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透視:六位世界電影大師與其作品的深度關係。 人類情感的溝通、良知的甦醒、生命的尊重。 讀書、看片、寫字,為人生三大嗜好,每天過著真實與虛幻的雙重生活。

內容介紹

《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世界電影大師的中產影像》講述了伯格曼、伯格曼、安東尼奧尼、布努艾爾等六位電影大師。透視:六位世界電影大師與其作品的深度關係。解析:三十七部歐洲經典電影中的中產階級形象。呈現:高度物質文明下迷茫、迷惑、迷失的靈魂。呼喚人類情感的溝通、良知的甦醒、生命的尊重。

作者介紹

張秋,江蘇無錫人,畢業於蘇州大學中文系,現供職於上海譯文出版社。讀書、看片、寫字,為人生三大嗜好,每天過著真實與虛幻的雙重生活。著有《第一鏡》(2005)、《不準調頭》(2007)、《愛,誡》(2008)。其中《不準調頭》名列豆瓣網和《城市畫報》聯合揭曉的“2007年十大電影書”。

作品目錄

人無法棲居在橋上(自序)
費里尼:中產階級內心矛盾的審視者
非理性包裝下的理性審視
夢的宣言?心理治療
夢的解析?三大情結
四個“關鍵字”、四對矛盾
A、《白酋長》:愛情夢遊和面子遊戲
B、《浪蕩兒》:內循環與外循環
C、《生活的甜蜜》:無可挽回的墮落與下滑
D、《八又二分之一》:迷宮般的旅途和子宮狀的歸宿
E、《朱麗葉塔與魔鬼》:找到自我,才能找到自由
F、《船續前行》:人類命運之舟的整體下沉
伯格曼:中產階級人格破敗的自省者
叛逆與和解
“你的靈魂得了癌症!”
感情文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與費里尼惺惺相惜
成功與失敗
A、《黑暗中的音樂》:眼盲與心盲
B、《渴》:互為桎梏的痛苦共同體
C、《女人的秘密》:四個秘密,四次“噁心”
D、《愛的一課》:需要從頭學起的生活基礎課
E、《夏夜的微笑》:“愛的第二課”
F、《秋日之旅》:愛的斷裂、死亡與新生
G、《沉默》:靈魂死亡後留下的語言的屍體
安東尼奧尼:中產階級孱弱靈魂的放大者
20世紀疾病的敏銳觀察者
情感考古
顛覆中產階級審美意識
愛模式的沒落
A、《愛情記錄》:愛情中了罪惡的魔咒
B、《不戴茶花的茶花女》:被占有和被艷遇
C、《女朋友》:她們各有各的不幸
D、《扎布里斯基角》:靈魂的自我拋荒
E、《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真實稍縱即逝
布努艾爾:中產階級虛偽面具的嘲弄者
把攝影機當作手槍
朝中產階級臉上吐口水
無法實現的欲望
要逃避的是罪,而非上帝
A、《奇異的激情》:偏執、分裂、妄想
B、《毀滅的天使》:一次“關門打狗”
C、《女僕日記》:“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D、《白日美人》:雙重人格與受虐幻想
E、《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吃是一個載體
F、《欲望的隱晦目的》:對中產階級的大起底
法斯賓德:中產階級權力壓迫的批判者
“去中產化”的天才與瘋子
感情背後的體制與權力
施/受虐狂?腐化的教育
A、《愛比死更冷》:以犯罪對抗先在的有罪判決
B、《R先生為什麼瘋狂地殺人》:一個偽自我
C、《當心聖妓》:權威是真正的“聖妓”
D、《佩特拉的苦淚》:自相矛盾的不幸怪圈
E、《寂寞芳心》:多餘的人,多餘的愛
F、《中國輪盤》:一場遊戲,一場噩夢
G、《維洛妮卡?福斯的欲望》:一抹致命的口紅
戈達爾:中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顛覆者
文化恐怖分子
衝擊“三座大山”
獨立的小宇宙?繁華的孤獨
反思消費社會
A、《輕蔑》:一種態度、能力和底氣
B、《法外之徒》:對中產階級下戰書
C、《已婚婦人》:女性的身體神話和幸福神話
D、《狂人皮埃羅》:該離開這個腐朽的世界了
E、《周末》:向西方文明和中產階級全面宣戰
F、《芳名卡門》:自由高於一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