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經典名人傳記系列叢書:成吉思汗傳

三、成吉思汗的童年 立誓之後,帖木真在他們的攙扶下坐在氈毯上,成為新一代大汗,是為成吉思汗。 與他們一起歸降的還有蒙力克,以及他的7個兒子。

圖書信息

作 者:(法)勒內·格魯塞 著 張弛 譯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546367965
出版時間:2012-01-01
版 次:1
頁 數:230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傳記 > 歷代帝王

編輯推薦

他依靠公平與公正,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為了給國外遇害同胞復仇,他掀起了一場席捲世界的戰爭;一生身經六十多次大小戰役,僅有一次敗績;麥克阿瑟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都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戰鬥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軍人將仍然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

內容簡介

成吉思汗出身貧寒之家,童年喪父,青少年時期歷經挫折與失敗的打擊,甚至一度淪為階下囚。但他在苦難之中越挫越勇,依靠朋友的支持迅速崛起,成了後人敬仰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傳》講述了成吉思汗從苦難之中崛起、統一蒙古高原、南下攻金、遠征中亞、消滅西夏,直至建立地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的傳奇經歷。

作者簡介

勒內·格魯塞,法國歷史學界泰斗,法蘭西學院院士,研究領域為東方歷史與文化,著述甚豐,主要有《亞洲史》《中國史》《中國和她的藝術》《蒙古帝國史》《佛陀的足跡》《成吉思汗傳》和四卷本的《東方文明史》等十幾部著作。其中,《成吉思汗傳》《草原帝國》均系世界歷史名著。

媒體評論

我要讓青草覆蓋的地方都成為我的牧馬之地。
你的心胸有多寬廣,你的戰馬就能馳騁多遠。
女人要有三個“丈夫”——國家、名譽、丈夫。
沒有鐵的紀律,戰車就開不遠。
打仗時,我若是率眾脫逃,你們可以砍斷我的雙腿;戰勝時,我若是把戰利品揣進私囊,你們可以斬斷我的手指。
——成吉思汗

目錄

第一章 蒼狼與白鹿的子孫
一、蒼狼和白鹿的傳說
二、戮力同心
三、人有頭,衣有領
四、劫後重生
五、合不勒汗汗孤身犯險
六、刑場上的毒誓
七、半人半神的忽圖刺汗
第二章 成吉思汗的一生
一、成吉思汗的父親與“祭司王約翰
二、命運坎坷的母親
三、成吉思汗的童年
四、勢單力微的孤兒寡母
五、成吉思汗童年殺兄
六、成吉思汗身陷牢獄
七、成吉思汗越獄
八、與博爾朮義結金蘭
九、成吉思汗之婚姻
十、尋求庇護
十一、奪妻之恨
十二、奪回孛兒帖
十三、安答之情初現裂痕
十四、登上王位
十五、恐怖的十三翼之戰
十六、不歡而散的宴會
十七、絕處逢生的“祭司王約翰”
十八、真正的“漁翁”
十九、誅殺叛逆
二十、臨陣退縮的父汗
二十一、天地般遼闊的胸懷
二十二、決裂的安答
二十三、疾風知勁草
二十四、令人敬佩的敵人
二十五、叛舊主者,斬!
二十六、消滅塔塔爾人
二十七、寵妃
二十八、傲慢的桑昆
二十九、陰謀拉開序幕
三十、千鈞一髮
三十一、紅柳林之戰

精彩書摘

十四、登上王位
塔塔爾人與金國聯手發動攻擊後,蒙古汗國元氣大傷,忽圖剌的兒子阿勒壇無力回天,只能坐看國運漸衰。截止公元12世紀末,雖然各霸一方的帖木真與泰亦赤兀惕人仍然攻伐不斷,但是蒙古各部聲勢漸起卻是日益明朗,處於一盤散沙狀態的各部將融為一體更是大勢所趨。
割鹿之刀將落於誰手,這是唯一懸而未決的問題。有資格的首要人選,當推蒙古汗國最後一位汗王的兒子阿勒壇。除他之外,合不勒汗的諸多重孫也在候選人之列,比如帖木真、薛扯?別乞、泰出等人。當然,帖木真的親叔叔答里台也有競選資格。最終,忽圖剌過世後空缺已久的汗位落到了帖木真手中,做出這一決定的正是阿勒壇、薛扯?別乞、泰出和答里台。
也許有人會懷疑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把帖木真作為傀儡,事實並非如此。戰事的開展迫使他們必須推舉出一個指揮者,尤其是各部共同參戰的時候。儘管他們一度在帖木真與札木合之間舉棋不定,但是汗位最終有驚無險地落到了帖木真手裡。
各個部落各自為政時,他們曾唯札木合馬首是瞻,但是札木合不是王室血脈,這一點有各部落首領家中的族譜為證。他是蒙古人的祖先孛端察兒與一個情婦的後裔,那個女人與孛端察兒同居之前已經有孕在身。即使不考慮血統是否純正,札木合的為人亦不孚眾望。他才智過人,為人卻是朝三暮四,做事虎頭蛇尾,巧言令色,冷酷無情,過於自私。
帖木真則不然,他是王室後裔,為人處世之道與札木合背道而行:做事合情合理,賞罰嚴明,有治世之才;處理與盟友的關係時不卑不亢,不矜不伐。因此,蒙古各部首領願意將帖木真扶上汗位,甘心為其股肱之臣。
推舉帖木真為汗時,他們說:“我們願意推你為汗。如果你做了大汗,對陣臨敵時,我們願意做先鋒,把擄掠來的美女貴婦送到你的帳下,把搶來的寶馬良駒送到你的面前,圍獵時我們願意做先驅。作戰時,如果我們違反了軍令,你可以剝奪我們的家產,沒收我們的妻妾,砍下我們的頭顱拋在地上。太平時,如果我們背信棄義,你可以把我們放逐到荒無人煙的地方。”
立誓之後,帖木真在他們的攙扶下坐在氈毯上,成為新一代大汗,是為成吉思汗。所謂“成吉思”,意思可能是“力量”,可能是“堅如磐石”、“屹立如山”,也可能是“全天下的大汗”。
究竟哪一種解釋才是正確的,已無從得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公元12世紀末某天,克魯倫河上游某處,鼎沸如潮的人群第一次高聲歡呼的“成吉思汗”這個名字,很快將要在草原牧民的讚揚聲和其他民族的咒罵聲中傳遍世界。即使在數百年之後的今天,人們依然對這個名字津津樂道。
蒙古各部首領推舉帖木真繼承汗位時的誓言很值得玩味:他們缺少一名戰爭和狩獵的總指揮,成吉思汗的作用只是率領大家剿殺敵人和獵物。成吉思汗需要建立的是一個王國,即位之初就給曾經的支持者敲響了警鐘。他任命一批善射的衛士為“帶弓箭的豁兒臣”,即箭筒士,這些人都是一意效忠於他的衛士,忠心耿耿的博爾朮和者勒蔑被任命為箭筒士的統領。
成吉思汗對這兩人說:“在我除了影子沒有朋友的時候,你二人能做我的影子,使我心安;在我除了馬尾巴沒有鞭子的時候,你們來做我的尾巴,我很高興,一直把你們記在心中。你們兩人最早來到我這裡,最有資格做眾人的統領。”
蒙古帝國史書中著名的軍事家速不台也是成吉思汗的部將之一。接受任命時他說:“我願意做一隻老鼠,為你把東西藏起來;我願意做一隻烏鴉,把外面的東西收集起來;我願做披蓋的毛氈,讓大家一同披蓋;我願做遮風的毛氈,把家室遮護起來。”
成吉思汗還對大家說:“承蒙天地的佑護,你們心裡都想著我,離開札木合到這裡與我做伴,都是能給我帶來吉祥的老朋友,所以給你們每人都委派了各自的職務。”當然,因人授職的目的,是讓大家幫他分擔統治國家的重任。
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將對帖木真繼承汗位一事作何反應呢?脫斡鄰勒一度是帖木真的保護人,這是既定事實。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脫斡鄰勒如果對附庸的崛起心存忌憚,成吉思汗的王國可能很快就會灰飛煙滅。稱汗之前,帖木真沒有得到脫斡鄰勒首肯,而稱汗之後,最要緊的事,莫過於得到脫斡鄰勒的支持,答孩和速格該擔任了使者之職,前去探聽口風。
脫斡鄰勒對此事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大度,他說:“立我的兒子帖木真為汗,這太好了,你們怎么能沒有自己的大汗呢?希望你們不要違背立汗的協定,不要破壞盟約,不要撕壞自己的衣領。”除此之外,他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將永遠支持成吉思汗。
處理與札木合的關係卻沒有這么容易。兩部分道揚鑣時,孛兒帖對札木合隱晦難解的話做了一番主觀臆測,僅憑於此,成吉思汗便率領部眾匆匆離去,與昔日好友的情義從此中斷,臨走時還帶走了札木合的一些部眾。客觀地說,兩部之間的關係弄到這般田地,成吉思汗也有過失。為了避免與札木合再起紛爭,阿兒孩?合撒兒和察兀兒罕受命出使札木合部。札木合的反應很有意思,他痛斥帖木真的部下,不該這么晚才把自己的安答推上汗位。做出這種舉動,一方面可能是他心念舊日情義,一方面可能是他不願激化與成吉思汗的矛盾。在成吉思汗繼承汗位的過程中,阿勒壇和忽察兒居功甚偉,而他們此前都是札木合的部屬。
根據蒙古史料的記載,成吉思汗與札木合之所以恩斷義絕,也與這二人從中作祟有一定關係。札木合對使者說:“阿勒壇和忽察兒為什麼要在我們兄弟之間挑撥離間呢?帖木真安答與我沒有分手時,他們為什麼不立他為汗。如今他們立他為汗,究竟是什麼念頭呢?回去轉告他們,讓他們做到說過的話,讓我的安答安心,好好與我的安答做伴。”
帖木真繼承汗位一事已無法變更,札木合者心知肚明。不需要藉助有未卜先知之能的神巫,也能知道成吉思汗與札木合之間的友情余日無多。需要說明的是,兩人的關係破裂時,第一個亮出森森獠牙的是札木合。
十五、恐怖的十三翼之戰
手足相殘之事發生之前,札木合對帖木真稱汗一事表現出了極大的克制,雙方仍然維持表面上的和平。不久之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出現了——兩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斬斷了維繫千鈞之一發。他們一個是札木合的部署紿察兒,一個是成吉思汗治下札剌亦兒部的拙赤?答兒馬刺。
紿察兒的住處在札剌馬山前的玉律哥泉邊,拙赤?答兒馬刺住在薩里川。有一天,紿察兒來到薩里川,毫無緣由地搶走了拙赤?答兒馬刺的馬群。事發時正值深夜,膽怯的部眾不敢追趕,拙赤?答兒馬刺孤身追去,兩人在黑暗中的草原上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爭奪。夜半時分,拙赤?答兒馬刺找到了丟失的馬群,趁紿察兒沒有防備,放箭射斷了他的脊骨。兵禍就此開啟。
札木合以復仇為名,集結本部以及附屬部落大軍共3萬人,越過阿剌兀惕山和土兒合兀惕山,突襲駐紮在桑沽兒溪上游古連勒古山附近的帖木真。他麾下有一個叫做亦乞列思的部落,大戰前夕,該部的木勒客?脫塔黑和孛羅勒歹叛逃,投靠到了帖木真一方。
得知訊息,帖木真當即厲兵備戰。他的勢力與札木合旗鼓相當,麾下有13部,部眾總計3萬。兩軍交戰的地點名叫答闌?巴勒主惕(“答闌”意為七十,“巴勒主惕”意為沼澤),這裡也叫七十沼澤,位於斡難河上游附近。這次戰爭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戰。
交手的第一回合,帖木真戰敗,軍營被衝垮,他只好率部退守哲列捏峽谷。札木合不願入谷追擊,於是遷怒到了俘虜頭上。帖木真麾下有一個名叫赤那思的部落,他們曾經是札木合的部下。回師之前,怒火難消的札木合命手下找來了70口大鍋,把赤那思部的戰俘全都活活煮死。在中國的戰國時期,這種刑罰叫烹刑。做出這種慘無人道的舉動,札木合還是憤憤不平,將赤那思部頭目捏兀歹?察合安?兀阿的人頭砍下來,系在馬尾巴上,當成炫耀戰功的戰利品,拖到了大本營。
在《世界征服者》一書中,十三翼之戰的勝利者是帖木真,煮死戰俘的恐怖行為自然也成了他的劣跡。實際上這完全是一種顛倒黑白的說法。關於這一點,有後續事件為證。戰後,札木合因為惡毒的報復行徑致使眾叛親離,帖木真則因禍得福,得到了大批擁護者,比如兀魯兒惕部的首領主兒扯歹和忙忽惕部的首領忽余勒答兒率部來降。此後,他們一直對帖木真不離不棄,尤其是帖木真處於危機關頭時,他們表現出來的忠誠更是令人擊節讚賞。
與他們一起歸降的還有蒙力克,以及他的7個兒子。也速該在世時,對蒙力克極為信任,臨終時甚至以前往翁吉剌提部接回帖木真的重任相托。然而人心涼薄,也速該過世後,蒙力克拋卻故人之恩不顧,對訶額倫母子不聞不問。帖木真與札木合分手時,他選擇了札木合為棲身高枝。
對蒙力克這種見異思遷的行為,固然應該給予譴責,但是其中包含的意味卻值得細究。他處世小心冷靜,從不意氣用事,凡事必會三思而後行,做出回歸舊部的決定也是如此。這說明在蒙力克的心中,帖木真此時的實力已經壓過了札木合。
但凡有利於培固實力,成吉思汗就不會計較前事;但凡有人歸附,他一概表示出由衷的歡迎。為了迎接歸附者,他在斡難河畔的密林中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對待新人與故交的態度一樣熱情。
盛會過後,歸附者仍在絡繹不絕地到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帖木真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值得依靠的人物。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對這樣一個前程遠大的人,與其為敵顯然並非明智之舉,聯袂攜手才是不二良策。
至於人們投靠帖木真的另外一個原因,看起來則有些匪夷所思:他建立的政權上下有序,尊卑有度,賞罰嚴明;除了有維持秩序的嚴刑峻法,還有安撫人心的仁義道德。在其他部落中,這種特點很難找到。要知道,在當時開化程度較低的草原上,人們更習慣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所以第二個原因才讓人感到難以理解。
當時的草原上食物緊缺,牧民常常三餐不繼,得到食物時海吃猛喝,沒有食物時空腹度日。有一些部落在帖木真和其他部落之間搖擺不定,飢餓難耐時就向帖木真發出請求,希望能在圍獵時分一杯羹。帖木真一概不拒,不僅如此,分食獵物時,他分給饑民的食物要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料。
當然,這種慷慨可能只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政治手段,但是它確實能收到奇效。沒有耗費多少時日,在廣大的草原上,成吉思汗之名便有口皆碑。眾人口中的成吉思汗光明磊落,慷慨大度,對待部下有如親人,而其他部落的首領則視部下如草芥。時日愈久,傳言越廣。到了晚上,圍篝夜話的牧民常常這樣說:“帖木真能夠把自己的衣服讓別人穿,把自己的馬讓別人騎,真是善於持家、待下、治國的能人。”
正是因為人們的衷心擁護,帖木真的根基才日益牢固。儘管他也在前進的道路上遭受過許多挫折,但是部屬的忠心卻歷久彌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