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作者介紹

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原文作品

楚令尹病,內結區霿,得秦醫而愈,乃言於王,令國人有疾不得之他醫。無何,楚大疫,凡疾之之秦醫者,皆死,於是國人悉往齊求醫。令尹怒,將執之。子良曰:“不可。夫人之病而服藥也,為其能救己也。是故辛鱉澀苦之荊,鹼砭熨灼之毒,莫不忍而受之,為其苦短而樂長也。今秦醫之方也,不師古人而以臆,謂岐伯、俞跗為不足發,謂《素問》、《難經》為不足究也。故其所用,無非搜泄酷毒之物,鈞吻戟喉之草,葷心暈腦,入口如鋒,胸腸刮割,彌日達夕,肝膽決裂,故病去而身從之,不如死之速也。吾聞之:抉禍莫若輕,人之情也。今令尹不求諸草茅之言,而圖利其所愛,其若天道何?吾得死於楚國,幸也。”

釋義

【註解】

① 區霿(kou mao):愚昧無知。

② 執:捉;逮捕。

③ 辛螫(zhe,又讀shi):毒蟲刺螫人。

④ 砭(bian):古代治病用的石針。

⑤ 葷(xun):通“熏”,薰染。

⑥ 草茅:在野未出仕的人。

⑦ 天道:中國哲學術語,原指日月星辰等天體運行現象和過程。

【譯文】

楚國令尹患病,神志不清,得到秦醫而治癒,他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楚王,命令國人凡是有病的不能找別的醫生治療。不久,楚國瘟疫流行,凡是染病去找秦醫治療的人,都死了,於是國人全到齊國去求醫。令尹發怒,要捉拿他們。子良說:“不能這樣做。人生了病就服藥,因為它能救自己的性命。所以辣毒澀苦的藥物,針炙燙烤的酷烈,也沒有不能忍受的,為的是早點解除痛苦而得到長久的歡樂啊。如今秦醫開的藥方,不師法古人而只憑臆斷,主岐伯、俞附等名醫的醫道不值得效法,《素問》、《難經》等醫典不值得研究。所以他所彩的藥物,無非是搜泄酷毒的東西,鉤吻戟喉的草,薰心昏腦,入口如刀鋒,胸腸被刮割,從早到晚,肝膽決裂,所以病痛除去了,身軀也隨著死去了,只是不像馬上死去那樣快就是了。”我聽說:“選擇災禍無不選擇輕的(承受)。這是人的常情。如今令尹不向在野隱士求教,卻只為他所喜愛的人圖謀好處,難道能改變天道嗎?我能死在楚國,真是幸運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