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Exchange Foundation of China)是在丁石孫、朱光亞、師昌緒等29位國內科學家和楊振寧、陳省身、丁肇中等25位海外科學家的發起和倡議下,於1999年5月,經李鵬、李嵐清、溫家寶等領導同志批示,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民政部註冊登記的科技公益基金組織。國家科學技術部為業務主管部委,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為委託管理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的成員由熱心國際科學交流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組成,其中有著名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企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

業家等。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的宗旨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科學精神,促進國際科學合作與交流,宣傳和擴大中國科學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的影響,引進和介紹國際先進科學技術,發現和培養人才,獎勵突出貢獻者,促進科技進步、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普文化教育事業。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團結廣大科學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密切聯繫關心和支持中國科學事業的海內外團體、企業和人士,籌集資金,接受捐贈。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為實現國家“科教興國”的宏偉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春雨工程

人類進入21世紀,翻開了紀元史上第三部千年史冊。在這場跨越千年史冊的巨大變革中,人類正以驚人的速度從工業時代邁向資訊時代。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信技術為主要標誌的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科技革命的基礎和核心,已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然而,體現了人類智慧和創造精神的信息技術,在不斷地創造著財富的同時,也在逐步拉大不同人群之間的貧富差距。橫亘在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是巨大的“數字鴻溝”。
據統計:目前,美國已有95%的中國小校聯上了網際網路,中國有68萬所中國小校,其中78%分布在農村,從全國範圍來說,只有15%的學生能夠接受現代信息教育。當數以億計的城市人口享受著豐富的信息資源時,農村人口正逐漸成為資訊時代的“新文盲”。
作為科技領域的全國性公益機構,科基會立足科技公益事業,圍繞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充分利用科技資源,實施科技教育援助,設立“讓所有孩子接受現代信息教育”的春雨工程公益援助項目,計畫面向我國邊遠地區、革命老區和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國小校建立3000個信息化教室,形成春雨工程科技援助大網路,將科技公益落實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主管部委的指導與關懷下,在廣大企事業單位和海內外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科基會矢志弘揚科學精神,恪守公益使命,向社會各界特別倡議:讓所有人都來關心、支持春雨工程的建設,讓春雨工程潤澤中華大地,奏響科教興國和諧發展的世紀春雨之聲!

實施細則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以下簡稱“科基會”)為協助政府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方針,向社會

資料資料

發布了《春雨工程倡議書》和《春雨工程實施計畫》,並於2005年1月啟動春雨工程公益援助項目。根據春雨工程科技援助站實施計畫,制定本實施細則。
·春雨工程的主題是:弘揚科技公益精神,讓所有孩子接受現代信息教育。春雨工程首先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國小校建設科技援助站,在科技援助站建設的基礎上,通過科基會學科專業委員會組建科技教育普及、科技交流合作和科技援助互動網路。
·春雨工程是科基會管理下的專項基金。本基金所募集資金嚴格按照《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章程》的規定管理和使用。
·本實施細則專指春雨工程科技援助站(以下簡稱項目)的建設和管理,不涉及科基會中心網站的建立。
已投入使用的春雨工程援助站
遼寧省33家四川省綿陽三台縣8家河北省興隆縣6家
甘肅慶陽市33家甘肅積石山縣6家青海化隆縣22家
吉林省孤兒學校4家湖北十堰鄖西縣20家湖北十堰竹谿縣20家
湖北省6家山西省呂梁方山縣10家山西省呂梁臨縣10家
北京通州區2家甘肅涇川縣2家山東慶雲縣2家

春雨工程地圖

春雨工程地圖春雨工程地圖

春雨工程

科基會於2004年6月在北京成功召開了全體代表大會,200多名海內外科學家及理事單位代表一致呼籲,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從孩子抓起,倡議實施“春雨工程”,意在科技援助站建設的基礎上,通過科基會學科專業委員會組建科技教育普及、科技交流合作和科技援助互動網路,使落後地區的中國小有步驟的實施科技援助信息計畫,避免出現資訊時代的“新文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春雨工程是在科技援助站建設的基礎上,通過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學科專業委員會組建科技教育普及,科技交流合作和科技援助互動網路,使落後地區的中國小有步驟地實施科技援助信息計畫,減少出現資訊時代的“新文盲”。

春雨工程形象大使

吳小莉

LOGO解析:
該標識整體以網路時代的標誌“@”為原形,以“水滴”為核心,以抽象的“幫助之手”為輔助,形成富含科技、公益、時代感等寓意的圖形。
該標識外型體現了“春雨工程”的信息化特點,以水滴形狀傳達“春雨工程”的公益性質,以幫助之手來號召全社會扶助青少年的信息科技教育工作。
該標識以科技藍為基準色,體現科技推動教育的內涵,具有濃郁的時代感。
2005年1月,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科基會正式推出品牌公益項目——“春雨工程”。“春雨工程”旨在讓所有孩子接

春雨工程春雨工程

受現代信息教育,通過廣泛募捐,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國小校建設以多媒體教室為核心的“春雨工程科技援助站”。每個援助站配備21台以上高配置的品牌電腦、網路設備及全套正版教學管理軟體,科技援助站由捐助者指定捐助對象並以捐助者名義命名。
春雨工程的實施分四個階段:
一、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國小校建立科技援助站;
二、建設面向社會的地區科技援助站;
三、組建由國內外科學家和科研教育機構組成的學科專業委員會;
四、通過科基會主網站進行廣泛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科技教育普及和科技公益援助。
經測算,當“春雨工程科技援助站”數量達到3000家時,可以基本覆蓋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80%的中國小校,通過連結優質的科技、教育信息,春雨大網路將在科技公益援助的基礎上,在科教信息普及、科教資源共享、國民素質提高、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藉助這個愛心平台、科教平台,實現“科技公益、和諧共享”的理念。截至2009年6月,科基會在全國10省30餘縣建設了181家“春雨工程科技援助站”,大大縮小了受助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中國小師生接受現代信息教育的差別,有力提升了受助學校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另外,“春雨工程科技援助站”還可以使廣大農民在農業科技創新、農產品交易等方面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各類信息,同時還可惠及其他領域,這使得“春雨工程”的價值與意義進一步擴大、延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