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資源與競爭優勢

企業人力資源主要通過強化企業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來間接促進企業競爭優勢。 企業財務資源主要通過強化企業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行銷能力來間接促進企業競爭優勢。 企業關係資源主要通過強化企業製造能力和行銷能力來間接影響企業競爭優勢,其中最主要的間接作用是通過製造能力的間接作用。

內容介紹

從企業資源和能力角度來探求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是當前企業戰略管理研究領域的一大課題。企業資源理論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建立在企業有價值的、稀缺的、難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資源基礎之上。基於這一理論的經驗研究在考察企業競爭優勢之源時,都從企業內部來尋找符合以上條件的企業資源和能力,測量它們的特性,並將之與企業競爭優勢的特性或相關績效指標對應起來,研究企業資源、能力與競爭優勢的關在線上制和效應,從而發現關鍵資源,驗證有關假設。
企業資源理論在套用上有著很強的情境依賴性。我國中小企業多為民營企業,在外部競爭環境以及賴以競爭的資源和能力基礎上自有其獨特性。以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為對象,套用企業資源理論分析框架進行相關研究,不但能夠得到有別於國外同類研究的發現,而且還能夠發現在我國轉型經濟背景下,企業資源、能力與競爭優勢的內在關在線上制,從而為企業獲取進一步的競爭優勢,從強化企業內部資源與能力的角度提供戰略上的借鑑和指導。
王慶喜所著的《中小企業資源與競爭優勢——基於浙江實證研究》以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一類代表性企業——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為對象,主要研究兩大問題:
(1)企業資源和能力對企業競爭優勢的相對影響效果是怎樣的?在諸多企業資源和能力中,哪些構成了企業競爭優勢的直接來源和主要來源?
(2)企業資源、能力與企業競爭優勢的內在影響機制是怎樣的?
在以上研究問題指引下,本研究構建了企業的資源和能力體系,開發了一套調查問卷對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的資源、能力與競爭優勢進行了全面測量,考察了企業資源、能力與競爭優勢的內在關係。本研究針對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的資源發展狀況和組合架構,對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的資源與能力體系進行了劃分。具體包括:財務資源、人力資源、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管理組織能力、行銷能力、聲譽資源、關係資源和企業家能力。在研究企業資源、能力與競爭優勢的內在關係時,《中小企業資源與競爭優勢——基於浙江實證研究》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是構建了一個直接模型,研究企業各資源、能力與競爭優勢的直接關係,其基本思路框架是“企業整體資源與能力一企業競爭優勢”,目的在於發現企業各資源、能力與企業競爭優勢的相對影響強弱關係,發現關鍵資源與能力;其次是在直接模型分析基礎上,將企業整體資源和能力劃分為支持性資源和主導性資源,建立了一個間接模型。其中主導性資源是企業競爭優勢的直接來源,而支持性資源則有助於主導性資源的強化,並通過後者間接影響企業競爭優勢。間接模型的基本思路框架是“企業支持性資源一企業主導性資源一企業競爭優勢”,目的在於發現企業內部各資源和能力之間的內在關在線上制,及其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協同和互動效應。
本研究基於254家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的調查問卷數據,套用結構方程建模技術對直接模型和間接模型進行了分析和驗證。通過直接模型的分析,發現企業各資源和能力對企業競爭優勢均有顯著性的正向影響關係,其中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與行銷能力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尤為突出,結合前人研究以及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將這三類資源和能力界定為主導性資源,其他資源和能力則界定為支持性資源。在直接模型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間接模型引入了企業主導性資源的中介效應,分析了企業支持性資源、主導性資源和競爭優勢之間的內在影響機制和作用。間接模型的分析結果表明,在引入主導性資源的中介作用後,在直接模型中出現的企業支持性資源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作用大為減小,並不顯著;同時間接模型比直接模型解釋了更多的競爭優勢變異,模型的擬合指標更佳,說明間接模型較之直接模型更能得到經驗數據的支持。本研究對這些發現進行了總結,並分析了它們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具體如下:
(1)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行銷能力構成了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的主導性資源,直接導致了競爭優勢的產生;財務資源、關係資源、聲譽資源、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能力和企業家能力則構成了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的支持性資源,通過對主導性資源的強化間接影響企業競爭優勢。在支持性資源、主導性資源和企業競爭優勢的具體影響關係上,則為:
不管是在直接模型還是在間接模型中,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行銷能力等主導性資源都對企業競爭優勢有顯著性的正向影響,且其影響效應相對其他絕大多數支持性資源對競爭優勢的影響效應為強,說明了主導性資源的主導地位。
企業管理組織能力對競爭優勢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對製造能力的強化上,通過後者來間接促進企業競爭優勢。
企業人力資源主要通過強化企業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來間接促進企業競爭優勢。
企業財務資源主要通過強化企業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行銷能力來間接促進企業競爭優勢。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通過製造能力的間接作用,其次是技術創新能力,最後是行銷能力。
企業關係資源主要通過強化企業製造能力和行銷能力來間接影響企業競爭優勢,其中最主要的間接作用是通過製造能力的間接作用。
企業聲譽資源通過行銷能力對競爭優勢的間接影響關係沒有得到支持,本研究對此做出了解釋。不過,本研究的結果表明,不管假設如何,有兩點是得到經驗數據支持的,一是企業聲譽資源對企業競爭優勢有顯著正影響,二是企業聲譽資源與企業行銷能力有顯著性的正相關關係。
企業家能力主要通過強化企業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行銷能力來間接影響企業競爭優勢,相比其他支持性資源而言,其對競爭優勢的間接影響效應尤為突出。
(2)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競爭優勢賴以建立的關鍵資源,即主導性資源,呈現出一定的可交易性質,這反映在企業財務資源對企業的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行銷能力都有較強的正向影響。在大多數企業的主導性資源水平都很低的情況下,通過對主導性資源的搶先開發和專有投資能夠在短期內使企業獲得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這種通過對主導性資源的搶先開發和專有投資所建立起的優勢能否持久,則取決於企業的學習能力和吸收能力,即將某種通用性、可交易性強的資源通過企業本身獨有的學習過程變成企業專有的、難以轉移的資源的能力。
(3)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的競爭優勢嚴重依賴於企業家能力,企業家能力對企業競爭優勢有很強的正向影響,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解釋變數。然而,本研究發現,企業家能力並不直接構成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家能力是通過強化企業主導性資源來間接影響企業競爭優勢的,企業競爭優勢的真正來源還是企業主導性資源。這說明,企業家能力要對企業競爭優勢起作用,就必須具有很強的社會複雜性和組織紮根性,即形成與企業主導性資源的聯動機制。
(4)總體而言,浙江中小製造業企業在資源和能力的開發上尚處於較低層次,其優勢賴以建立的製造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行銷能力專用性強,屬於“局部能力”(component competecnce),容易形成“核心剛性”(core rigidity)。企業要想獲取進一步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在“建構能力”(architec-rural competecnce)上下工夫。
(5)最後,本研究將研究結論與前人研究進行了比較,分析了它們的不同之處,並解釋了差異形成的原因。
企業資源理論的研究儘管這些年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仍然有待成熟;而從企業資源和能力的角度來實證考察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是一個需要大力拓展的領域。希望能夠通過本研究,不僅推動企業資源理論研究的進展,同時也能夠為以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的同類研究提供一些借鑑性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