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復興社

中華民族復興社

中華民族復興社,簡稱復興社,1932年3月1日成立,它是國民黨內部帶有特務性質的派系組織。蔣介石任社長,主要骨幹有賀衷寒、滕傑、康澤、桂永清、肖贊育、戴笠、鄭介民等等人。

基本信息

簡介

中華民族復興社成員合影中華民族復興社成員合影
中華民族復興社簡稱復興社,又稱藍衣社,是三民主義革命同志力行社的外圍組織。是以黃埔系精英軍人為核心所組成的一個帶有情報性質的軍事性質團體。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內憂外患,蔣介石為了加強政府內部控制、對日備戰和鎮壓中共運動,實行更集中有效的統治,經黃埔系精英人物賀衷寒桂永清肖贊育、滕傑、康澤戴笠鄭介民等“十三太保”,按蔣介石授意於1932年3月1日南京正式成立中華民族復興社。由於復興社幹部均穿藍衣黃褲,故又稱“藍衣社”。 之後,又成立了力行社,其主要負責人,均系復興社的負責人。

1933年9月,在該社領導下成立了一支諜報武裝部隊——別動總隊;1934年又建立了一個外圍組織——忠義救國會。1938年4月復興杜取消,其成員在自願原則下,加入了新成立的三民主義青年團

宗旨核心

蔣介石親自確定中華民族復興社的宗旨是“內求統一,外抗強權,擁護領袖,收復失地”,要“運用共產黨的組織方法”,引入武士道或法西斯精神來“實行三民主義”。

其核心是由黃埔軍人組成的“力行社”,設有特務處,由戴笠任處長。

組織結構

該社分總社、支社、分社和小組四級。總社設南京。蔣介石任社長。下設幹事會和監察委員會。幹事會為社員代表大會閉會後的執行機關,下設人事、組織、訓練、宣傳、特務、總務等處。特務處後來成了擴組軍統局的基礎。 監察委員會下設書記、調查、審核等處。支社是省(市)一級領導機構。支社下設分社,分社由三個以上的小組組成。

復興社成立後主要在四個方面展開了工作:一是積極發展組織,擴大影響,拉攏“組訓”青年,派人到部隊去監視軍官,搞黨團活動;二是廣泛開展法西斯主義理論宣傳;三是對國民黨內非蔣政治派系進行滲透、擾亂,並對國內各地方實力派軍隊進行瓦解收買等特務工作,用斷然手段掃蕩黨內“反動分子”,沒收其財產;四是厲行反共,在中共蘇區進行顛覆、破壞、蒐集情報等特務活動以配合國民黨軍隊的圍剿。

在組織活動方面,復興社也效仿德意法西斯的組織形式,實行“黨中有黨”、“核心有圈”,1932年4月1日又在社內成立了秘密核心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成員均為蔣介石親自劃定的人物,計三百人,都是忠蔣反共的“少壯派”,形成復興社的核心內圈。在其外圍,又成立了兩個預備隊性質的組織“革命青年同志會”與“革命軍人同志會”,1934年以後又增設了“中國革命同志會”、“忠義救國會”和“中國文化學會”等,由復興社骨幹負責其工作,目的是拉攏青年學生和軍人,向他們灌輸法西斯主義思想,而後加入復興社。

主要活動

蔣介石任“中華民族復興社”社長蔣介石任“中華民族復興社”社長
1932年9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訓隊舉辦了一期“政訓研究班”,實際上卻是復興社控制下的一個訓練組織。訓練結束後,絕大部分學員被組成“華北抗日宣傳總隊”,派赴駐華北地區的西北軍、東北軍各部,進行分化與策反工作,宣傳只有服從中央、服從蔣介石才能抗日救國的“道理”,成為蔣介石的“別動隊”。劉健群自任“總隊長”,在華北地區積極發展復興社組織,他還指令“宣傳總隊”隊員們一齊穿著藍衣進行活動,一時間“大批藍衣社分子在華北活動”的訊息廣泛流傳,引起了日本華北駐屯軍的恐懼,藍衣社由此名聲大噪。在日方的外交干涉壓力之下,劉健群終於在1935年4月被調回南京,所謂的“藍衣社”也就此煙消雲散了。

1933年春,鄭介民受命率復興社代表團訪問了德國,這已是復興社第二次組團訪德。他們詳細考察了德國納粹黨的組織建設、軍隊訓練、特務培訓、思想文化、統治方法等各方面情況,對之推崇備至,讚不絕口。在德國,經過鄭介民等人的再三請求,他們終於見到了納粹黨的首領希特勒,儘管希特勒對這些不遠千里趕來拜見的信徒態度十分傲慢,但他們卻興奮異常。在義大利,墨索里尼給予他們熱情接待,當場加以鼓勵,並派人陪同他們參觀了許多地方。代表團表示:一定要把法西斯主義移植到中國去。

復興社自成立以後五年之內,分別經由黨政管道,控制政府與社會的各個方面,從事迫害、盯梢、恐嚇綁架、監禁,甚至暗殺等行動。這些活動基本上是屬於特務活動的範圍,但嚴格地說,復興社還不是一個純特務組織。

1933年10月3日,“軍事委員會別動隊”在廬山成立,康澤出任總隊長,下轄三個大隊九個中隊,另加一個便衣隊,其成員為中央軍校的畢業生,任中隊長以上幹部的都是復興社分子。這支特務武裝,以“政治作戰”為主,執行“民眾組訓”等任務,主要配合蔣軍完成“剿共”、推行“保甲制度”與“新生活運動”、收買敵方叛徒等,是具有明顯特務性質的團體。康澤公然以"站著進來,躺著出去"為該組織的號召,要隊員們為蔣介石盡死效忠。

1935年2月,康澤率領“別動隊”兩千人利用追剿紅軍之機進入四川,逐次接管四川省各地黨政部門,並在各處發展復興社組織,一邊“剿共”,一邊收拾四川軍閥,推行保甲、建立情報網、收買叛徒,四處活動,只要是有利於己之事無所不為,為蔣介石的“圖川”之舉立下了汗馬功勞。一時間康澤備受寵信,勢力大增。直到1939年,抗戰爆發後,康澤的“別動隊”才被陸軍收編,結束了使命。

消亡

七七事變”爆發後,蔣介石為了顯示“團結一致共赴國難”,與國民黨內各派達成團結的協定。在汪精衛等人的壓力之下,他迫於公認的“黨外無黨、黨內無派”的原則,只好決定解散復興社,設法另以新組織來代替。

1937年9月中旬,蔣介石召集陳立夫、康澤、劉健群三人,指示說:“現在抗戰已經開始了,過去秘密的小組織形式不合需要了,要來一個大組織,把黨部的(指陳立夫的“CC系”)、同學的(指復興社)和改組派(指汪精衛派)都團結起來,並以此為中心,再求各黨各派的團結和全國的團結,你們去研究一下。在蔣介石的授意下,1938年春,在武漢召開的國民黨全國臨時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來作為包羅黨內一切小組織的“大組織”。是年秋,復興社正式解散,其成員併入三青團。這個半特務式的組織從此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但是,國民黨的特務組織並沒有完結,相反地,它卻以更加專業化、擴大化的中統與“軍統”組織 的形式開展了工作,國民黨的特務工作因此更上一層樓。

出版物

中華民族復興社創辦了指導性機關刊物《中國革命》、機關報《中國日報》,以及其他多種刊物,大力鼓吹“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法西斯主義思想。復興社骨幹鄧文儀還主持創辦了一所“拔提”(Party,英文“黨”的音譯)書店,專門發行蔣介石的言行錄、傳記以及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墨索里尼自傳》等書籍,為蔣介石樹碑立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