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便以利會天盛堂

中華便以利會天盛堂

天盛堂是基於神給本會在2002年於天水圍的天盛苑將會開設一所幼稚園,當時由吳姑娘、 梁師母及洪先生經過事工的探討,首先開展了兒童事工及查經班,並於2001年3月率先成立天盛堂開展傳福音工作和發展聖工。

基本信息

教會歷史

本會創辦人李順牧師於1913年3月4日重臨故地香港,是年在廣西省之悟州,受按立為牧師,主禮人為肇慶之畢牧師,襄禮有翟輔民,施天恩等,在彼工作年余,至1914年,初擬設會於中國內地,但皆非神之旨意,雖多次計畫,而門戶總無法打開,也曾至沙頭,西樵等地,又適逢當地潦水泛濫,致被迫離開,轉回香港之長洲,於斯稍駐。居島上時,獲與西教士——文牧師共商,因該牧者將工作轉移往廣州,故願將在九龍上海街(約428號)自己賃作居停之樓房,讓與李牧使用。而李順牧師便將此事求告神,禱告曰:“主!爾其允吾獲斯地以為爾事工用乎?爾當知吾乃一無所有,欠款賃用該樓宇作居所或作教會,惟若爾旨成就,則於明日賜吾所需,是禱!”次日,誰料果收穫匯來美元五十,時值港幣折合一百元,遂得以租用該樓房,其初仍未能將該地為教會用,後經李牧師夫婦二人努力清潔,掃除積垢,多事洗擦,數天方畢,當時引致過往華人之好奇驚訝,駐足而觀,不乏人焉;事後夫婦二人,覺該地方應作教會之用,遂進行預備獻當禮節時日。

1914年11月22日上午11時,為該堂舉行開幕奉獻典禮。是時亦聘得華人傳道一人,與李牧師夫婦等,開始聚會,三人站立禮堂中,而門外站滿華人弟兄姐妹,彼輩不願入禮堂,為求坊眾獲益,故同唱詩:有福的確據,耶穌屬我。當唱畢一節時,全堂告滿,其餘會眾有站於門外通道上,此乃本會初創時之情況!

初期工作開始後,一切惟憑信心以維持,當時仍未有固定會友,與經濟,因此李牧師日間需往香港太古糖房工作,支持教會需用,暇時也躬親任灑掃工作不以為嫌也!夫婦二人且親自主領晚上聚會,言語雖不方便,然而藉神靈引領下,每次聚會堂均滿座,多人知罪悔改歸主,壇前認罪求赦。至1915年2月初次為四新信會友舉行施浸,年輕中之一位,且願奉獻為神用,是為便以利會第一位華人傳道。

1921年,其時極需有一更大會所,為此舉行一特別祈禱會,求神賜予所需,神竟奇妙應允所求,時適有一大糖姜廠(即今砵蘭街90-98號之會址),其廠主欲遷新址而將原有廠房出售,洽商之下,正為教會理想所在,該所地方面積有二千多尺,經改建修葺後,即可為用。費用以二萬一千元購入,先付按金一萬三千元,餘數靠賴神分期至年杪方盡清繳焉!

1939年,本會四周年紀念

1922年遂遷入該堂,神繼續賜福與帶領,使工作不斷進展,羣策羣力下,教會工作更進而推廣至外處,先後設立,有南頭,西鄉,深水埗,九龍城,官涌,陽江等處支會,惟南頭,西鄉二支會成立不久,因時局影響即結束,仍幸當地居民,蒙恩歸主者頗眾,且其時該地有瘋人成隊,也蒙救贖歸主。

1931年本堂興建祈禱樓一所,平均每天二十小時皆有人使用該樓,而教會工作一切原動力,皆於禱告中生髮出來。隨後也設立有聖經學校,訓練出在本會各堂工作人員。

神之預備,在1936年在長洲購得一地,地點適宜,毘隣有官立學校,遂於其中建立新堂,所費五千餘元,是年九月二十八日行獻堂禮。

1941年冬,太平洋戰事爆發,教會工作曾經一度被迫停頓,而牧者與家人,以國藉關係受禁於赤柱集中營,外援己絕,此乃本會之一段黑暗時期也,而華人同工,各堂之工作者,以生活問題被迫離開工作崗位或回內地,或轉業以謀生,及後時局稍定,教會經一班熱心會友持續照料,渡過三年零八個月之艱苦時光,而人事已幾番新矣!

光復後,本會各堂存在者僅餘油蔴地,長洲二堂而已,但神之恩典乃豐盛者,神之作為乃奇妙者,祂亦為創始成終者,戰後在神不住挈領下,回復以前之鼎盛,工作再度發展,先後增闢至今,有模範村,香港仔,荔枝角,竹園,筲箕灣,荃灣等支堂。

1953年神再施恩惠與本會,使經過三十餘年使用之舊堂拆卸改建,工程開始後,新堂奠基典禮時恭請李求恩會吏長主持,至1954年4月18日,一所宏偉三層半之新堂出現人前,是日為獻堂盛典,當日據報導雲,盛況空前使人難忘也;神之工作還不斷發展,不獨對傳福音工作為然,並其後更開設有國小,幼稚園,孤兒院及老人中心,此乃神豐盛深而且厚之恩,賜與吾便以利會者。

創辦人簡介

李順夫婦李順夫婦
中華便以利會創辦人李順牧師(AlbertKatoReiton)(1882-1980),他於1882年2月7日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包維爾市出生,家中共有兄弟二人,他排行第二。父母均為基督徒,故他自幼便接受基督教的薰陶,因之稍長的時候,個人便接受了基督為救主。壯年時曾患嚴重的肺炎症,屢醫罔效,幾瀕於死,幸父母專心靠主,憑信心治好了他。時值秋收季節,秋收工作正忙,因病被逼臥床,不能工作,唯有求母雇散工以為助。數年後,又值秋收季節,而他之老病復發,所歷如前,故使他年幼心懷,開始領悟,此或為神所賜異象,要呼召他進入神之工塲,尤其在老遠的中國,莊稼熟了,卻缺乏工人,隨後他更清楚的聽見神呼召的聲音。當他年十二,此乃他畢生難忘的一段歲月,就是他之家運迍邅,環境坎坷,父母相繼的患上嚴重疾病,父癱瘓母白喉,又乏金錢治理,人卻強將母牛和小牛拖走以償還所欠,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著著的向他施夏楚。一天,他獨自田間工作中,得閒坐下靜思,念想到謎樣的人生,和未來的歸宿,不知伊於胡底?想後思前,他便立刻回家,向父傾訴,從今以後決志真心接受耶穌且將自已奉獻與主。他跪於父前禱告,此後他開始正式踏上了基督徒的道路生活中,不久且在故鄉中一間浸信會禮拜堂領洗,成為當地教會之一員。

六年光陰瞬息消逝,當他年登十八,全家遷居到俄利根,於一小鎮寄住下來,只惜那地無浸信會禮拜堂,此地之青年均習染世俗不良,對神道多輕忽,而他幾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靈程開始陷入低潮。後自覺醒,恐為所累,便離此地至奧斯他利亞,尋覓工作以維生活,後在一間啤酒廠中得一職焉,惟因此又誤染上喝酒癖,但每當他提壺注飲時,聖靈便有聲音向他警告,說:「為了酗酒,有人家亡子散,為了酗酒,家裡的妻兒要挨飢抵餓。」這聲音使到他良心自責,與那惡者不住的交戰。一天晚上,正獨自的躑躅街上,內心充滿失望和不平安,困擾的在走著,就在這時忽遇故友,寒暄之下,被邀同赴教會,是夜留心聽道之後,深自愧悔,恨不早來此教會,致招一切煩惱,金喜得解決所有的問題了!是夜他意外地獲得從未有過的喜樂和平安。

到了廿四歲那一年,他已經得到一份入息優厚,工作清閒的職業,生活安定,這樣他才獲得更多的時間作靈修的工作,和按時參加聚會,就在那一年,神的聲音臨到他——到中國去!初時他還沒有信心接受這呼召,更沒有信心走這條十字架的道路。他躊躇,他懷疑,要求主給他到中國去一切條件的保證。結果,他打開聖經,唸到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一段勉勵話:…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弗三:8)這段話立刻使他回憶十多年前他患重症的信時候,神使他看見莊稼地,工人少的往事。他對自已說,他不敢再抗拒神的命令。

他到了加尼福尼亞州的亭丁頓基督教工人聖經研習學校讀書,畢業後便到阿拉斯康加州的朱諾市,加入了當地的便以利會。在那兒,他邂逅了基雁娜小姐(EdnaGreer),他倆在1909年11月15日於舊金山結婚,並於翌日乘船前往中國,並於同年12月16日抵達香港。李順後來與依單小姐在俄勒岡州的砵侖市結婚。1913年4月,他們抵達了香港,隨即轉往肇慶,是年在廣西省的梧州受按為牧師,當日主禮人是肇慶的畢牧師,並有翟輔民,施天恩等為襄禮,1914年因著水災便折回香港並得西教士文牧師將九龍上海街之樓房讓與李順牧師使用,李順牧師夫婦覺得該地方應作教會用,同年11月22日,李順牧師夫婦便在香港油麻地上海街創辦了第一間便以利會福音堂。初期教會工作一切均憑信心維持,因沒有固定會友和經濟,李順牧師日間便在太古糖廠工作支持教會的需用,晚上夫婦二人也親領聚會,神將得救人數天天加給他們。當時李順牧師才三十三歲。由於會友日眾,福音堂的地方不敷套用,所以在福音堂不遠的砵蘭街,神安排了另一幢樓宇(糖姜廠:即油麻地堂現址)給他們使用。1941年,當日軍攻占香港時,李順牧師夫婦被拘留在赤柱的集中營直至1942年6月為止。李順牧師夫婦有三名女兒,大女兒玫瑰於1923年患腦熱症去世,二女兒愛蘭(現為夏榮光師母)及潔蘭(現為斐考活師母)均在香港居住。1957年7月25日,李順夫人去世後,他便過著獨身生活。

李順牧師從1914年至1970年間開設了13間堂會,其中二間在中國大陸,三所學校並幼稚園,一所孤兒院及一間聖經學校,亦在1922年開始了廣華醫院的探訪工作,在1927年更開創了窮人餐,當時有八十二人赴席,李順牧師的工作方針開始時都以艇戶為主,後因他們搬遷,便在他們定居之處附近,均儘量開設堂會去照顧會友和傳福音,所以在十三間堂會中,只有油麻地、香港仔、筲箕灣及長洲堂是專責照顧仍然在水上工作的人。李順牧師除了自己是宣教士來華宣揚基督真理外,在他女婿夏榮光牧師協助下,也開展了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及韓國的宣教事工,他一生對主的忠貞和努力不懈傳福音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