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大講壇·經管卷

中歐大講壇·經管卷

《中歐大講壇·經管卷》作者 佩德羅·雷諾,朱曉明,中信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企業的未來繫於管理者一身,而管理的真諦則在具體實踐之中。無論什麼企業,從呱呱墜地到枝繁葉茂再到基業長青,經營者的管理水平如何在其中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本書中,搜房網的創業經驗、聯想的跨國整合、尚德的一枝獨秀、金蝶的企業文化都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可以說,他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的管理智慧。本書中各位企業家的管理心得為讀者提供了一面不可多得的明鏡,在文字的對望中,你或可找到自己的成長之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歐大講壇”之經管卷,根據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演講論壇的內容整理而成。本書中,聯想總裁柳傳志、尚德董事長施正榮、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管理學教授麥可·尤西姆、管理學大師亨利·明茨伯格等企業界領袖人物以及管理學界權威,為讀者還原最真實的經典管理案例,展現最優秀的管理思想,啟發讀者何以管理能夠贏得未來。

目錄

序:見證“競技場”推平時刻

上篇:管理贏得未來(國內篇)

萬建華:應對全球競爭,鑄造民族品牌

徐少春:企業文化和創新

柳傳志:聯想的戰略制定與執行

施正榮:以市場意識統領科技創新

傅成玉:海外併購

楊文俊:“勢”在人為:蒙牛行銷戰略談

孫振耀:企業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莫天全:創業、發展與守業:可持續高速增長

下篇:管理贏得未來(國際篇)

麥可·尤西姆:打造你的領導團隊

羅伯特·哈格羅夫:傑出的領導、強大的中國——實現領導力與業務突破

莉塔·麥奎斯:引爆市場力——驅動企業持續成長的關鍵

亨利·明茨伯格:管理的未來

鴻翥吉馬:藉助客戶導向創新,推動業務持續增長

書摘插圖

上篇:管理贏得未來(國內篇)

萬建華:應對全球競爭,鑄造民族品牌

——全球電子支付產業的發展與銀聯的品牌創建

演講者

萬建華,原中國銀聯總裁,《銀行家》雜誌2002年十大金融人物、新浪網2002年經濟人物。曾任人民銀行總行資金管理司副處長、招商銀行常務副行長,2001年受命主持籌備中國銀聯,2002年,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日益獲得廣泛影響。

這是一個比較新的產業,大家可能既熟悉又陌生。每個人手裡都會有一張卡,但是對這個卡內部的機制以及這個卡的發展過程相對陌生,這么短時間我只能給大家框架性地作一個描述,後面可以跟大家詳細交流。

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分為五部分。第一是作為產業背景的介紹;第二是把中國當前銀行卡產業的概貌給大家作一個介紹;第三是把銀聯的一些思考和當前的自身戰略選擇也跟大家進行一些交流;第四是談談銀聯當前確定的戰略:以品牌為綱,這就是全部工作的聚焦、指導、執行的重點;第五是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當前金融開放條件下的一些感受。

產業背景

電子支付產業應該說是金融業的一個分支,毫無疑問,電子支付是跟電子信息密切相關的。我一直在金融業工作,創辦過兩家證券公司,當過兩家證券公司的董事長,而且是同時期擔任。當時證監會向我核實的時候提出,怎么我同時報兩個董事長,還兼任招商銀行常務副行長?這也是一個特例,還有申銀萬國的一位領導也是同樣的情況,當時證監會只給予我們兩個人特批。金融業很有意思,是非常古老的一個行業。更早期的錢莊等不算,現代金融業從地中海沿岸威尼斯算起,有幾百年歷史了,這個產業一直處於高端,始終在社會經濟當中占有重要角色,可以說這個產業是長盛不衰、永葆青春的。特別是到了當代,有很多產業盛極一時、由盛而衰,只有金融業在當代不僅不衰,跟電子信息產業結合在一起以後,反而更加彭勃、更加青春煥發。所以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整個金融業的意義可以說是影響深遠,甚至影響到包括整個“二戰”以後已開發國家的金融業的分業管理。現在整個金融業的分業管理走向混合,其實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個人認為是信息業的影響,因為沒法分辨了,邊界全模糊了。因此可以說信息業的發展在金融業老化的情況下對金融業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並且依然在變革當中。商業銀行的電子化、信息化在整個金融業裡面也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在綜合,一方面本身也都發展得非常清楚,像一棵大樹,每一個枝幹都是自得一體,同時又在同一棵大樹之下,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還派生出很多新的東西出來,比如電子支付業。它本身是依附於銀行業的一個行業。商業銀行的重點原來毫無疑問是在貸款上,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的重點也在轉移,包括外資銀行來中國,對中國所有的銀行參股,首先抓的就是個人銀行。所以個人金融、個人銀行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條件下已經成為業務中心,或者說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營業收入的重點。當然裡邊還有很多文章要做,還需要很多創新,才會不斷地產生新的營業收入。

商業銀行的電子化基本上完全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50年代只有那些大銀行有大型機,真正的發展是在60年代,70年代。商業銀行從後代核算開始,逐步跟前台聯合,解放了當時中國主要套用的工具算盤,在這個基礎上再跟櫃檯在線上,同時每一個網點自身的內部也進行在線上。繼續發展,是跟同一個機構聯網,接著發展下去,就是銀行異地的聯網。信息處理的集中,中國都是這些年才完成的,特別是國有銀行,大概2000年左右,多的時候有幾千個數據處理中心,現在全集中為一個中心了。這個工作在已開發國家應該是20年前就完成了。由一個銀行本身的聯網,到銀行在一個城市的聯網,現在已經發展到整個銀行體系的聯網。信息業的發展對於商業銀行之所以產生革命性的變化,正是經歷了這樣一個歷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