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絨螫蟹

中華絨螫蟹

中華絨螫蟹廣泛分布於我國南北沿海各地湖泊,以江蘇陽澄湖所產最著名。

基本信息

俗名

河蟹螃蟹毛蟹、清水蟹。

中華絨螫蟹
中華絨螫蟹

產地及產期

廣泛分布於我國南北沿海各地湖泊,以江蘇陽澄湖所產最著名。

介紹

身體分兩部分:頭胸部和腹部,附有步足5對。頭胸部的背面為頭胸甲所包蓋。頭胸甲墨綠色,呈方圓形,俯視近六邊形,後半部寬於前半部,中央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共有6條突起為脊,額及肝區凹陷,其前緣和左右前側緣共有12個棘齒。額部兩側有一對帶柄的複眼。頭胸甲的腹面,除前端為頭胸甲所包裹外,大部分被腹甲,腹甲分節,周圍密生絨毛。腹部緊貼。在頭胸部的下面,普通稱為蟹臍,周圍有絨毛,共分7節。雌蟹的腹部為圓形,俗稱“團臍”,雄蟹腹部呈三角形,俗稱“尖臍”。第一5對步足呈稜柱形,末端似鉗,為螫足,強大並密生絨毛;第四、五j對步足呈扁圓形,末端尖銳如針刺。

中華絨螫蟹育苗水質的調配

中華絨整蟹俗稱河蟹、毛蟹、大閘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我國傳統的名貴水產品之一。我們將中華絨螫蟹育苗水質的調配技術介紹如下。

中華絨螫蟹溞狀幼體需在鹽度為16‰-17‰左右的海水中生長、變態,經過5次蛻皮,才能變成大眼幼體(蟹苗)。在整個人工育苗的工藝流程中,始終離不開對一定鹽度的水環境的依賴。但由於各地育苗用水的水源不同,其鹽度、Mg2+、Ca2+的含量以及Mg2+/Ca2+的比值閉)不一定恰好適合河蟹幼體發育的需要。再加上幼體嫩小,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水環境因子的變化反應較為敏感。因此育苗用水的調配工作,成為河蟹苗種生產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筆者於1999年3月—6月在上海水產大學特種水產養殖場進行河蟹的苗種生產過程中,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總結出河蟹育苗用水的兩種調配方法,現介紹如下。

1淡水十濃縮海水(鹽滷)法

1.l淡水的來源與準備選擇沒有污染的江河水作為育苗的基本水源。育苗前一個月將水抽到育苗場的池塘中靜置、沉澱、露天淨化。池塘的面積大小根據對水的需求量而定,一般為1-2畝,水深l-2米。使用前5-7天每畝加50kg漂白粉進行消毒,經過處理後的淡水,用120目的篩絹網過濾後,抽到調配池中備用。同時,測出其鹽度值。Mg2+和Ca2+的含量。

1.2濃縮海水(鹽滷)的來源與準備育苗場所用的鹽滷大部分來自舟山鹽場,波美度在12左右。鹽滷最好能在育苗開始前15-30天準備就緒。這樣可使鹽滷有一段靜置沉澱的時間。鹽滷應放在遮陽、防雨、無滲漏的水泥池中。如放置更長時間,可在水中放入一些豐年蟲。如果臨時急用,可用石灰水潑灑處理,靜置兩天即可使用。使用前用120目的絹網過濾。同時準確測定其波美度值,計算其鹽度值。

1.3育苗用水的配備將處理好的鹽滷,按比例加人到調配池的淡水中,充分攪拌,然後測定其鹽度、Mg2+、Ca2+的含量以及計算R值;當鹽度為16‰-17‰時,通過加MgSO4·7H2O或CaCl3,調節Mg2+的含量在500-800mg/L之間,Ca2+的含量在180-350mg/L之間,R值在2.0-3.0之間。

中華絨螫蟹
中華絨螫蟹

2淡水十化學藥品法

2.l淡水的來源與準備方法同上

2.2海水的配置每立方米水中加0.08kgKCl,0.16kgH3BO3,0.2X10-3Kg的KB3,再根據水中原來的鹽度,Mg2+、Ca2+含量,加入粗鹽(每立方米加1kg粗鹽,鹽度便增加1),使其鹽度為16‰-17‰;加入MgSO。·7H2O和CaCl4,使Mg2+的含量在500-800mg幾之間,Ca2+的含量在180-350mg/L之間,R值在2.0-3.0之間。

3兩種方法配製的海水比較

用化學藥品配製海水,操作上雖然簡便,但由於加入的藥品有限,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及用鹽滷配置的海水豐富,故其育苗效果不及後者。建議苗種生產單位用鹽滷來配置海水。

經上述方法調配的海水,在調配池中根據需要加熱,當溫度與育苗池的溫度基本一致(溫差不超過2℃),就可以使用了。[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