繫,選擇一些與自然、社會、生活相接近、學生又很感興趣的主題,讓學生來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實踐與探究主題式英語學習模式有著非凡的意義。

實踐運用

一個優秀的主題設計可以幫助我們理清課程的組織結構,能夠幫助我們聚焦和定義一個學習單元,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探究使學生相關學習概念和學習內容之間建立聯繫,幫助強化學習者對這個學習主題的理解。

以九年級英語 Unit 9 How was it invented單元為例,課前師生們依據“主題式”學習模式,先設立主題 invention,並依據主題確立“五個子主題”,並建立各自概念(或事實)之間的連結,形成可探索的問題:

1.Talk about the ancient inventions.(談論古代發明)

2.Talk about the modern inventions.(談論近代發明)

3.Talk about the present inventions.(談論現代發明)

4.Talk about the future inventions.(談論未來發明)

5.Show your own inventions.(展示你自己的發明)

在確立了本單元主題及每課“子主題”之後,通過以下基本步驟來完成該單元的教學任務。

認知主題,查找支點。

圍繞“ ancient inventions”主題,引導學生蒐集並了解所學知識提供的信息要點以及該知識以外有價值的信息,目的是對這些信息進行編輯,以熟悉主題的內涵,利於大腦儲存。在探索過程中,以學習者的興趣和需要為中心,無需考慮課程領域。如,利用古代的“四大發明”、張衡的“地動儀”、武夷山的“大紅袍”茶等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等學科的內容,幫助學生查找相關支點,引發多維思索。

蒐集信息,統整加工。

圍繞主題蒐集信息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英語文本內信息,即對所學材料中與話題有關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加工。二是文本外信息,包括發明家的生平、發明背景、發明動機、他人的評述以及發明的流傳情況等,在蒐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整理,形成自己初步的學習成果。比如,大多數學生喜歡愛迪生的發明,於是師生共同對其相關的發明信息進行了加工統整,形成了“ The list of Edison’s great inventions,”尤其像“ Edison’s light bulbs、Edison’s recorders、 Edison’s films”等深深吸引和感悟著學生。信息統整後,學生形成個人成果,有英語卡片資料、撰寫小短文、編制短對話、出具競猜題等。

交流碰撞,互通有無。

學生把各自蒐集到的信息和自己初步成果以多種形式在小組交流,學生之間相互補充蒐集到的材料,相互碰撞和修正也已形成的初步結論。這一環節教師的作用就是對學生蒐集到的信息加以甄別、補充,並對學生也已形成的結論加以歸類梳理,肯定其中閃光的東西以及普遍認同的正確結論,列出其中矛盾或錯誤的結論,引導學生糾偏改錯。這一環節的活動形式可以是小組匯報、班級辯論、比賽或競猜等。

拓展訓練,提高語用。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根據第三階段達成的共識或值得保留的個別見解整理出較為完整的結論,然後完成相關的提高性訓練,尤其是撰寫小論文,或者是排演課本劇等來強化學生語用能力,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了極其輝煌一頁的人或事,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世界觀。比如,在第二課時里,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用英語來表演, “Esison’s Saving Mother”、 Edison’s Saving the boy at the station”等感人的故事;在第五課時里,展示和討論自己的發明物,以其通過學生異想天開的發明,吻合匹配的英語解釋來培養思維和創新能力。

結束語

主題式學習模式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式,無疑是一種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的改革,更是一種推動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抓手。也許在實踐中會有挫折與失敗,但我們負重前行,勇於探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