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史

中日文化交流史

《中日文化交流史》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滕軍。本書詳細記述了自遠古至19世紀的中日文化交流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由6章23節正文、30篇考察文、6篇綜述文構成。23節正文以人物的交流為主線記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主要脈絡;30篇考察文報告了影響至今的中日文化交流史的最鮮活的足跡;6篇綜述文概括了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全貌,另有序章闡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點和分期。

作者簡介

滕軍女,1955年生於北京。原名滕桂梅,1971年參軍入伍改名滕軍。1982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1983年任該校助教。1988年獲日本神戶大學文學研究科碩士學位,1993年獲該校文化學研究科博士學位。1994年任日本茶道里千家駐北京講師,1996年任北京大學日語系講師,1997年至今任該校日語系副教授。

文章目錄

序 劉德有

序 章 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點與分期

第一章 秦漢六朝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節 海流的造化——傳遞大陸文明信息

實地考察:對馬島與壹岐島

第二節 徐福東渡——傳授中華農耕文明成果

實地考察:河北千童鎮

實地考察:佐賀吉野里

第三節 金印的證言——漢光武帝冊封倭奴國

實地考察:金印公園

第四節 女王朝貢——魏明帝頒賜親魏倭王

實地考察:伊都國銅鏡遺蹟

第五節 男王遣使——宋順帝詔除安東大將軍

實物考察:稻荷山鐵劍

綜述一: 中日文字、文學與書籍的交流

第二章 隋唐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節 小野丟國書——推古朝力爭對等外交

實物考察:法隆寺佛像

第二節 日廷大化革新——政治經濟全盤唐化

實地考察:正倉院

第三節 晁衡與鑒真——西來仕奉唐帝、東渡授戒日皇

實物考察:井真成墓誌

實地考察:阿倍仲麻呂紀念碑

實地考察:阿育王寺、大明寺與唐招提寺

實地考察 榮叡碑亭

第四節 空海與圓仁——成功直傳法燈、遍嘗巡禮艱辛

實地考察:青龍寺

實地考察:赤山法華院

綜述二: 中日宗教與思想的交流

第三章 晚唐、五代、北宋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節 紫式部撰書——足不出戶盡享唐物奢靡

實地考察:鴻臚館

第二節 奝然、寂照、成尋——身披袈裟扮演外交使節

詩文考證:詩三首

綜述三: 中日藝術的交流

第四章 南宋、元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節 平清盛解除海禁——屈尊稱臣換取巨額貿易利潤

實地考察:謝國明墓

第二節 榮西與道元——普及臨濟公案法、堅守曹洞默照禪

實地考察:天童寺

第三節 道隆與祖元——傳授時賴武士禪、激勵時宗抗元軍

實地考察:建長寺

實地考察:圓覺寺

第四節 忽必烈征伐日本——民間商船仍頻繁往來

實地考察:鷹島

綜述四: 中日建築的交流

第五章 明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節 義滿建金閣——力排眾議勇開勘合貿易

史料考察:《善鄰國寶記》

第二節 義政藏唐物——東山御物充當日本假性貨幣

實物考察:青瓷葵口碗

第三節 秀吉賜死千利休——唐物鑑賞引發日本茶道誕生

實物考察:圓悟克勤真跡

第四節 王直居平戶——逃亡日本終被繩之以法

實地考察:寒山寺

實地考察:王直故居

第五節 雪舟與策彥——文化名僧充任遣明大使

實地考察:寧波港

綜述五: 中日科技的交流

第六章 清前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節 尚氏求冊封——閩南 姓移居琉球島

實地考察:柔遠驛(琉球館)

第二節 清人在長崎——唐人坊里展示中國文化

實地考察:在長崎的中國遺蹟

第三節 隱元與朱舜水——文化遺民東傳佛學儒學精髓

實地考察:古黃檗 新黃檗

實地考察:餘姚朱舜水遺蹟

綜述六: 中日民俗的交流

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