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級調速

串級調速源於英語“cascade control”,意為“級聯控制”,系指當時異步機轉子與外附的直流電動機兩級聯接所形成的調速,雖然後來改進,用靜止的電力電子變流裝置和變壓器取代直流電動機,但串級調速的稱謂被習慣地沿用下來。串級調速的功率控制原理是:從轉子入手控制異步機的電磁功率,從而改變理想空載轉速。當機械功率隨轉速降低而減小時,電轉差功率卻相應增大,特別是恆轉矩負載時,定子有功電流只與負載相關,不隨轉速而變,於是導致低速時定子嚴重發熱,甚至不能正常運行,因此,儘管串級調速具有恆轉矩調速特性,但卻很少在恆轉矩負載上套用,使串級調速的使用範圍受到限制。

串級調速原理的再認識

1. 傳統理論的質疑與商榷

認為串級調速從屬於變轉差率原理,是根據傳統電機學的異步機轉速公式

(1)

而得出的。但深入分析,這個表達式卻只是個人為的定義式,並非公式。不僅不能作為串級調速的理論依據,也不能成為其他交流調速的指導公式。公式是客觀規律的數學表達形式,它只能產生於科學分析和實踐,而不能產生於人為的定義。

傳統電動機學的異步機轉速表達式是這樣建立的,首先定義轉差率s,

令 (2),

式中: n1為同步轉速;

n 為機械轉速。

由式(2),經代數變換得

(3)。

由於初等變換不改變等式性質,可見表達式(3)仍然是定義式,它是式(2)的另外一種表達形式。

又,由於

(4)

將式(4)代入定義式(3),於是有表達式(1)。

應該注意,式(3)與式(1)沒有本質區別,儘管式(4)是公式,但它僅僅起到參數變換作用,並沒有改變式(1)、(3)的定義式性質。因此轉速表達式(1)只是人為的定義式,並非公式,自然不能成為交流調速的理論依據,否則就犯了基本的邏輯錯誤。

另外,轉差率改變與否和調速性能的優劣並沒有明確的關係,不能把轉差率當作效率。轉差功率定義為 ,系指電磁功率中沒有轉化為機械功率的部分,至於是否成為損耗,並未確定。在自然運行時,可以狹義地認為轉差功率就是損耗功率,而擴展到調速,例如串級調速,轉差功率可以以電能形式傳輸,並不成為損耗而降低調速效率。實際的交流調速也不能簡單地依照表達式(1)進行,例如單純地改變頻率而不改變定子電壓,當頻率低於額定值時,電機將劇烈發熱,不能正常運行;又如,只改變極數而不相應改變有效串聯匝數,電機同樣無法工作。以上兩例都是依循表達式(1)操作的,結果卻遭失敗,如果公式是科學的,絕不應該出現這樣例外。

2. 交流調速的功率控制原理(P理論)

為了探求異步機調速的實質,以及便於深入分析,應首先建立異步機的物理模型。

根據異步機的能量轉換與傳輸原理,異步機等效於圖1的功率圓模型。

圖1A鼠籠轉子的異步機模型 圖1B 繞線轉子的異步機模型

電動機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設備。異步機的定子與電源相聯,從中吸收電功率P1,同時吸收感性無功功率建立旋轉磁場。旋轉磁場的主要功能是將定子的電磁功率傳輸給轉子,轉子則將電磁功率轉化為機械功率,因此,旋轉磁場可等效為聯接定、轉子的功率傳輸通道,為與電傳導方式相區別,稱為感應通道。主磁通 是電磁感應中極為重要的參數,可以形象地認為是感應通道暢通與否的標誌,為了保證感應通道暢通,應使主磁通保持設計伊始的常量,否則將使功率傳輸的損耗增大,並且影響電機的轉矩性能。

定、轉子之間傳輸的電功率稱為電磁功率,也是轉化為機械功率的源泉。定子的電磁功率為

(5),

即輸入功率與損耗功率之差,轉子的電磁功率則為

(6),

為機械功率與轉子損耗功率之和。應該注意,定、轉子的電磁功率相等,只是表達形式不同。

對於鼠籠型異步機,轉子電壓和電流是短路、封閉的,不能為外界所控制,因此,鼠籠型異步機轉子只有一個機械輸出連線埠。繞線型異步機的轉子則是開啟的,並受外部控制才能形成電氣迴路,因此具有機械和電氣兩個輸出連線埠。

轉速產生於轉子,因此是調速的主要分析對象。根據力學原理,異步機的角速度

(7),

其中:PM為異步機機械功率;

T為輸出轉矩。

根據異步機的能量轉換與守恆,轉子的功率方程為

(8),

其中:Pem為異步機轉子的電磁功率;

為轉子的損耗功率。

因此,異步機輸出角速度表為

(9)。

式中的 (10),

稱為理想空載角速度;

(11),

稱為角速度降。

量綱變換後,有

(12),

式中的 (13),

即為理想空載轉速;

(14),

為轉速降。

異步機的理想空載轉速表達為電磁功率與電磁轉矩之比,其含義是:在假定轉子無損耗的理想狀態下,異步機的全部電磁功率都轉化為機械功率所能獲得的轉速。由於這種假設只有在理想空載的條件下才能實現,故稱理想空載轉速。理想空載轉速取決於電磁功率,是異步機調速非常重要的參量。轉速降即為轉速損失,取決於損耗功率。

按照公式(7),轉矩T似乎也應該成為調速的控制參量,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電機穩定運行必須遵循轉矩平衡方程式,即電磁轉矩與負載轉矩相等

(15)。

負載轉矩是由機械負載本身性質決定的,既不取決於電機性能也不取決於調速與否,電磁轉矩只能服從客觀存在的負載轉矩,不能隨意改變,否則,破壞了轉矩平衡方程式,電機將無法穩定運行。

由此可見,交流調速的實質在於控制其機械功率,電氣上有電磁功率控制和損耗功率控制兩種原則。電磁功率控制改變的是理想空載轉速,機械特性為平行曲線,是高效率節能型調速;而損耗功率控制則是增大轉速降,機械特性為匯交曲線,是低效率的耗能型調速。調速性能取決於調速原理,選擇定子控制還是轉子控制,僅僅是對象的不同,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以上就是交流調速的功率控制原理,為了便於稱謂,簡稱為P理論。根據電機學原理,異步機轉子的電磁功率和電磁轉矩方程為

(16);

(17)。

其中,轉矩係數 (18)。

根據功率控制原理所得出的公式(10),異步機的理想空載角速度為

(19),

其中的電勢係數: (20)。

換算成每分鐘轉速,同乘以 ,有

(21),

其中的轉子電勢係數 (22)。

表明異步機的理想空載轉速與轉子開路電勢E2成正比,與主磁通量 成反比。至於電勢係數,在電機設計製造時已確定,可以當作常量,改變理想空載轉速可以通過:

1) 恆磁調壓方法。即,使主磁通 不變,調節轉子電壓(電勢)。

2) 恆壓弱磁方法。即,使轉子電壓不變,減小主磁通。

改變轉子電勢有電傳導和磁感應兩種方法,電傳導方法用於轉子控制調速,其理想空載轉速為

(23);

感應法用於定子控制調速,理想空載轉速則為

(24)。

公式(23)(24)物理意義鮮明,具有普遍性,實際上,變頻調速、串級調速、以及將介紹的內饋調速等高效率交流調都是依據該公式實現的。

3. 串級調速的功率控制原理

串級調速是基於轉子的電磁功率控制調速,其系統原理如圖2 所示,

附圖2 串級調速的功率控制原理

串級調速的功率控制原理是:從轉子入手控制異步機的電磁功率,從而改變理想空載轉速。當轉子的部分功率被移出,總的電磁功率減小,理想空載轉速降低,是一種低同步調速系統。

如果轉子通過電傳導另外得到的部分功率,總的電磁功率增加,理想空載轉速將超過同步轉速,實現超同步調速。這種能夠實現兩個方向功率控制的系統,即可實現低同步和超同步兩種調速,稱為雙饋調速。

利用功率控制原理推導出的公式(23) ,可以使串級調速得到簡明、量化的分析。通過電傳導的方法在轉子迴路串聯附加電勢Ef,可以改變轉子的合電勢,從而改變理想空載轉速。而磁通由定子電勢和頻率決定,故不改變。於是串級調速實現恆磁通(即恆轉矩)的高效率的無級調速。

應該指出,改變理想空載轉速才是調速的關鍵所在,至於同步轉速改變與否並不重要。在串級調速中,理想空載轉速可調,而同步轉速不變,事實證明了理想空載轉速與同步轉速沒有必然的聯繫。

與高壓交流調速的定子控制(變壓變頻)對比,作為轉子控制的串級調速具有以下優點:

 高壓調速,低壓控制。經濟、可靠。

 控制裝置功率小於電機功率,可以在調速範圍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減小控制裝置的容量。

 一元控制,技術簡單。主磁通自然恆定,只需單一控制附加電勢。

 調速控制與機械輸出成並聯關係,故障時可以短路轉子,旁路控制裝置,使異步機自然運行,提高系統運行可靠性。

 諧波畸變小。由於轉子與定子的氣隙隔離作用,定子電流的畸變較小。

當然,轉子控制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就是滑環和電刷問題。一方面使電機成本增高(約比鼠籠機高出10—15%),另外增加了電機維護量(大約每運行一年左右需要更換電刷)。要實現轉子無刷控制,技術難度較大。但可以改進電刷和滑環的工藝和材料,減小維護,提高壽命,目前這一目的已經實現。

串級調速存在的問題與缺點

必須承認,串級調速在實踐中取得過較大的成功,但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和缺點。為了使串級調速得以發展,除了在理論上給予正名之外,重點還應分析出問題和缺點的原因,進而採取有效的改進措施。

串級調速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回饋方案問題,另一個是變流控制問題。

1. 回饋方案問題

1) 電轉差功率的無謂循環

這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串級調速系統中,電轉差功率以電能的形式由定子從電網中吸收進來,又以同樣的能量形式反饋電網,顯然是一種無謂的功率循環。這種無謂循環的結果,一方面是增大了損耗降低效率。另外更為不利的是加重了定子的負擔。在串級調速系統中,電機定子繞組的功率為

(25)。

當機械功率隨轉速降低而減小時,電轉差功率卻相應增大,特別是恆轉矩負載時,定子有功電流只與負載相關,不隨轉速而變,於是導致低速時定子嚴重發熱,甚至不能正常運行,因此,儘管串級調速具有恆轉矩調速特性,但卻很少在恆轉矩負載上套用,使串級調速的使用範圍受到限制。對於風機水泵類負載,電流正比於轉速的平方即 ,這個問題表現不是很突出,因此串級調速多套用於風機水泵調速。

2) 外附變壓器

逆變變壓器是串級調速不可或缺的設備,作用是產生與轉子電勢相匹配的附加電勢。逆變變壓器的存在,使系統的體積增大,成本提高,同時也產生損耗。

表面上回饋方案的缺點產生於“串級”,實質問題是電機調速的內因不足,自身不能為調速提供附加電勢,因此必須依靠外附的設備和電源,結果使電機的能量保守性被破壞,造成電轉差功率的外泄,同時又使系統複雜化。

2. 變流控制問題

與回饋方案問題相比,變流控制問題更為突出,其中,主要集中表現在有源逆變器環節上。

1) 功率因數問題

受技術條件限制,當時串級調速的變流控制多採用圖3的移相控制主電路。該電路由整流器和有源逆變器兩大部分構成,電抗器是為了電流連續所必需的。

圖3 移相控制的變流電路

根據功率控制原理,裝置的任務有二:一是頻率變換。由於轉子電壓的頻率是變化的, ,而逆變交流電源的頻率恆為工頻,不同頻率的電源無法實現有功功率交換,因此,要把轉子的頻率隨轉速而變的電轉差功率饋入工頻的電網,必須進行頻率變換,使之統一;二是回饋功率控制。轉速隨從轉子轉移出的功率即回饋功率而變,回饋功率越大,轉速越低,反之轉速越高。為了實現無級調速,必須對回饋功率的大小連續的控制。

電路的頻率統一是通過“交-直-交”變換完成的,性能良好,問題出在電轉差功率控制上。

忽略變流控制的損耗,轉子的電轉差功率和回饋功率相等,從有源逆變器的交流輸出端觀察,結合變流技術理論,回饋基波功率為

(26)。

式中的UK和IK分別為逆變變壓器副邊的相電壓和電流, 為控制角,即UK、IK之間的相角, 為逆變角,且有 。為簡化分析,忽略了波形畸變的影響。

分析發現,要改變圖3電路的 大小,式中除了功率因數角 之外都不可調,理由是: 取決於變壓器副邊線圈匝數,一經製造完成不可改變;逆變電流 就是轉子電流 ,而轉子電流取決於負載,無法改變;至於相數 自然也是確定的常量,於是電轉差功率就只有通過改變逆變角 調節,故稱移相控制。實際上,移相控制是人為地改變電流與電壓的相角度,受晶閘管自然換向的限制,電流總是滯後電壓的,因此,移相觸發在調節有功功率的同時,必然產生相應的感性無功功率。

在改變逆變角時,有功功率按公式(26)變化,同時產生感性無功功率

(27)。

這部分無功功率是人為移相控制所產生的,它將導致系統的功率因數降低,特別是逆變角接近90○時,逆變器的功率因數幾乎為零,平均系統的功率因數僅為0.2左右 ,使調速性能受到不利影響。

2) 可靠性問題

移相控制另外的主要缺點是可靠性較差。與可控整流電路不同,有源逆變器對換向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任何換向失誤,都將導致逆變顛復也就是嚴重短路的後果。造成換向失敗的原因主要有:

 脈衝電路的回響與抗干擾

移相控制是通過脈衝移動調節轉速的,有源逆變器又對觸發脈衝的可靠性要求十分嚴格,於是產生移相回響和抗干擾的矛盾。從控制角度,要求脈衝移相具有快速回響性,因此電路慣性環節小。而抗干擾則要求電路具有時間常數較大的濾波環節,電路無法同時滿足這兩個相互矛盾的要求,只能犧牲抗干擾性能。特別是限於串級調速當時的歷史條件,脈衝控制電路主要由分立器件構成,很多高性能的數位化電路還無法實現,導致脈衝移相電路的可靠性降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