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1953年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1953年卷

會議認為,當前高等工業教育工作中最嚴重的現象是教學任務過重,師生過分緊張忙迫,健康情況不佳,學生學習消化不良。 高等教育部副部長楊秀峰在總結報告中著重提出了改進領導的意見。 8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穩步地推進高等工業學校的教學改革》的社論。

基本信息

作 者:當代中國研究所編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ISBN:9787801707970
出版時間:2009-06-01
版 次:1
頁 數:895
裝 幀:精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簡稱《國史編年》)第五卷,起止時間為195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卷在編寫過程中,注意突出圍繞1953年三大任務形成的主線,即《人民日報》本年元旦社論所指出的:“1953年向全國人民提出了三項偉大的任務:第一,繼續加強抗美援朝的鬥爭,爭取更大的勝利;第二,開始執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畫,完成和超額完成1953年度建設計畫;第三,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憲法,通過國家建設計畫”,以及圍繞這一主線所發生。的其他重要事件。
本卷條目的主要資料來源於當時出版的《人民日報》、《新華月報》等,以及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的《毛澤東選集》、《劉少奇選集》、《周恩來選集》、《朱德選集》、《鄧小平文選》、《陳雲文選》;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和編寫的《毛澤東文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毛澤東傳》、《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劉少奇傳》、《周恩來傳》、《周恩來年譜》、《朱德年譜》、《鄧小平年譜》、《陳雲文集》、《陳雲年譜》、《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合編的《毛澤東軍事文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輯的《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檔案館編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1953-1957)》;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中央檔案館編研部編輯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49-1956)》;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編審委員會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著《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53年)》;《當代中國》叢書編委會主編的《當代中國》叢書相關各卷等。

精彩書摘

會議總結了三年來高等工業教育工作的成績與不足,確定了今後高等工業教育工作的具體方針是:必須切實貫徹“整頓鞏固、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方針,大力扭轉重量輕質、貪多冒進、要求過急的偏向,兼顧需要與可能,在鞏固的基礎上穩步前進。培養幹部必須力求與國家工業建設的需要相適應,首先保證重工業、國防工業及與此密切相關的地質、建築等方面的技術幹部的供應。會議認為,當前高等工業教育工作中最嚴重的現象是教學任務過重,師生過分緊張忙迫,健康情況不佳,學生學習消化不良。主要原因在於教育行政領導部門對教學改革工作要求過高過急,培養目標、教學計畫訂得過高,教學分量過重,差不多是以蘇聯現行標準為標準。會議確定了高等工業學校教學改革中工作的順序一般是:首先明確專業的培養目標,並根據培養目標擬訂(或修訂)教學計畫,然後根據教學計畫中各門課程的地位與作用,擬訂(或修訂)包括該課程目的、要求與內容要點的教學大綱,最後根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高等工業學校培養目標,本科原則上是適合中國具體情況和科學技術水平的工程師,專修科的培養目標為培養較高級技術員。會議對各校有關院系調整、專業設定、招生工作、助教和研究生分配計畫等具體問題,及各校今後五年內發展方向和發展規模也作了初步研究。
高等教育部副部長楊秀峰在總結報告中著重提出了改進領導的意見。會議期間,還組織了教學改革經驗的交流,並舉辦了各校編譯教材的展覽。會議通過了《關於穩步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決議》。
8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穩步地推進高等工業學校的教學改革》的社論。12月4日,中共中央批准了高等教育部黨組關於這次會議的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