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故宮國寶學會

中華故宮國寶學會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現指位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市中心,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闢為“故宮博物院”,是我國5A級景區。

學會簡介

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然而中國長期以來卻是一個在皇權統治下的封建專制國家,中華民族所創造的無數最優秀的文化珍寶,都被歷代帝王據為己有,深藏於皇宮內府之中,千百年來一直與民間無緣。事實上,凡是歷代皇家收藏的文化珍寶,沒有一件不是代表了中華民族最高智慧的結晶、體現出最高藝術文化水準的國家珍寶。千百年之後的今天,這些皇家國寶要么具有價值幾千萬、上億元的身價,更多的是無法估價的無價之寶!

這些價值連城的國家珍寶,現多數依舊還是典藏於故宮。故宮,是封建王朝統治結束的時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宮殿,現多指北京故宮。另外還有,台灣故宮、瀋陽故宮、南京故宮。

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貴的文物。故宮珍藏大量的國寶文物,據統計,就北京故宮而言,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國文物系統文物收藏單位館藏一級文物的總數已達109197件,北京故宮,現已全部在國家文物局建檔備案。在全國保存一級文物的1330個收藏單位中,故宮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並收有很多絕無僅有的國寶。北京故宮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於抗日戰爭的前夕,選擇重要文物南遷。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台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台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該院收藏的甲骨檔案數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機構的第二位;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該院的中國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館中最精、最多的;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5萬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石+朱)批奏摺、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珍藏於故宮的稀世國寶,讓世界為之驚嘆,故宮國寶學在全世界興起,中華故宮國寶學會,針對北京故宮、台灣故宮、瀋陽故宮、南京故宮所珍藏的國寶文物,在大中華區域範疇,進行深入權威的研究鑑賞,讓千百年來珍藏於皇宮內府的國寶藝術魅力,走入民間收藏。讓全世界的人,感受中華故宮高貴奢華的文化歷史,領略中華皇家國寶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華故宮國寶學會,廣泛開展和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合作,學會由文博界著名學者、清朝皇家後裔、收藏家、藝術家、文化名人組成,是全世界故宮國寶學最具影響力的權威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