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協自貿區投資協定

中國-東協自貿區投資協定

中國和東協簽署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投資協定》。 這標誌著雙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國-東協自貿區協定的主要談判,中國-東協自貿區將於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 近年來,隨著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步伐加快,中國與東協相互投資不斷擴大。

事件

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國東協經貿部長會議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與東協10國經貿部長共同簽署了中國-東協自貿區《投資協定》。這標誌著雙方成功完成了自貿區協定的主要談判,自貿區將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雙方絕大多數產品實現零關稅是自貿區建成的標誌。從2010年1月1日起,中國與東協雙方約有7000種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服務貿易方面,雙方也將實質性地開放彼此的市場。投資方面,雙方致力於建立一個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雙向投資體制。

。 2009年8月15日,在泰國曼谷,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左三)與泰國商業部長蓬提瓦·那甲賽在簽字後握手。當日,第八次中國-東協經貿部長會議在曼谷舉行。中國和東協簽署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投資協定》。這標誌著雙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國-東協自貿區協定的主要談判,中國-東協自貿區將於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

陳德銘談協定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協定簽署當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世界經濟出現好轉跡象的關鍵時刻,即將於2010年全面建成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將向世界傳遞雙方願意繼續堅持貿易投資自由化方向、堅決反對貿易投資保護的積極信號。這不但能提振中國與東協應對危機的信心,也將對世界經濟復甦產生積極影響。

將使企業和百姓受益

回顧自貿區建設進程,陳德銘說,自2002年自貿區建設啟動以來,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增長加快,經濟融合加深,企業聯繫加強。2003年至2007年,雙邊貿易年平均增長率超過30%。2008年,雙邊貿易雖受到金融危機衝擊,但仍增長14%。中國和東協的經濟結構有很強的互補性,由自貿區帶來的貿易自由化和市場開放,必將推動雙方企業發揮各自的互補優勢,最大化地使企業和百姓受益。
陳德銘表示,自貿區的建立將使中國百姓可以享受更低的消費價格。比如,中國從東協進口的榴槤山竹火龍果紅毛丹水果價格有望下降。另一方面,自貿區的建成將豐富老百姓的選擇。關稅取消後,更多東南亞的特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市場形成充分競爭,消費者可以買到更多物美價廉的產品。此外,自貿區在服務貿易方面進一步開放,將使得消費者在醫療教育旅遊等方面擁有更多選擇。

提高輕紡、電子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對中國產業界來說,中國的輕紡電子工業的大部分產品等能夠以零關稅進入東協市場,也有助於提高這些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步伐加快,中國與東協相互投資不斷擴大。截至2008年年底,東協國家對華實際投資520億美元,占中國吸引外資總額的6%。同時,中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對東協的投資也出現快速增長態勢。2008年中國對東協直接投資達21.8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25%。隨著《投資協定》的簽署和實施,中國與東協之間的相互投資和經貿關係必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相關:信貸和基金

在談到中國向東協國家提供的150億美元信貸和總額100億美元的“中國-東協投資合作基金”時,陳德銘說,中方在利用信貸和基金上有所考慮:一是著力解決中國與東協互聯互通問題,比如公路、鐵路、通訊網路、油氣管線和輸電設施,支持東協加快一體化進程,加深和融合中國與東協的經貿關係;二是對農業項目和製造業的結構調整與提升做一些安排,中國和東協的產業發展,將得到更多資金支持。這也有利於我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是互利雙贏的合作。
陳德銘說:“擁有19億人口和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的中國和東協建立自貿區,是對本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貢獻,同時也再次向世界發出了非常正面的信號,即金融危機並沒有阻礙中國和東協在貿易自由化和市場開放進程上的步伐。”

,2009年8月14日,在泰國首都曼谷,泰國副總理戈沙·沙帕瓦蘇(左六)、東協秘書長素林(右一)與東協10國經濟部長等在第41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開幕式上合影。第41屆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經濟部長會議當日上午在曼谷正式開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