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現代化

中藥現代化

中醫藥現代化必須走系統醫學的道路。也就是說,必須徹底擺脫西醫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用系統的方法來研究中醫,在系統論指導下的醫學研究,才是中醫現代化的正確...

中藥為什麼要現代化?
任德權說,中藥是一門科學,是科學就會不斷發展和揚棄。從《內經》到《神農本草》,到張仲景的《傷寒論》等等,體現了科學發展的進程。時至今日,社會已發生巨大變化,中藥不能固步自封,現代化是必由之路。不搞現代化就無法融入當今社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藥必須走出國門,走國際化之路。不搞現代化,連進入西方主流社會的入門資格都沒有。中藥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應該由全人類共享。但是,如果連西方門檻都跨不進,何談共享呢?再從經濟角度來看,中藥是我們的國寶,應努力擴大出口,多賺外匯。可惜目前出口情況並不理想。據資料顯示,去年全國中藥總產值約800億元,再加上中藥材有近1000億元,但出口僅7億美元,比例太小了。如果中藥現代化的進程加快,形勢也將會驟變。
任德權說,中藥現代化30年前就開始提出。但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中藥現代化”概念。通過制定和實施GMP、GAP、指紋圖譜等一系列規範化的制度,中藥現代化逐漸走上正軌。特別是中藥指紋圖譜技術推廣得較快,引起了國內外的普遍關注,在這方面,廣東走在了全國前列,已有6個名優中成藥確定了指紋圖譜,並在生產實踐中用於控制產品質量。
中藥現代化不是中藥西制
有人提出,中藥現代化實質是中藥西制,任德權明確表示了否定的意見。他說,中西藥的區別不在於製作方法,而在於其理論依據是什麼。換言之,中藥是在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研製和使用的,並非把膏、丹、丸、散改成片劑、膠囊就是中藥現代化了。有人把傳統中藥膏、丹、丸、散的劑型變成片劑、膠囊等新劑型說成是中藥西制,這完全是誤解。片劑、膠囊只是製藥技術和劑型發展的一種形式,與中藥或西藥的內涵無關。西藥可以製成的劑型,中藥同樣可以做。
任德權指出,今後中藥的發展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中藥現代化,二是中藥現代化開發。這兩者是有微妙區別的。任德權解釋說:“前者不僅以中藥理論為基礎,而且開發出來的成果還是以中藥體系來表述,它還是一個中藥。而後者則是將中藥看做一個‘源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拘一格地開發出另類產品。最常見的是從植物中提取出某個單體化學成分,例如從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從麻黃中提取出麻黃素等等。總之,經過現代化開發之後,不管它變成的是中藥還是西藥,只要能治好病就是好藥。
他認為,在當前推廣的指紋圖譜技術研究的作用和影響較大。過去中藥不被國際接受,主要原因是成分不清、藥效不明、質量不可控。引入了指紋圖譜技術,使中藥質量從不可控到可控,這是一個大突破。他透露,最近國內有家中藥企業帶著他們的品種前往美國叩響FDA的大門。他們之所以有這份膽量,是因為他們搞了中藥現代化,進行了GMP改造,建立了GAP基地,開展了指紋圖譜研究等等。因為有了很多硬指標,才有膽量和機會與FDA對話。
糾正一些誤傳
有人擔心,當前國外一些財團、跨國公司紛紛投巨資於中藥研發,很有超越甚至取代我國地位的趨勢。任德權說,不必驚慌,不能看做“狼來了”,相反,應持歡迎態度。這么多國外公司熱心搞中藥,正好說明中藥的地位在提高。外國人來研究中藥,可以促進西方社會對中藥重新認識。如果他們的研究有突破,我們也可借鑑。
任德權還糾正了媒體的一些誤傳,如“本土中藥”敵不過“洋中藥”、日本和韓國的“洋中藥”幾乎一統國際市場等。任德權說,這是誤解。有人把日本的救心丸吹得神乎其神,說它一年出口1億美元,其實是把幣種搞錯了,實際上是1億日元,只相當於100萬美元左右。日本漢方藥出口西方的數量很少,整個行業年出口額也就幾百萬美元。韓國出口比日本多,每年約1億美元,主要是高麗參。但絕大多數高麗參都是賣給港、澳、台和我國內地以及海外的一些華人。反觀中國,中藥出口一直穩定在每年6億~7億美元,雖然大部分是中藥材,但我們仍是最大的中藥出口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