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俄式神盾

中華俄式神盾即為051C級飛彈驅逐艦。首艦2004年12月28日下水。

簡介

“中華俄式神盾”:051C飛彈驅逐艦是中國海軍第2個級別的專門具備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防空型飛彈驅逐艦,被譽為“中華俄式神盾”。首艦2004年12月28日下水。目前該級首艦已交付中國海軍,服役於北海艦隊。滿載排量約7100噸,蒸汽動力,航速29節。
弦號:115 瀋陽號,051C型驅逐艦大連造船廠建造。
116石家莊號,051C型驅逐艦。

“中華俄式神盾”:051C型飛彈驅逐艦

051C型飛彈驅逐艦“中華俄式神盾”(115瀋陽號、116石家莊號):該型飛彈驅逐艦是中國海軍第2個級別的專門設計用來執行海上編隊防空任務的大型驅逐艦。
全艦採用模組化設計,其設計思想和用途與類似美國DDG-51阿利伯克級,和先期製造投入使用的旅海級(051B型)驅逐艦艦艇規模相當。安裝俄制S-300F/RIF- M(SA-N-6)艦載防空飛彈系統和30N6E型相控陣雷達成為該型艦艇的最大亮點, 因為此,被稱為“中華俄式神盾”。該艦總共可能裝備有48枚“暗礁”艦空飛彈,這些飛彈裝在6個圓柱形的“左輪槍式”垂直發射單元里,每個發射單元備彈8枚。在艦首前主炮後,艦橋前的平台上有2個發射單元,16枚飛彈;在艦尾直升機飛行甲板前類似機庫的結構里裝有餘下的4個發射單元,32枚飛彈。這一“前輕後重”的布置方式非常獨特。
加拿大《漢和防務情報》稱,2002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2套改進型的“暗礁”M中遠程艦對空飛彈系統用於裝備2艘新設計的防空型驅逐艦。該型飛彈由30N6E型相控陣雷達進行制導,可以同時控制12枚飛彈攻擊6個目標。該型飛彈系統在研製成功後一直作為蘇聯遠洋艦隊區
域防空的中堅力量,裝備在1980年後服役的多艘大型主戰水面艦艇上,如“基洛夫”級和“光榮”級大型飛彈巡洋艦,並在實踐中證實了它的可靠性和戰鬥和最初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樣,“瀋陽”級驅逐艦雖然在尾部有較大面積的飛行甲板,但沒有專用的直升機庫,不能獨立攜帶和維護直升機。此外,在艦體中部裝有2座四聯裝的遠程反艦飛彈發射裝置,而不是4座四聯裝的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外界估計其具體型號應該和“蘭州”級裝備的反艦飛彈一樣。
“中華俄式神盾”首艦115艦於2003年底在大連船舶重工動工,2004年12月28日下水,2006年正式服役於北海艦隊,擔負起中國海軍北海艦隊區域防空任務,保護首都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安全。
瀋陽號為該級別驅逐艦首艦,所以該過度型號級別被命名為瀋陽級,和廣州級、蘭州級一樣,瀋陽級也只建造兩艘,另一艘是石家莊號(弦號116)。
早在2005年1月20日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導,中國北方某造船廠正在為解放軍海軍建造2艘“中華俄式神盾”051C級大型飛彈驅逐艦,該型驅逐艦很有可能配備了由俄羅斯提供的先進的RIF-M艦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漢和防務評論》將其稱為“中華俄式神盾”。
此後,海外軍事媒體紛紛報導了中國在海軍水面艦艇建造領域取得了這一重大進展。《簡氏防務周刊》稱中國北方在建的這艘新型防空驅逐艦,可能被中國解放軍海軍定為051C型。該級別的第一艘,在2004年12月28日下水,編號115,2006年正式服役。驅逐艦配備有俄制“里夫”-M防空飛彈系統和30N6E型相控陣雷達。
日本《世界艦船》撰文報導:“中華俄式神盾”051C型是中國海軍的第二種專用艦隊防空驅逐艦,設計概念類似美國DDG-51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總數為48枚SA-N-6飛彈裝載在大型鏇轉式垂直發射系統(VLS)中。不同於中國建造的水面作戰艦艇通常的16枚反艦飛彈的配備,新艦艇只攜帶8枚反艦飛彈。其艦體外形類似051B型(旅海級)飛彈驅逐艦,可能排水量更大一些。艦艇的準確動力裝置安排是未知的,但是烏克蘭製造的燃氣輪機是可能的選項之一。

具有俄羅斯血統的神盾

國外軍事評論家指出,“中華俄式神盾”的首艦目前尚在舾裝階段的新型驅逐艦將擔負起中國海軍艦隊區域防空任務,其武器裝備的核心是里夫-M防空飛彈和30N6E型相控陣雷達。據《漢和防務評論》指出,中國與俄羅斯早在2002年4月份就簽定一項價值2億美元的軍貿契約,購買2套艦載防空飛彈系統。里夫飛彈系統已經在蘇聯/俄國海軍中服役超過二十年,證明能高效的提供防禦空中目標能力。配備在所有的1980年以後建造的蘇聯/俄羅斯巡洋艦上。漢和還轉引俄羅斯方面權威訊息來源表示,為了向中國出口RIF-M系統,俄羅斯海軍自身的改進計畫受到一些影響。提起俄羅斯大名鼎鼎的S-300防空飛彈,幾乎無人不知。里夫防空飛彈系統是陸基S-300PMU的艦射型(北約編號SA-N-6雷聲),可以說是一對雙子座兄弟。這是一種遠程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首先裝備於前蘇聯基洛夫巡洋艦上,搭配基洛夫的雷達構成前蘇聯版的“宙斯盾”防空系統。基本型採用的飛彈為5V55/48N6,單級固體燃料火箭推力,長度7米,彈徑45厘米,發射重量1480公斤,射程90公里,最大高度2.5萬米,最大速度約4至5馬赫。採用垂直冷發射技術,安全距離25米時開啟發動機,速率約30至40米/秒。導引方式類似美國標準-2型追蹤制導TVM模式,飛彈到末段才開始接收雷達導引。戰鬥部為破片殺傷式,有2萬個2克破片。據西方推測,具有一定反彈道飛彈能力。最新的里夫-M艦空飛彈系統是S-300PMU-1艦載型,飛彈改為48N6E,發動機推力更大,飛彈最大速度提高到6馬赫,射程遠達120公里。一套典型的里夫-M艦載防空系統包括1部目標搜尋雷達,1部飛彈制導雷達和8個發射單元(64枚飛彈)。里夫-M艦載防空系統配套的火控雷達是相控陣體制的30N6E型目標截獲雷達,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同時引導12枚飛彈攔截120度扇面內的6個空中目標。
《漢和防務評論》還稱,中國獲得的疑為里夫M的最新改進型。彈長7.3米,彈徑51.5厘米,彈頭更重,戰鬥部改為20000個4克破片,射程可達150公里。除了彈體性能提升外,在自動化等方面也大大的提升,使得操作更為簡便。更特別的是,當開啟自身雷達時,飛彈還可將所“看到”的空域傳給母艦,提供短暫的空中偵查服務。並具有一定的反彈道飛彈能力。

“中華俄式神盾”是實驗艦

在對“中華俄式神盾”051C驅逐艦戰鬥機進行充分肯定的同時,海軍軍事評論家也認為051C驅逐艦仍帶有濃厚的實驗性質。《簡氏防務周刊》認為,中國近年來新下水了一系列新型艦艇,但是這些眾多不同型號的戰艦每型一般不超過2艘。這種多型號少數量的做法表示中國海軍仍在逐步消化吸收引進或自行研發的新技術。由於軍費有限,以及中國科技發展現狀的約束,中國海軍不可能成批裝備世界一流水平的軍艦。為此,中國海軍採用了小步快跑,逐步改進的策略。下水的每一艘新型艦艇都擔負著一定的科研和試驗任務。此外,中國一貫十分重視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特別是重要武器裝備。對於中國目前的主力戰艦――驅逐艦,海軍自然更傾向於國產化高和先進的技術或裝備。但是消化吸收引進的新技術需要一個時間周期,而同時海軍又急需新型艦艇滿足戰鬥力提升的需要。這樣就出現了中國海軍近年來服役的多種新型戰艦上都只上馬了一部分的新型技術(每艘艦艇均不相同),而成熟可K的裝備仍占主導地位。這就可以解釋中國海軍同時期建造和服役的艦艇卻採用了不同型號的飛彈和電子裝備。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簡氏防務周刊》認為,051C防空驅逐艦是中國海軍更先進艦型研製建造前的過渡型號,一方面驗證區域防空概念,一方面實驗新的技術裝備。為未來新型防空驅逐艦的研製積累技術和經驗。

“中華俄式神盾”艦兩個缺點:

第一:里夫-M艦載防空系統配套的火控雷達是相控陣體制的30N6E型目標截獲雷達,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同時引導12枚飛彈攔截120度扇面內的6個空中目標。 這說明他不是四面相控陣雷達,不具備四面立體防空功能,只是完善成熟的面防空系統。與052C防空驅逐艦170艦相比,“光榮”級巡洋艦的防空飛彈系統已經有二十多年的使用經驗了,是完善成熟的面防空系統。可052C防空驅逐艦170艦的四面相控陣雷達固然不成熟但畢竟是國產的。連俄羅斯人自己都說:“蘇裝備邏輯政策是外銷武器猴型化”,外銷武器都進行了弱化……
第二:飛彈太少。115艦有一個偉大的犧牲,由於其艦體較小,而里夫-M艦空飛彈的個太大,裝不了多少飛彈,索性機庫也不要了,用其空間裝載更多的艦空飛彈。即便是這樣,由於其空間太少,也沒裝下太多的飛彈。如果170艦犧牲機庫的話將會裝載更多的艦空飛彈。

艦隊區域防空的意義

中國海軍的建設里程從一窮二白開始,走過了購買、仿製、自主設計建造等階段,終於初見規模。但是目前我國裝備的主力驅逐艦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驅逐艦為主,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噸位小,缺乏有效的對空、反潛手段等,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作戰需要。現代戰爭的特點是海陸空立體戰,中國海軍需要具有強大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艦艇。
海外軍事評論家普遍認為051C的建造和未來的服役標誌著中國海軍遠洋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報導,中國海軍正在實施為期50年分3個階段的現代化計畫,最終形成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遠洋艦隊。《漢和防務評論》稱,中國海軍的作戰區域,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主要將是第一島鏈和沿該島鏈的外沿海區,以及島鏈以內的黃海、東海、南海海區。隨著經濟力量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增強,海軍力量進一步壯大,中國的作戰海區將逐步擴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島鏈
隨著中國海軍活動範圍的逐漸增大,岸基防空屏障所能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而此前中國建造水面艦艇普遍在防空能力方面存在缺陷(除了採購自俄羅斯的現代級驅逐艦外,中國海軍其他水面艦艇基本只具備點防空能力)。
“中華俄式神盾”驅逐艦的橫空出世,將成為中國海軍由近海轉向遠海的一個轉折點。它們的服役將使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的作戰能力產生一個質的變化:其先進的“中華神盾”遠程防空系統,不但能為整個艦艇編隊提供遠洋作戰必需的區域防空能力,其垂直發射方式還使具備了抗飽和攻擊的能力。長期困擾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艦隊防空問題,將在“中華俄式神盾”艦服役後得到解決。

參數資料

排水量:6500噸(標準),7100噸(滿載)。
主機:2台國產蒸汽輪機,49600馬力。
航速:29節。
續航力: 6500海里(以15節的航速)。

武器資料

防空飛彈:俄制S-300F艦載防空飛彈改進型,彈長7.3米,彈徑51.5厘米,射速6馬赫,射程150公里,垂髮(VLS)。艦載S-300F"RIF-M"防空飛彈系統簡介:每套由四座八單元嘆SA-N-6 、艦對空飛彈、一部30N6E1型"墓石"目標搜尋雷達構成,"墓石"雷達可同時跟蹤48個目標,導引12枚飛彈攻擊6個目標。 RIF-M"系統所用的飛彈型號為48N6E,射程150公里(對飛彈有效射程40公里),半主動雷達制導加末段TVM(通過飛彈跟蹤)修正,最大速度6馬赫。具有反彈道飛彈功能。
反導雷達:30N6E型相控陣雷達,能同時引導12枚飛彈攔截120度扇面內的6個空中目標。反艦飛彈:8枚YJ-83。射程120公里,射速0.9馬赫,彈重165千克艦炮:一門100毫米單管火炮,最大射速90發/分。(齊齊哈爾中國一重製造)
近防:2套730近防炮(七管30毫米),射速4600-5800發/分。
反潛火箭:兩座四聯裝(CY-1)反潛飛彈發射架,射程18公里。
魚雷:7224-3聯反潛魚雷發射管。

外媒報導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導,有訊息表明051C級飛彈驅逐艦上配備了RIF—M垂直發射艦對空飛彈,這套防空系統是在俄國的技術協助下重新設計,雙方還特別成立了聯合工作協調小組。《漢和防務評論》還指出,這艘舷號可能為115的飛彈驅逐艦,滿載時的排水量能達到七千多噸。《漢和防務評論》認為,此舉表明,中國在軍用造船領域,與俄羅斯方面合作的現象日趨明顯。
據《漢和防務評論》指出,051C工程的俄方代號為TEMA—988。中國大陸在2002年就已經獲得兩套RIF—M艦對空飛彈。每套RIF—M由一套48N6E艦對空飛彈,及一套30N6E1型目標搜尋誘導雷達構成。漢和還轉引俄羅斯方面權威訊息來源表示,為了向大陸出口RIF—M系統,俄國海軍本身的改良計畫受到一些影響。在報導中,《漢和防務評論》還把051C級飛彈驅逐艦稱為“中華俄式神盾”飛彈驅逐艦。
但《漢和防務評論》也指出,由其工程的相控陣雷達布局判斷,051C級飛彈驅逐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神盾”JAegisK防空驅逐艦,而極有可能成為綜合作戰能力更強的大型驅逐艦,特別著重於防空和反潛,基本結構改良自051B型167深圳號飛彈驅逐艦
《漢和防務評論》指出,真正意義上的“神盾”防空專用驅逐艦,應是中國海軍正在建造之中的052C型飛彈驅逐艦。基於其實驗性質強,中國才決定進口技術相對成熟的RIF—M垂直發射系統,在052C全面形成戰鬥力前,依靠051C型飛彈驅逐艦建立更加可以依賴的海上遠程防空網。
《漢和防務評論》還透露第一艘051C級“中華俄式神盾”艦在2003年底已經開始動工,第二艘“中華俄式神盾”艦也即將開始動工。即將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還評論了051C型飛彈驅逐艦的技術特徵,並認為該艦的整體設計是經濟、務實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