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煤礦公司

中興煤礦公司

中興煤礦公司是中國近代設立較早的民族資本煤礦。礦廠位於山東嶧縣城北12公里之棗莊。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3月礦區淪陷,該礦由日本侵略軍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政府清理該礦資產,改為公私合營。

基本信息

中興煤礦公司

正文

中國近代設立較早的民族資本煤礦。礦廠位於山東嶧縣(今山東棗莊市)城北12公里之棗莊,西距津浦鐵路臨城車站31.5公里,有支線相通。自礦廠東南行至運河沿岸之台兒莊,有自築鐵路42公里,自台兒莊至隴海路之趙墩,亦有長25公里之支線。中興煤可直出連雲港,水陸均便。
清光緒六年(1880)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委派戴華藻由民間集股二萬餘兩,開採嶧縣煤礦。當時為官督商辦,初用土法開採,嗣後增加股金,陸續購置機械設備。1895年山東巡撫李秉衡因事關地方權益通飭禁止開採,遂即停歇。1899年山東鹽運使張連芬又藉助外資繼續開辦,加入德股。由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裕祿會同督辦直隸礦務張翼奏派張連芬總辦新礦,並奏明為德華中興煤礦有限公司。
1908年因曹州教案,由華股集資80萬兩,贖回德股,定名商辦山東嶧縣中興煤礦有限公司。自此為完全華資自營之煤礦。至宣統二年(1910),南大井及台棗鐵路完成,又招足資本 300萬兩。1915年礦井被淹,復在武漢招新股 100萬元。當時日產煙煤1200噸。1920年北大井建成,1922年改定資本額1000萬元。繼受軍閥內戰影響,被迫於1928年8月停工。後向滬銀行借款500萬元,於1929年 1月復工,產量逐漸恢復,年獲巨利。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3月礦區淪陷,該礦由日本侵略軍管理,1939年3月,由日三井礦山公司協助經營。1943年2月,解除軍管改為敵偽合辦之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直至抗日戰爭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政府清理該礦資產,改為公私合營。
棗莊煤田為一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的盆地,所產為煙煤,含灰硫甚低,可煉優質焦炭;而陶莊采炭所之煤,因距火成岩近,已變為無煙煤,因此中興煤礦煙煤、無煙煤俱產。1936年產量達173.5萬噸。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