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哲學史(第1卷)

《中醫哲學史(第1卷)》是中醫哲學的奠基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哲學與中醫學的彼此滲透是非常明顯的,突出表現在不僅僅哲學促進了醫學體系的形成,也體現於醫學實踐對哲學思想的轉型效應。應該說,先秦兩漢各家哲學思想對中醫學都有所影響,僅僅是角度不同,程度不同,深度不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醫哲學史(第1卷)》是中醫哲學的奠基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哲學與中醫學的彼此滲透是非常明顯的,突出表現在不僅僅哲學促進了醫學體系的形成,也體現於醫學實踐對哲學思想的轉型效應。應該說,先秦兩漢各家哲學思想對中醫學都有所影響,僅僅是角度不同,程度不同,深度不同。也可以說,醫學的發展對哲學有必然的積極推動作用,這是由醫學的科學性決定的。醫學的科學性決定了醫學之發展能夠促使哲學之反思,這種“反思”對哲學是大有裨益甚至是不可闕如的。重視醫理與哲理的通透、通達是《中醫哲學史(第1卷)》的特色所在。醫哲匯通,醫道圓融,是中醫哲學研究之要旨。

作者簡介

程雅君,男,1972年12月生(陽曆1973年、月),安徽安慶人。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四川大學哲學博士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後。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20萬字《金元凹大醫家與道家道教》與近50萬字(醫道還元註疏)專著兩部。負責《中醫哲學史(道醫卷)》(縱向課題)、《中醫哲學史(先秦兩漢時期)》(四川大學重大課題)、《道教藥物學》(橫向課題)三項,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明清道教養生文化研究》。曾經獲得四川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術人才基金資助一次,中國博士後基金面上資助一次。學術專長:中醫哲學。2004年7月到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工作。職稱:副研究員。碩士導師是中醫醫史文獻大家,成都中醫藥大學宋興教授;博士導師為消化病與風濕病大醫,成都中醫藥大學王再謨教授。一期博士巵合作導師為宗教學大家,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李剛教授;二期博士後台作導師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胡孚琛、羅希文兩位研究員。胡老師是“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號羅老師是“中醫典籍研究與英譯工程”首席專家,“中國哲學史會中醫哲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在人文上,私淑方克立老師、黃心川老師;朱葆偉老師等等。眾多大德的教導,構建了作者基本的學術良心和人文精神。

編輯推薦

《中醫哲學史》共有四卷:第一卷先秦兩漢時期,第二卷魏晉至金元時期,第三卷明清時期,第四卷近現代時期,《中醫哲學史(第1卷)》是第一卷。

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哲學的萌芽和醫學的起源

醫學緣從實踐起 哲人卻自貫通來

第一節原始人類及其衛生活動

一原始人類的體質和健康狀況

二原始人類生活方式的演進與醫藥衛生

三生產工具與醫療器具

四藥物的發現和使用

五醫療技術的創造與發明

六傳說中的醫學人物

第二節原始宗教、神話傳說與中醫學

一原始宗教與中醫學

二神話傳說與中醫學

三哲學的萌芽與醫學的起源——從巫醫流變辨析之

第三節樸素辯證法與中醫學——陰陽學說對醫學的滲透

一陰陽學說與樸素辯證法

二陰陽學說對醫學的滲透

第四節唯物自然觀與中醫學——五行學說與中醫學的結合

一五行學說與唯物自然觀

二五行學說與中醫學的結合

三五行運用

第五節無神論的萌芽與中醫學——精氣神的生命觀

一無神論觀念的興起

二無神論對中醫學的影響:精氣神生命觀的確立

第二章先秦醫學實踐的積累和哲學諸家的爭鳴

尊道夏商貴德西周道德何嘗輕國學

稱英稷下爭雄戰國英雄總是重生靈

第一節先秦醫學實踐的積累

一夏商西周醫學實踐的積累

二春秋戰國醫學實踐的積累

第二節先秦哲學對醫學的滲透

一先秦哲學諸家的爭鳴與起源

二先秦百家爭鳴的總結與終結

三先秦哲學對醫學的滲透

第三章《周易》和中醫學

醫須遜易三分道易卻輸醫一點仁

第一節 《周易》概說

……

第四章 道家與中醫學

第五章 儒家與中醫學

第六章 墨家名家與中醫學

第七章 法家兵家與醫學

第八章 陰陽家、雜家、無神論思想家與中醫學

第九章秦漢哲學對醫學的滲透和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第十章《黃帝內徑》與中國哲學

第十一章 《神農本草經》等與中國哲學

第十二章 《傷寒雜病論》與中國哲學

第十三章 養生學說:哲學家、醫學家、醫學家交融之典範

第十四章 運氣學說:哲學家、醫學家運籌之霓裳

第十五章 中醫特色與優勢的哲學研究

……

現代化中醫

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1996年起),古典中醫基礎理論有了創造性的發展,一系列全方位的,中醫科學化、現代化的中醫概念的革命和突破。如氣概念混合統一的氣集合,分形經絡,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中醫哲學觀的新創造,藏象分形五系統的開創等。

現代化中醫又指較不發達社會或學科通過社會改革,獲得較發達社會共有特徵的一個社會變革過程。這個社會變革過程是由國際之間或社會之間的交流所促使的。

現代化中醫的一個方面是技術的、思想的、理論的大爆炸,它使人類思想以驚人的速度和數量增長和傳遞。不同文化之間的差別在縮小,中醫與西醫的距離拉近,而專業技術領域上的差別卻在擴大

中醫現代化從歷史上來講,它主要指近代以來,世界各國一種傾向以西歐及北美地區等地國家許多,近現代以來形成的價值為目標,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因此常與西方化的內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中醫學術知識上的科學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社會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領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技術上的科學化等。

中醫現代化常被用來描述現代發生在中醫界的社會、科技和文化變遷的現象。根據馬格納雷拉的定義,現代化是發展中的社會為了獲得發達的工業社會所具有的一些特點,而經歷的科學、文化與社會變遷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過程。

中醫現代化的核心是中醫“人性的解放”和“生產力(效率)的解放”,因從歐美等西方社會開始,有時也被稱為“西方化”,但不專屬於西方社會,或西醫。

現代化可以理解為四個亞過程:

技術的發展。 理論的革新、思想的變革,學科的進步

然而,戰後年代很快表明,就連“西方化”這個擴大了涵義的字眼也無法充分表達戰後世界的交流方式,為了適應這種實際情況的需要,“現代化”這個新詞便應運而生。因為它可以簡明地表達所有建設現代化的社會的相似願望而不論其地域和傳統如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革命概況

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革命概況

氣概念的革命

:

氣="信息,能量,物質"流

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混合統一體(1996年)

是"信息,能量,物質"混合流統一體.

經絡觀念的革命:1996年

分形經絡解剖結構,粗糙,非管,不平滑,細胞充填的"自身調節-體液-神經調節"的"細胞群(細胞社會學)"經絡.

分形細胞群-自身調節-體液調節-神經調節的經絡細胞社會學經絡。

陰陽概念的現代化 1998年

陰陽的現代定義;陰陽分形集,陰陽分形維數,陰陽五行分形集

五行概念現代化科學化

五行分形集,五行分數維數

藏象分形五系統

心繫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

中醫哲學觀的新發現

第三中醫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觀)".

(第二中醫哲學觀--辯證觀

第一哲學觀---整體觀)

中醫分形集

陰陽分形集,五行分形集,經絡分形維數

現代經絡發展簡史

近代經絡創新簡史表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又先後進行了“八五(1992-96年)”和“九五(1997-98年)”兩個國家級經絡攀登計畫項目,研究從現象逐漸深入到本質,課題圍繞著循經感傳的機理、經脈臟腑相關和經脈線的理化特性三個方面展開,形成了若干個假說:

1996年鄧宇等“分形分維的經絡形態及解剖結構”(非間隙經絡,細胞充填的非管經絡) "自身調節-體液調節-神經調節"大統一的分形經絡

1996年張聲閎“間隙維”經絡 (出錯)

1995

·神經論:認為循經感傳是神經元之間興奮傳遞的結果。1995年?

· 體液論:認為中醫經絡中的氣血指人體中的各種體液,經絡是體液運行的通道,體液運動刺激神經產生循經感傳。

· 能量論:認為經絡是某種物理能量與信息的傳輸渠道。

孟競璧(同位素示蹤)

1985年,法國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蹤顯像方法;另外,法國Niboyet 對皮膚電研究

1984年,謝浩然,人體經絡間隙結構解剖觀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測定儀研究經絡。

1980年張保真等採用的肉眼實地觀察鋪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經絡第三平衡系統

1972年汪桐提出經絡的實質是二重反射假說

20世紀70年代日本學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觀察,循經感傳線上的溫度變化

1970年,法國J.Borsarello使用紅外熱像方法進行經絡研究。

1956年Nogierop對中國耳針穴點陣圖譜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谷一雄等“良導絡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導點”,“良導絡”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關於經絡的假說

1950年,日本長濱善夫報導了循經感傳現象

現代氣概念的原始創新簡史

現代氣概念的原始創新英雄榜

1996年,鄧宇等: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混合統一體”。既是“‘物質-能量-信息’混合體”統一物。“‘信息、能量、物質’混合統一體”,物質、能量、信息’混合統一體”中醫氣的本質。

李德新:氣是物質與功能的統一說

1962年,危北海:,‘氣的兩義說’。

羅石標:在六十年代初期‘氣的功能說’(1962年)。

秦伯未:五十年代末期‘氣的物質說’1959年?。

氣是統一場說

坤儀等:人體氣場說

李梢等:氣與熵流說

吳邦惠:氣的序參量說

陰陽現代發展史簡表

陰陽的揭秘,歷史悠久,偏重現象羅列,重視表面敘述,是古典陰陽的特點。而現代探索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有了革命性的進展、新意頗多。數學物理化,即“數理陰陽”成為現代陰陽的標誌。將陰陽用世界三要素“物質、能量、信息”測度,用數學模型表述是現代化、科學化陰陽的特點。

1995年,李榮興,陰陽定義析疑,遼寧中醫藥雜誌,1995,6期。陰陽定義偏向中醫臨證。

1997年,趙喜新,中醫陰陽學的數學模型,河南中醫,1997,5期。

1998年,鄧宇等,陰陽的科學本質及數理化建構,<<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998,2:59-61.數理陰陽,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1期。

1999年,鄧宇 等,中醫分形集,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v12,3期.創建“陰陽分形集”等概念。陰陽的分形維數=1.

2003年,林劍鳴,中醫現代化與數學,數理醫藥學雜誌,2003,期。

2004年,齊鳳軍,論陰陽的數理權衡,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4,7期。

2005年,趙致鏞,趙威,中醫陰陽理論的數學模型之建立及其微積分定量的研究,四川中醫,2005,11期。

2007年,孟凱韜,陰陽五行數學及其在中醫學中的套用,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6期。

1998年,陰陽的哲學和邏輯學現代定義

定義1:陰陽就是在同一個屬概念"對立統一"下的兩個種概念"陰和陽"之間的一種不相容關係.陰陽的內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陰"肯定對象的陰的屬性,另一個概念"陽"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作為陽對象的屬性;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補,其總和等於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對立統一整體)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陰與陽外延的和或並.

陰陽的定量測量:用“狀態函式u”指標來描述,該性態或狀態可用‘物質-能量-信息’整體描述,

u=EP。

E是運動學或動力學指標能量;P是系統混亂度(有序度)指標,與熵密切相關。

藏象近代革命簡史表

(引子:1980年,雷順群, 系統論與藏象學說(一), - 遼寧中醫雜誌, 1980。1983年,續系統論與藏象學說(二) - 遼寧中醫雜誌, 1983)

序幕

1994年,肖烈鋼.試論藏象學說中的五臟系統特性&#91;J&#93;.陝西中醫,1994,15(5):211-213。側重、強調藏象學說中五‘髒’系統(器官的)有整體性、聯繫性、有序性、自主性作了較為系統地闡述,說明了藏象學說中的五臟系統思想,其本質與現代系統論是一致的,然又有其特點。

革命

藏象五系統:心繫統,肝系統,肺系統,脾系統,腎系統。分形藏象五系統。

1999年,鄧宇,等; 藏象分形五系統的新英譯 &#91;J&#93;;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1999年09期分形藏象五系統,心繫統,肝系統,肺系統,脾系統,腎系統,藏象五系統,超脫出心肝脾肺腎五臟腑,五器官的傳統局限性認識。

鄧宇 等,1999年,中醫分形集,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

拓展

2002年,《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現代研究:基礎與臨床》,廣州中醫藥大學,鄧中炎主編,鄧鐵濤主審。藏象心繫統,肝系統,肺系統,……腦系統等。

2005年,趙喜,心主神明論《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 2005年6月2卷3期。心繫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