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慈善萬人行

中山市慈善萬人行

中山市慈善萬人行活動始於1988年舉辦的“中山敬老萬人行”,1989年起易名為“中山慈善萬人行”,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七舉行,2000年起改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行。中山慈善萬人行是由中山市紅十字會組織發起的,以“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敬老助殘”為主題,以“政府主導、紅十字會牽頭、社會各界參與”為運行模式,以弘揚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博愛”精神、廣泛募集資金以幫助困難群體為目標,發動社會各界積極為市紅十字會開展人道救助工作募集資金,促進中山市紅十字事業和社會公益福利事業發展的一項全民參與的大型公益性慈善活動。

慈善萬人行——中山人的驕傲

中山是偉人故里,更是博愛的精神家園。上世紀初葉,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高舉天下為公的博愛大旗,引領中華民族從混沌走向覺醒,中山因之聞名世界。100年後,勤勞智慧的中山人民用20年慈善萬人行的厚重積澱,壘起了一座巍然的博愛豐碑。有識之士置評:中山因博愛而包容,因包容而協調,因協調而和諧。經過20多年的豐厚積澱,慈善萬人行業已成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成為中山人民津津樂道的城市名片,成為“廣東乃至全國紅十字運動的一面旗幟”。


發源

從敬老走向萬人行 ——“孝道”文化的延伸

慈善萬人行隊伍慈善萬人行隊伍

1987年底,由市文化局牽頭組織的藝術小分隊先後到市光榮院、市頤老院、市福利院等單位慰問革命老人和孤寡老人。幾位參與的文化人後來回顧當時情景:老人們無依無靠,生活艱苦,當慰問小組為每位老人送上相當於福利院一個月生活費的慰問金時,激動的老人感動得哭起來。這樣的情景讓他們意識到,老人太需要社會關注和幫助了。慰問結束後,他們提出借鑑香港“百萬行”的民間慈善活動,在中山開展 “萬人行”的敬老活動,藉助社會力量敬愛老人們。這一構想的提出,得到了社會多方的支持,在1988年春節前,活動迅速開展起來,慈善萬人行以最初“敬老”的宗旨誕生了。

民間藝術走進“萬人行”
1988年首屆萬人行,不僅得到社會熱心人士的廣泛支持,而且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從策劃到舉行萬人巡遊活動,僅用了短短的一個月時間組辦。可以說從首屆萬人行開始,就賦予了民間藝術文化推動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使命。1989年第二屆萬人行舉辦之際,各鎮區的民間藝術隊伍紛紛加入巡遊佇列中,一些曾經銷聲匿跡的傳統民間藝術,在新氛圍下得到新生,黃圃飄色、古鎮雲龍、沙溪鶴舞和鳳舞、起灣沙龍、濠頭金龍、西區木龍等等民間藝術表演迅速發展成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逐步形成中山特有的文化現象,也因此使慈善萬人行的文化內涵更深厚和更有意義,使之成為慈善萬人行20年堅持不懈行走的根基。

紅十字會推動“博愛”傳萬家
1988年中山市紅十字會成立後,接手開展民間的敬老等慈善活動以及宣揚人道主義精神。受到首屆敬老萬人行的影響,我市認識到單純的敬老行為遠遠不夠,應該要充分發揚先人孫中山的“博愛”精神,不僅要敬老,還要扶危濟困、救死扶傷。於是在1989年正式將這一活動定名為“慈善萬人行”。


成長

踏著春天的腳步上路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充滿著春天希望氣息的“慈善萬人行”在陽光中與愛同行。
20年前選擇在“人日”起步的首屆萬人行,以“娛樂昇平賀龍年,萬人敬老眾心堅”的步代,集眾人慈愛之力,翌年已發展至以“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敬老助殘、助人為樂”為宗旨的“慈善萬人行”;同年,“慈善萬人行”有了自己的主題歌和身份象徵———徽號和首日封;2001年,第十四屆“中山慈善萬人行”活動將起步典禮暨遊行活動時間調整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行;2010年是中山“慈善萬人行”第二十屆舉辦之期。
至此,中山“慈善萬人行”已成為城市紅十字會事業發展的新模式:傳播=形象=信任=人民幣=向困難群體提供幫助。香山人開放的情懷和開明的理念,到新時期演變為中山人的新精神:博愛、創新、包容、和諧。這裡,凝鍊了香山人文歷史豐厚的底蘊和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雙重意念。
23年間,超過200萬人次參與萬人行活動,超過100萬人捐獻善款,中山市紅十字會先後發放社會救助金達1.5億多元,使得無數處於困境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救助金最高的個案達到了8萬多元。


碩果

牆裡開花牆外香

社會風氣篇: 良好社會風氣推動城市和諧發展
通過慈善萬人行,紅十字會幫助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調劑了貧富差距,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良好的社會風氣,為未成年人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大環境。人的成長過程受環境因素影響頗深,什麼樣的環境往往決定著培育出什麼樣的人才。中山紀念中學為了讓學生感受“博愛、創新、包容、和諧”的中山人精神,推行“無人監考考試”制度,實施後不但沒有學校擔心的負面現象出現,而且師生反應良好,教學質量上升。

商界人性篇: 發揮人性至善面培養個人責任感

"十傑市民"英姿颯爽地行進在興中道

全身心投入慈善公益事業的中山華帝總裁黃啟均曾深有感觸地說:“企業財富的聚集也是企業責任的聚集,企業從社會中索取的同時,有回報社會、分擔社會問題的責任。”目前,“華帝1+2紅領巾助學工程”將華帝員工和數千名經銷商集結到慈善事業行動中,為慈善事業奠定了堅實的企業民眾基礎,這一充滿創意和行動力的慈善行動帶來了企業慈善事業的新氣象。同時,企業對外的慈善行為,也深深影響著內部員工的個人成長。
“我覺得中山的‘慈善萬人行’,體現了中山人團結友愛和熱心幫助他人的精神,我認為自己出錢出力去參加這個活動是很有價值的。”達進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凱山認為,企業賺到錢,捐資公益事業是應該的。中山嘉豪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陳世豪認為慈善是必須要做的,而且是長遠地做。嘉豪公司在支持其家鄉港口鎮的教育事業上一向積極,最近,又捐贈數十萬元興建鎮學校的教學大樓。
20年來,中山市各界人士都積極扶持、壯大“慈善萬人行”的規模。對萬人行而言,企業和個人的作用不可低估,這是奠定“慈善萬人行”人力物力的基礎,推動了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
文化篇: 傳統民間藝術與新式文化的結合
在近年的慈善萬人行活動中,民間藝術隊伍出現了新式的兩人龍舞、國標龍舞、嘉年華式的化妝巡遊、彩車巡遊等等的活動形式,這是中山民間藝術的新發展和創新的信號,也是中山“慈善萬人行”推動民間藝術繁榮發展的成果。


萬人行歷年所籌得善款及用途

  起步時間起步地點 籌得善款用途
1988年2月15日 岐江橋頭 7.2萬元 改善中山福利院孤寡老人生活條件
1989年2月12日 西區人行天橋 72萬元 建辦中山市啟智學校(即弱智學校)
1990年2月2日 西區人行天橋 113萬元 興辦頤樂樓及紅十字門診部
1991年2月21日 西區人行天橋 278萬元 繼續興建頤樂樓及中山血站
1992年2月10日 西區人行天橋 354萬元 創辦中山急救中心等
1993年1月29日 興中體育場 518萬元 創辦紅十字培訓中心及賑災中心
1994年2月16日 西區人行天橋 3938萬元 籌建中山博愛醫院
1995年2月6日 西區人行天橋 3336萬元 繼續籌建博愛醫院
1996年2月25日 西區人行天橋 2630萬元 擴建中山一中高中部
1997年2月13日 西區人行天橋 5266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1998年2月3日 西區人行天橋 3812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1999年2月22日 西區人行天橋 2008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0年2月11日 西區人行天橋 2330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1年2月7日 西區人行天橋 2427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2年2月26日 西區人行天橋 2628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3年2月15日 西區人行天橋 2329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4年2月5日 興中體育場 2656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5年2月23日 興中體育場 3867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6年2月12日 興中體育場 4009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7年3月4日 興中體育場 5300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8年2月21日 興中體育場 6163.98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09年2月9日 興中體育場 6639.32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10年3月1日 興中體育場 7668萬元 中山市及24個鎮區公益服務和人道救助


2010年中山市慈善萬人行

滿載中山人博愛情懷的第二十三屆“慈善萬人行”即將盛大上演。這股愛的洪流已歷經23年,薪火相傳,至今不息。從慈善走向博愛,從博愛走向和諧,它伴隨著中山的發展,已經融入了這座城市的精神,成為文化名城的品牌,文明城市的坐標,城市行銷的名片。

■文明城市建設的特色品牌

23個年頭,超過300萬人次參與,超過120萬人捐獻善款,募集總額達6億多元……中山慈善萬人行先後獲得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創新獎”、“全國十大公益品牌獎”、“南粵慈善獎”等殊榮,並於2008年摘取了全國公益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 “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稱號。
是什麼力量讓這個南國小城爆發出如此激情,並延續至今?究其原因,既與中山特定的文化氛圍和人文傳統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也與中山慈善萬人行的特殊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有著密切的聯繫,同時還與中山人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和獨特的人文背景有關。
追溯萬人行的"源頭",那是1988年的春節,中山經濟步入改革開放後的快車道,由中山文化人倡議的敬老萬人行,關注的是老人,文化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慈善思想,折射出人文本位和道德本位的傳統文化理念。從這片土地走出的一代偉人孫中山認為,"博愛"是"人類寶筏,政治極則",是"吾人無窮之希望,最偉大之思想。"他把"博愛"、"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視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遠目標。一個世紀以來,孫中山的故鄉--中山人一直在用行動實踐先生的理想,踏著時代發展的步伐,高舉起被社會學家稱之為 "中華民族慈善文化的一面旗幟",同襄善舉,共謀和諧,為建設經濟強市、宜居城市、和諧中山、法制社會、文化名城和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了重要貢獻。給處於困境的人們施以及時有效的援助,構築起一個博愛的精神家園。


■文化名城建設的亮麗名片

每年一屆的慈善萬人行活動,充分體現著博愛精神。每年一屆的慈善萬人行活動,充分體現著博愛精神。

何謂文明,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人民和睦的生活於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而如今的漢語詞典則解釋為,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
23載的慈善萬人行正是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對中山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都發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每年慈善萬人行的隊伍里,匯聚著官員、公務員、知識分子、普通市民;也匯聚著華僑、港澳鄉親、老闆、外來務工人員、老人、孩子……人們的心在滾滾熱浪中沸騰著、溫暖著,張張笑臉都是陽光般的燦爛。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們都互相祝福、問候,全然沒有了彼此之分、上下之別。他們在感受著這一博愛盛事對精神的洗禮,與此同時,融洽了政府與民間社會的關係,增進了社會群體之間的團結與合作,為企業和民間組織找到了自己形象展示的舞台。通過參加萬人行,企業樹立了關心社會、回報社會的良好形象,也使慈善萬人行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注入到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當中,外來務工人員和新移民也找到了社會參與和情感表達的平台,萬人行為他們主動融入中山主流文化社會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正是這一活動長期倡導的平等與互助、敬老與助弱、救死扶傷等普世性人道追求,促使中山人打破了狹隘的地域觀念、宗法觀念、等級觀念,逐漸形成了一種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乃至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有力地促進了社會道德文化的健康發展,對促進形成健康誠信的市場經濟氛圍和友善的市民品性等均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中山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就是最好的佐證。

■中山形象推介的重要視窗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讓城市形象鮮活起來,並廣為人知,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外界建立某種聯繫,這種聯繫可以是城際之間的,也可以是國際的。今年的慈善萬人行就邁出了"城市行銷"一大步。
以往外地遊客只能從電視上或者親臨現場觀看巡遊隊伍,而今年他們將有機會親身參與到中山慈善萬人行隊伍中來。中山將以"博愛•和諧--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參與上海世博會,這次慈善萬人行可以提前讓上海遊客感受中山人的博愛精神;武廣高鐵的開通,直接拉近了武漢與中山兩地市民互游的距離;香港與中山原本就有著一衣帶水的特殊關係,所以今年來自香港、上海、武漢三地約200 名遊客將首次以遊客方陣的形式參與萬人行巡遊。另據了解,為體現萬人行的全民性和廣泛性,除了增加了遊客方陣外,今年萬人行巡遊不再限制參加人數,只要是捐贈者,均可參加到萬人行巡遊隊伍中來,口口相傳的力量將中山的慈善博愛精神傳向更遠。
城市行銷當然少不了媒體的聲音,今年慈善萬人行,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國內外主流新聞媒體依然將給予高度關注,記者們將於元宵節當天親身體驗慈善萬人行活動的魅力,並通過他們生花妙筆向全世界報導慈善萬人行的盛況。中央文明辦、省文明辦也會全程觀摩此次萬人行。而最令人期待的是,60多天之後,由這箇中山人的精神符號延伸出的主題為"博愛•和諧--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展覽,將作為中山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城市形象,向全球展示這座博愛之城的特殊"基因"。
(資料來源:中山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