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龍鳥家族傳奇

基本信息

作 者:沈石溪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開 本:32
出版時間: 2013年6月
印刷時間:2013年6月
版 次:1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字 數:94千字
頁 數:171頁
I S B N: 978-7-5675-0672-5

內容簡介

《中華龍鳥家族傳奇》故事的主人公——雙弓型頭骨的槽齒類爬行動物澄正躲避蝦蟆螈的吞噬,僥倖活下來的她受到了輕微的輻射,從冷血動物變成了恆溫動物。她的後代一點點的進化:為了安全而轉移到樹上生活,不知不覺中長出了羽毛和前肢上的兩塊骨頭,最終學會了飛行,成為了能在天空翱翔的鳥。

作者簡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1952 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慈谿。1969年赴西雙版納插隊,在雲南邊疆生活了18年。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創作以動物小說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萬字,其小說別具一格,在海內外贏得“中國動物小說大王”的美譽。
代表作有《狼王夢》《斑羚飛渡》《最後一頭戰象》《第七條獵狗》《藏獒渡魂》《再被狐狸騙一次》等。曾獲得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台灣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有多篇作品選入中國小教材篇目。

目錄

1. 夾縫求生
2. 第一個溫血動物
3. 寶貝怎么了
4. 捨身救子
5. 手足凋零
6. 絕望的母親
7. 患難見真情
8. 艱難的遷移
9. 沒有贏家的戰爭
10. 流浪兒的離奇身世
11. 奇思妙想苦築巢
12. 致命缺陷
13. 打造鐵石心腸
14. 回歸溫情
15. 心中的光熱
16. 太陽回來了
17. 最後的結局

作者所著序言

《霸王甲龍家族傳奇》和《中華龍鳥家族傳奇》
是我將筆觸伸向遠古動物的一次嘗試。
命運真的很難捉摸,誰也想不到,當
地球發生災變時,不可一世的雷龍、劍龍、
霸王龍等巨型恐龍變成了生命舞台上的
匆匆過客,而處在大自然食物鏈下端、
卑微的小不點,卻成功地躲過了劫難,
在生命舞台上扮演永不衰敗的輝煌角色。
強大的未必是永久的,弱小的未必
是短暫的。這就是生命進化的辯論法。
看起來是缺陷,也許就是進化的契機,
也許就是特殊才能的”導火索“,也許就
是成就事業的一塊跳板。
沈石溪
2013年3月18日
註:序言為沈石溪所著時的格式

族譜(人物介紹)

澄是長著雙弓形頭骨的槽齒類爬行動物。體長不足一米,體重不過二三十斤,是侏羅紀爬行類家族中最弱小的一族。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災難,不僅使澄存活,還使它從原來不知冷暖的冷血動物,變成了有感情、會思念的溫血動物。澄最終為了救自己的子女而喪身,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淑小小年紀就是去了母親,在殘酷的生存環境下又失去了兄長姊妹,因而養成了膽小、謹慎的性格。淑曾做過五次母親,孩子們卻一一淪為了食肉恐龍的“點心”。為了保護下一代,淑決定和丈夫圳到樹上去生活。在艱難的遷移之後,它們找到了合適的洞穴,一起布置新居、產卵孵仔齊心哺育後代。

和它的祖先相比,第四代龍鳥體態更輕盈、關節更靈活,後爪更細長、食性更廣,更加適應樹棲生活。在一場血腥的樹洞爭奪戰中,泱不幸夫死兒亡,而失去了祖母淑留下來的葫蘆形樹洞。當復仇的機會近在眼前,善良的泱最終選擇放棄。機緣巧合之下,泱嫁給了坍這個身世離奇、長有羽毛的流浪兒,併入住了它辛苦搭建的半球形“新房”。它的行為悄然化解了一場種族滅絕的危機。

瀠繼承了龍鳥家族瘦小、輕盈、感情豐富的特點。在外形上,它的嘴巴出現了類似鳥喙的器官,前肢萎縮,靠近肩胛處長出了S狀骨骼,骨骼外面覆蓋著層層疊疊的五彩羽毛。作為一個單身母親,為了讓孩子們能適應大林莽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瀠決心割斷親情,重塑子女性格,然而始終沒有沒有成功。愛的溫暖支撐著瀠一家度過了最艱難的“侏羅紀大黑暗”並成功進化成了中華龍鳥,成為現代鳥類的祖先。

內容文摘

澄用前爪小心翼翼地撥開大羽羊齒寬大的葉子,從茂密的灌木叢里伸出腦袋,用警惕的眼光望著喀納貝湖。這時候,明媚的陽光正照耀著大地,微風吹拂,湖面上波光粼粼。澄沒有看見巨大、可怕的怖鱷在游弋,然後它又用目光仔細地在湖畔的雜草叢中搜尋,也不見蝦蟆龍恐怖的身影。澄這才壯起膽子倏地躥出灌木叢,用最快的速度奔到湖邊,猛吸了幾口水,滋潤一下渴得快要冒煙的嗓子,然後蹚進淺水區,尋找一種名叫弓鮫的小魚,準備把它當作今天的早餐。
也難怪澄要如此謹慎。它體長不足一米,體重不過二三十斤,體形瘦削,細皮嫩肉,既沒有尖牙利爪可以與天敵抗衡,也不像曲頸龜那樣有堅硬的龜殼可以保護自己,在侏羅紀爬行類家族中,它屬於最弱小的一族,堪稱袖珍品種。在那個年代,空氣中處處瀰漫著血腥味,整個世界完全受“弱肉強食”這條自然法則的支配,大欺小,大吃小,弱小就意味著被欺負、被吃掉。眾多的爬行類動物,都把澄的家族成員視為美味佳肴。對澄來說,到處都是劊子手,太恐怖了,所以它只能整日躲在湖邊茂密的灌木叢里提心弔膽地過日子,實在渴極了、餓極了,就像賊似的溜到湖邊喝口水,找些魚蝦充飢。
弱者的生存法寶就是謹慎,謹慎,再謹慎。
一條胖墩墩的弓鮫,扭動著柔軟的身體,在水藻間遊動。這是一種軟骨魚,它遊動時身體彎得像張弓,所以被稱為“弓鮫”。它的肉肥嫩鮮美,入口即化,獵食者一點兒也不用擔心會被魚刺卡住喉嚨。澄的牙齒不鋒利,無法嚼碎其他魚類堅硬的魚骨,所以特別喜歡吃像弓鮫這樣的軟骨魚。澄向這條弓鮫猛撲過去,平靜的湖面爆出一朵碩大的水花。遺憾的是,這條弓鮫似乎特別狡猾,就在澄的嘴剛伸到水裡想咬它的時候,它突然把身體弓起來,啪地來了個急轉彎,從澄的唇齒間溜走,逃進兩塊礁石間的一道縫隙中去了。那道縫隙既深且窄,澄的身體根本就擠不進去,只能把前肢伸進縫裡摳抓,爪子勉強能觸摸到弓鮫那溜溜的尾巴,卻無法將弓鮫從縫隙里揪出來。澄已經整整一天沒吃東西了,肚子餓得咕咕叫,不願就這么放棄這頓就在嘴邊的美餐。它用前肢拚命鼓搗,將湖水攪得稀里嘩啦的,希望能將這條躲藏在縫隙里的弓鮫驅趕出來,但弓鮫卻像水蛭一樣緊緊吸在水中的礁石上,任澄怎樣折騰,就是不肯游出來……
就在這時,澄靈敏的耳朵聽到背後傳來了輕微的踩水聲,它心頭陡然一緊,趕緊扭頭望去,不看不知道,看了魂都快要被嚇掉了。在離它身後約十多米遠的地方,一隻身上掛滿水藻的蝦蟆龍,瞪著突鼓的大泡眼,正躡手躡腳地向它逼近。蝦蟆龍是生活在侏羅紀的兩棲類小型食肉恐龍,生活在湖泊里或沼澤地帶中。雖說是小型恐龍,但與袖珍型的澄的家族成員相比,它的個頭仍要大出兩倍。更可怕的是,蝦蟆龍似乎有偏食的毛病,特別喜歡吃澄的家族成員,只要一見到澄的家族成員,它就像鯊魚見到帶血的獵物一樣,會瘋狂地撲上去追逐、捕殺。
澄當然明白,現在這隻身上掛滿水藻的蝦蟆龍踩著清晨的陽光向它走來,絕不會是禮貌地向它道聲“早安”,而是想把它當成一頓可口的早餐吞進肚裡去。來者不善,善者不來。這隻蝦蟆龍與澄的關係就是吃與被吃的關係,現在澄唯一的應對辦法就是逃跑。澄急忙從縫隙里縮回前爪,狂奔亂跳,向岸上逃命。
蝦蟆龍尾隨其後追攆。
澄是陸上爬行類動物,蝦蟆龍是兩棲類動物。雖然現在它們是在淺水區,水深只及澄的腹部,但只要是在水裡,蝦蟆龍就要比澄自在得多,也靈活得多。蝦蟆龍那長著半截蹼的爪子穩穩地踩著水底的鵝卵石,飛快地向澄追來。轉眼間,雙方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了。換句話說,澄離死神僅有一步之遙了。這個時候,澄離最近的岸也還有二三十米。它心裡懊悔極了,千不該萬不該,自己不該為貪圖口福而喪失了警覺,早知道會發生這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事情,自己就應該及時放棄捕捉那條弓鮫了。
蝦蟆龍嘴裡那股腥臭的熱氣已經噴吐到澄的尾巴上了,那是死亡的氣息,頂多還有兩三秒鐘,澄就會落入蝦蟆龍那張大的嘴裡。澄屬於長著雙弓型頭骨的槽齒類爬行動物,而在地質時期的中生代,雙弓型頭骨意味著大腦進化較快,擁有這種頭骨的生物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智慧生物,所以儘管澄身軀嬌小,但比一般

爬行動物要聰明些。就在蝦蟆龍快要咬到澄的尾巴的那一瞬間,澄急中生智,突然來了個急轉彎。蝦蟆龍腦袋不夠聰明,沒想到澄會玩這種金蟬脫殼的把戲,在慣性的作用下,它向正前方衝出去兩米多遠,等它發現上當受騙,氣喘吁吁地又轉身來追時,雙方的距離已經拉開了四五米遠。清澈的喀納貝湖,水聲喧囂,湖面上正上演著一場生死角逐。離湖岸只有十多米遠了,在求生意念的刺激下,澄竭盡全力狂奔。只要逃到岸上,它的奔跑速度就能超過蝦蟆龍;只要鑽進湖畔茂密的灌木叢,它就有活下去的希望。惱羞成怒的蝦蟆龍很快又把彼此的距離縮短到咫尺之間。這一次,蝦蟆龍吸取了教訓,不再傻乎乎地悶著頭猛追,而是用起著舵的作用的大尾巴左右地小幅度擺動,靈活地調控方向,以提防澄再突然玩急轉彎的把戲。

內文插圖

內文插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