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威冠華光纖收發器

中威冠華CNVOM是由海外留學人員組建的一家專注於數字視頻技術和通信技術套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從事數字視頻通信設備、光纖通信、網路通信產品及無線視頻技術的研發、生產、行銷和服務,並為行業用戶提供專業化的視頻通信解決方案。我們將多年通信行業的成功經驗套用於安防、監控專業用戶,倡導專業化一站式服務,數位化工業級,系統的安防監控新理念。中威冠華CNVOM憑藉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持續開發能力,全部自主研發的CNVOM系列產品包括:數字視頻光端機、視頻編解碼器、網路編解碼器、視音頻矩陣、綜合多業務光傳輸平台、光纖收發器、協定轉換器等上百個品種。和國內外生產廠家合作的高清攝像機、監視器和大螢幕等近百種前端產品。我們能提供目前監控工程的幾乎所有設備。已在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公安、石化、煤炭、水利、電力、機場、學校等近20個行業的上千個用戶中得到套用。

中威冠華光纖收發器

中威冠華光纖收發器中威冠華光纖收發器

信息化建設的突飛猛進,人們對於數據、語音、圖像等多媒體通信的需求日益旺盛,乙太網寬頻接入方式因此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傳統的5類線電纜只能將乙太網電信號傳輸100米,在傳輸距離和覆蓋範圍方面已不能適應實際網路環境的需要。與此同時,光纖通信以其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重量輕、體積小、無中繼、傳輸距離長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光纖收發器正是利用了光纖這一高速傳播介質很好的解決了乙太網在傳輸方面的問題。在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網路建設時直接使用光纖為傳輸介質建立骨幹網,而內部區域網路的傳輸介質一般為銅線,如何實現區域網路同光纖主幹網相連呢?這就需要在不同連線埠、不同線形、不同光纖間進行轉換並保證連結質量。 光纖收發器的出現,將雙絞線電信號和光信號進行相互轉換,確保了數據包在兩個網路間順暢傳輸,同時它將網路的傳輸距離極限從銅線的100米擴展到100公里(單模光纖)。
什麼是光纖收發器:
光纖收發器是一種將短距離的雙絞線電信號和長距離的光信號進行互換的乙太網傳輸媒體轉換單元,在很多地方也被稱之為光電轉換器。產品一般套用在乙太網電纜無法覆蓋、必須使用光纖來延長傳輸距離的實際網路環境中,且通常定位於寬頻城域網的接入層套用;同時在幫助把光纖最後一公里線路連線到城域網和更外層的網路上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基礎建設時,通常更多地關注路由器、交換機乃至網卡等用於節點數據交換的網路設備,卻往往忽略介質轉換這種非網路核心必不可少的設備。特別是在一些要求信息化程度高、數據流量較大的政府機構和企業,網路建設時需要直接上連到以光纖為傳輸介質的骨幹網,而企業內部區域網路的傳輸介質一般為銅線,確保數據包在不同網路間順暢傳輸的介質轉換設備成為必需品。
光纖收發器分類:
目前國外和國內生產光纖收發器的廠商很多,產品線也極為豐富。為了保證與其他廠家的網卡、中繼器、集線器和交換機等網路設備的完全兼容,光纖收發器產品必須嚴格符合10Base-T、100Base-TX、100Base-FX、IEEE802.3和IEEE802.3u等乙太網標準,除此之外,在EMC防電磁輻射方面應符合FCC Part15。時下由於國內各大運營商正在大力建設小區網、校園網和企業網,因此光纖收發器產品的用量也在不斷提高,以更好地滿足接入網的建設需要。
隨著光纖收發器產品的多樣化發展,其分類方法也各異,但各種分類方法之間又有著一定的關聯。
·按光纖性質分類:
單模光纖收發器:傳輸距離20公里至120公里
多模光纖收發器:傳輸距離2公里到5公里
按光纖來分,可以分為多模光纖收發器和單模光纖收發器。由於使用的光纖不同,收發器所能傳輸的距離也不一樣,多模收發器一般的傳輸距離在2公里到5公里之間,而單模收發器覆蓋的範圍可以從20公里至120公里。需要指出的是因傳輸距離的不同,光纖收發器本身的發射功率、接收靈敏度和使用波長也會不一樣。
如5公里光纖收發器的發射功率一般在-20~-14db之間,接收靈敏度為-30db,使用1310nm的波長;而120公里光纖收發器的發射功率多在-5~0dB之間,接收靈敏度為-38dB,使用1550nm的波長。
·按所需光纖分類
單纖光纖收發器:接收傳送的數據在一根光纖上傳輸
雙纖光纖收發器:接收傳送的數據在一對光纖上傳輸
顧名思義,單纖設備可以節省一半的光纖,即在一根光纖上實現數據的接收和傳送,在光纖資源緊張的地方十分適用。這類產品採用了波分復用的技術,使用的波長多為1310nm和1550nm。但由於單纖收發器產品沒有統一國際標準,因此不同廠商產品在互聯互通時可能會存在不兼容的情況。另外由於使用了波分復用,單纖收發器產品普遍存在信號衰耗大的特點。目前市面上的光纖收發器多為雙纖產品,此類產品較為成熟和穩定,但需要更多的光纖。
·按工作層次/速率分類:
100M乙太網光纖收發器:工作在物理層
10/100M自適應乙太網光纖收發器: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按工作層次/速率來分,可以分為單10M、100M的光纖收發器、10/100M自適應的光纖收發器和1000M光纖收發器。其中單10M和100M的收發器產品工作在物理層,在這一層工作的收發器產品是按位來轉發數據。該轉發方式具有轉發速度快、通透率高、時延低等方面的優勢,適合套用於速率固定的鏈路上,同時由於此類設備在正常通信前沒有一個自協商的過程,因此在兼容性和穩定性方面做得更好。
而10/100M光纖收發器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在這一層光纖收發器使用存儲轉發的機制,這樣轉發機制對接收到的每一個數據包都要讀取它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數據淨荷,並在完成CRC循環冗餘校驗以後才將該數據包轉發出去。存儲轉發的好處一來可以防止一些錯誤的幀在網路中傳播,占用寶貴的網路資源,同時還可以很好地防止由於網路擁塞造成的數據包丟失,當數據鏈路飽和時存儲轉發可以將無法轉發的數據先放在收發器的快取中,等待網路空閒時再進行轉發。這樣既減少了數據衝突的可能又保證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因此10/100M的光纖收發器適合於工作在速率不固定的鏈路上。1000M光纖收發器可以按實際需要工作在物理層或數據鏈路層,市場上這兩種1000M光纖收發器都有提供。
·按結構分類:
桌面式(獨立式)光纖收發器:獨立式用戶端設備
機架式(模組化)光纖收發器:安裝於十六槽機箱,採用集中供電方式
按結構來分,可以分為桌面式(獨立式)光纖收發器和機架式光纖收發器。桌面式光纖收發器適合於單個用戶使用,如滿足樓道中單台交換機的上聯。機架式(模組化)光纖收發器適用於多用戶的匯聚,如小區的中心機房必須滿足小區內所有交換機的上聯,使用機架便於實現對所有模組型光纖收發器的統一管理和統一供電,目前國內的機架多為16槽產品,即一個機架中最多可加插16個模組式光纖收發器。
·按管理類型分類:
非網管型乙太網光纖收發器:即插即用,通過硬體撥碼開關設定電口工作模式
網管型乙太網光纖收發器:支持電信級網路管理
按網管來分,可以分為網管型光纖收發器和非網管型光纖收發器。隨著網路向著可運營可管理的方向發展,大多數運營商都希望自己網路中的所有設備均能做到可遠程網管的程度,光纖收發器產品與交換機、路由器一樣也逐步向這個方向發展。對於可網管的光纖收發器還可以細分為局端可網管和用戶端可網管。局端可網管的光纖收發器主要是機架式產品,多採用主從式的管理結構,即一個主網管模組可串聯N個從網管模組,每個從網管模組定期輪詢它所在子架上所有光纖收發器的狀態信息,向主網管模組提交。主網管模組一方面需要輪詢自己機架上的網管信息,另一方面還需收集所有從子架上的信息,然後匯總並提交給網管伺服器。如武漢烽火網路所提供的OL200系列網管型光纖收發器產品支持1(主)+9(從)的網管結構,一次性最多可管理150個光纖收發器。
用戶端網管主要可以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在局端和客戶端設備之間運行特定的協定,協定負責向局端傳送客戶端的狀態信息,通過局端設備的CPU來處理這些狀態信息,並提交給網管伺服器;第二種是局端的光纖收發器可以檢測到光口上的光功率,因此當光路上出現問題時可根據光功率來判斷是光纖上的問題還是用戶端設備的故障;第三種是在用戶端的光纖收發器上加裝主控CPU,這樣網管系統一方面可以監控到用戶端設備的工作狀態,另外還可以實現遠程配置和遠程重啟。在這三種用戶端網管方式中,前兩種嚴格來說只是對用戶端設備進行遠程監控,而第三種才是真正的遠程網管。但由於第三種方式在用戶端添加了CPU,從而也增加了用戶端設備的成本,因此在價格方面前兩種方式會更具優勢一些。目前大多數廠商的網管系統都是基於SNMP網路協定上開發的,支持包括Web、Telnet、CLI等多種管理方式。管理內容多包括配置光纖收發器的工作模式,監視光纖收發器的模組類型、工作狀態、機箱溫度、電源狀態、輸出電壓和輸出光功率等等。隨著運營商對設備網管的需求愈來愈多,相信光纖收發器的網管將日趨實用和智慧型。
·按電源分類:
內置電源光纖收發器:內置開關電源為電信級電源
外置電源光纖收發器:外置變壓器電源多使用在民用設備上
按電源來分,可以分為內置電源和外置電源兩種。其中內置開關電源為電信級電源,而外置變壓器電源多使用在民用設備上。前者的優勢在於能支持超寬的電源電壓,更好地實現穩壓、濾波和設備電源保護,減少機械式接觸造成的外置故障點;後者的優勢在於設備體積小巧和價格便宜。
光纖收發器產品特點:
光纖收發器通常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1. 提供超低時延的數據傳輸。
2. 對網路協定完全透明。
3. 採用專用ASIC晶片實現數據線速轉發。可程式ASIC將多項功能集中到一個晶片上,具有設計簡單、可靠性高、電源消耗少等優點,能使設備得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4. 機架型設備可提供熱拔插功能,便於維護和無間斷升級。 5. 可網管設備能提供網路診斷、升級、狀態報告、異常情況報告及控制等功能,能提供完整的操作日誌和報警日誌。
6. 設備多採用1+1的電源設計,支持超寬電源電壓,實現電源保護和自動切換。
7. 支持超寬的工作溫度範圍。
8. 支持齊全的傳輸距離(0~120公里)。
光纖收發器vs光口交換機:
目前提到光纖收發器,人們常常不免會將光纖收發器與帶光口的交換機進行比較,下面主要談一下光纖收發器相對於光口交換機的優勢。
首先,光纖收發器加普通交換機在價格上遠遠比光口交換機便宜,特別是有些光口交換機在加插光模組後會損失一個甚至幾個電口,這樣可以使運營商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前期投資。
其次,由於交換機的光模組大多沒有統一標準,因此光模組一旦損壞就需要從原廠商用相同的模組更換,這樣給後期的維護帶來很大的麻煩。但光纖收發器不同廠商的設備之間在互連互通上已沒有問題,因此一旦損壞也可以用其他廠商的產品替代,維護起來非常容易。
還有,光纖收發器比光口交換機在傳輸距離上產品更加齊全。當然光口交換機在很多方面上也具有優勢,如可統一管理、統一供電等,這裡就不再討論了。
光纖收發器的發展趨勢:
光纖收發器產品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中,用戶對設備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首先,目前的光纖收發器產品還不夠智慧型。舉個例子,當光纖收發器的光路斷掉後,大多數產品另一端的電口仍然會保持開啟狀態,因此上層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等依然還是會繼續向該電口發包,導致數據不可達。希望廣大設備提供商能在光纖收發器上實現自動切換,當光路DOWN掉後,電口自動向上報警,並阻止上層設備繼續向該連線埠傳送數據,啟用冗餘鏈路以保證業務不中斷。
其次,光纖收發器本身應能更好地適應實際的網路環境。在實際工程中,光纖收發器的使用場所多為樓道內或室外,供電情況十分複雜,這就需要各個廠商的設備最好能支持超寬的電源電壓,以適應不穩定的供電狀況。同時由於國內很多地區會出現超高溫和超低溫的天氣情況,雷擊和電磁干擾的影響也是實際存在的,所有這些對收發器這種室外設備的影響都非常大,這就要求設備提供商在關鍵元器件的採用、電路布板和焊接以及結構設計上都必須精心嚴格。
此外,在網管控制方面,用戶大都希望所有網路設備能通過統一的網管平台來進行遠程的管理,即能夠將光纖收發器的MIB庫導入到整個網管信息資料庫中。因此在產品研發中需保證網管信息的標準化和兼容性。
光纖收發器在數據傳輸上打破了乙太網電纜的百米局限性,依靠高性能的交換晶片和大容量的快取,在真正實現無阻塞傳輸交換性能的同時,還提供了平衡流量、隔離衝突和檢測差錯等功能,保證數據傳輸時的高安全性和穩定性。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光纖收發器產品仍將是實際網路組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信今後的光纖收發器會朝著高智慧型、高穩定性、可網管、低成本的方向繼續發展。
光纖收發器的選擇:
由於光纖收發器(Fiber Converter)為區域網路連線器設備之一,所以必須考慮與周邊環境相互兼容性的配合,及本身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反之:價格再低,也無法得到客戶的青睞!
1、本身是否支持全雙工及半雙工?
市面上有些晶片目前只能使用全雙工環境,無法支持半雙工,如接到其他品牌的交換機(SWITCH)或集先器(HUB),而它又使用半雙工模式,則一定會造成嚴重的衝突及丟包。
2.是否與其它光纖收發器做過連線測試?
目前市面上的光纖收發器收發器愈來愈多,如不同品牌的收發器相互的兼容性事前沒做過測試則也會產生丟包、傳輸時間過長、忽快忽慢等現象。
3、是否有防範丟包的安全裝置?
有些廠商在製造光纖收發器收發器時,為了降低成本,往外採用暫存器(Register)數據傳輸模式,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就是傳輸時不穩定、丟包,而最好的就是採用緩衝線路設計,可安全避免數據丟包。
4、溫度適應能力?
光纖收發器本身使用時會產生高熱,溫度過高時(不能大與85°C),光纖收發器是否工作正常?是非常值得客戶考慮的因素!
5、是否有符合IEEE802.3u標準?
光纖收發器如符合IEEE802.3標準,即delay time控制在46bit,如超過46bit時,則表示光纖收發器所傳輸的距離會縮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