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主義攝影

主觀主義攝影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比抽象派攝影更為“抽象”的攝影藝術流派,所以又稱作“戰後派”。

主觀主義攝影
主觀主義攝影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比抽象派攝影更為“抽象”的攝影藝術流派,所以又稱作“戰後派”。
它是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其創始人是德國攝影家奧特·斯坦內特。他認為,“攝影是本來具有發揮自己能力的寬闊領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觀能動作用。但目前卻成了一種機械的寫實主義”。於是提出了“攝影藝術主觀化的藝術主張。極力主張攝影藝術的終極應該是提示攝影家自身的某些朦朧意念和表現不可言傳的內心狀態和下意識活動。”主觀攝影就是人格化、個性化的攝影。這便是該流派的藝術綱領。主觀攝影的藝術家們極度強調自己的創造個性,蔑視一切已有藝術法則和審美標準。該派理論家公開表示,“主觀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試驗性的圖像藝術,而是一種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創造性藝術。”“我們可以任意使用技術手段去創造照片。”
其特點是:
1 畫面有“具象”和“抽象”兩種不論何種造型形式,自我意念的表現是其最終目的。畫面中的一切只不過是攝影家表現自我的“載體”而已。
2 充分利用鏡頭的透視特性,把被攝體從現實中"剝離"出來,“移”到畫面上去,--即使用鏡頭的某些光學性能,把客觀的物體加以改造,使之成為意念的“物化體”,從而在畫面中組合成創造出自己的“世界”。而這世界往往是荒誕、神秘的,或者是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
3 利用近攝手段清晰而又強烈地強化和突出表現物體的某一細部形態。
4 運用暗房技法,把被攝對象原有的豐富影調簡化,將自然、平凡的關係轉換成強烈的視覺關係。
5 利用曝光手段(如多次曝光、連續閃光),使被攝體從時間概念中分離出來,能動地把時間概念和空間位置加以調換。
其著名的攝影家除奧特、斯坦內特以外,還有傑·施莫爾、肖·范歐坎、蘭·佩恩、莫·弗克爾特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