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我的中國

中國,我的中國

著作:中國 我的中國作者:牛魚龍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版次:2紀念祖國60華誕的經典朗誦詩——《中國,我的中國》

內容提要

1949年,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的偉大祖國,雄偉地矗立在世界的東方,至今已60年。

60年,有無數奮不顧身的中華兒女,拼搏勇進,為了共和國的大廈,甘願化作了一磚一瓦。

60年,有多少今古傳奇的動人事跡,流芳百世,為了共和國的榮譽,宏揚著民族的浩然正氣。

《中國,我的中國》以抒情的語言,朗誦的聲調,歌頌了60年來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為這些變化而付出生命或汗水的優秀的兒女。

全書共2009行,象徵2009年;60部分,象徵60周年;999個人物,象徵無數的革命烈士、志士、猛士……是每一家單位和個人慶祝祖國60華誕的最佳讀物,是最珍貴的紀念品,是每位學生最佳的課外資料。

21世紀,是中華民族的世紀。讓我們攜起手來,從《中國,我的中國》中感受到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共同為文明、和諧、富強的祖國貢獻自己所有的能量。

歌詞

中國

當我

在母腹中

拳打腳踢的時候

就感受到了

你的呼吸

當我

從娘胎里

出頭露面的時候

就感受到了

你的溫暖

當我

剛伊呀學語的時候

吐出的第一聲字言

就是

你的辭彙

當我

剛蹣跚學步的時候

邁出的第一個腳印

就是

你的足跡

中國

說你的太多太多

唱你的太多太多

頌你的太多太多

而我

肉體裡淌著的

是你

滾燙了幾千年的熱血

作為你忠誠的兒子

要用世界上最普通

最平凡

的語言

以主人的身份

向全球敘說

中國

雄赳赳

氣昂昂

跨過金水橋

立在天安門前

一排排

一排排

國旗捍衛隊員

緊握捍衛神州的

錚亮的槍尖上

那一顆顆

燦爛的

太陽

中國

28歲大總統

孫中山先生

發動的

驚天地

泣鬼神

武裝起義

推翻了

二千多年封建帝王寶座

“民主革命之父”

那雙鬥志不減的

拳掌

是反賊陳炯明

圍困黃埔水面50多天

永豐艦上

百折不撓

破浪向前

孫逸仙的神態......

後記

兒 子 的 心 里 話

——《中國 我的中國》後 記

歷史把我推進了世紀的門坎,讓我成為中國跨越兩個世紀的一代人。靜下來想一想,我都做了些什麼?我將要做些什麼?

小的時候,知道居住的村莊,有山有水,有樹有鳥,春天有春天的特色,夏天有夏天的美麗,秋天有秋天的輝煌,冬天有冬天的展望,而那時還不知道山外有更多的村落,水外有更廣闊的世界;逐漸長個子了,逐漸的知道了祖國,逐漸的走出了那座遮擋視線的小山,逐漸的走向了大山大河大千世界,越走越想走,直到今天還是沒有走遍全中國,還好,值得欣慰的是,作為一個兒子,一個孤獨的旅者,為了養育自己的母親——祖國,寫下和發表了不少的詩章。

母親快50大壽了,給她奉上點什麼?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裝滿了精神財富的我,只有為母親獻上一篇祝福的文字,表達一下自己的真誠心意。

6年了,我參考了上億字的書刊資料,寫了1000多個人物計5000行詩,最後有代表性的選了部分,鮮為人知但事跡突出的選了部分,基本包括了各行各業、各層各界,他們的酸甜苦辣、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獻身精神,無時不在震撼著我、影響著我、激勵著我,我不敢落後,我不敢停止不前,我不敢默默無聞,我只有奮進,我只有拼搏,我只有揚鞭,不管道上有多少陷坑,不管路上有多少荊棘,不管前面有多少刀山火海,我都要調整好自己,用最好的策略衝刺,直到生命的最後的一息,再回過頭來,看一下跋涉過的足跡,是否能對得起自己,是否能向母親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終於,用擠出來的時間,用我行我素的思想,用鬧中取靜的行為,用不太笨拙的詩筆完成了《中國 我的中國》。

什麼是詩?有人問我,我順口答了一句:詩,是痛苦的代名詞。有人又說:因為我太詩意化了,所以至今還是一個人孤獨的前行,體會不到人間的快活,你這是何苦呢?為什麼就這么喜歡詩?馮至老人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我愛她就是愛她,沒有什麼原因!是的,我從小就喜歡詩,讀古詩,模仿著寫,也寫了好幾本子,那時還自己抄了又抄、改了又改,自編了好幾本詩集《自強集》、《山水集》、《鄉土集》等,當然那時大多是模仿舊體詩寫的,是用白紙訂成的本子用原子筆寫的,天真的盼著自己能出書……現在想來,要好好感謝那個時期,是那個年代的我造就了現在的我,我一直在不斷的寫,有時一天能寫好幾首,雖然家貧,但我撿別人扔掉的捲菸紙寫,正面寫了,反面再寫,一有時間就讀就看就寫,別人都認為我有“神經病”:這個人在馬路上寫什麼?在太陽下塗畫什麼?我很少去理會,也很少去在意,只是按著自己去做!因此,學會了孤獨,學會了寂寞,學會了一個人生活。因此,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什麼場合,無論有多少談話,只要與自己無關,讓別人議論去吧,我都置身世外!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工作!一個人生存!當然,這種情況是我正處在詩歌的狀態下;這是我的藝術世界。

但,我是一個社會人。我要為了讓自己更好的為人類留下更多的詩的聲音更深的去造就,而在製造這些藝術的過程中,我這部機器還需要加油、需要充電、需要保養的,所以,我必須適應這個社會,如若不然,我就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也就無從談起來源於這個社會、依附於這個社會、服務於這個社會的藝術或詩,所以,我要求自己,做一個社會人,也要象我做詩一樣全神貫注、孜孜不倦、鍥而不捨,還好,了解我的同事們、同行們、朋友們都說我還是比較合格的,因為我能與他們打成一片。想一想,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做一個詩人,而對社會置若罔聞,他怎么能夠寫出好的詩呢?就象一種植物如果離開了土壤和水分,它怎么能開花結果呢?所以,我這30年一直保持著自己,努力著生活,努力著利用業餘時間寫詩、寫好詩,儘管社會化的環境很難容納我這個詩性化的男人,但是想想,需要都是暫時的,因為這個社會是波浪式前行的,既然這樣,這個社會需要你時,就會吞噬你;不需要你時,就會拋棄你。然而,詩,是無時不在的,再殘酷的現實里也存在著詩;詩,是無孔不入的,再封閉的空間也有著詩的一席之地。所以,詩不僅僅是眼睛尋覓的,更重要的是心靈感應的,真正體現靈魂的詩才是好詩。

牛魚龍

1999、9、6

再 版 前 言

歷史跨入21世紀,在1040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一場攜改革開放之風雷迎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辰80周年的慶祝活動迅即拉開了帷幕。

80年,中國共產黨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用一雙勤勞智慧的繭手,將一個“東亞病夫”雄偉地矗立在世界的東方。

80年,中國共產黨帶領著全國人民,走槍林,穿彈雨,掃陰霾,反貧困,共同建造起一座和平、繁榮、富裕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家園。

80年,有多少優秀共產黨的兒女,前赴後繼,為了共和國的大廈,甘願化作了奠基磚瓦。

80年,有多少今古傳奇的事跡,流芳百世,為了共和國的榮譽,宏揚著民族的浩然正氣。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中國 我的中國》,淋漓盡致地歌頌了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客觀真實地再現了共產黨優秀兒女的可歌可泣的形象,是紀念建黨80周年的專題佳作。封面的黃河氣勢磅礴,旭日盡染;扉頁的長城巨龍騰飛,昂首天外,不可阻擋;作家協會主席的序言,將一顆“永遠的中國心”評說的如泣如訴,委婉動人。每一行排山倒海、氣吞山河、抒發真情實感的詩的語言,讀來膾炙人口,摧人精神奮發,徹底領悟作為一個華夏子孫應盡的匹夫之責。

全書共2001行,象徵2001年;80部分,象徵80周年;999個人物,象徵無數的革命烈士、志士、猛士。該書是每一個單位和個人慶祝建黨80周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最佳讀物,是最珍貴的紀念品、收藏品,是每位大中學生和國小高年級學生最佳的課然學習材料。

《中國 我的中國》,是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一種立體的形象的詮釋。

21世紀,是中華民族的世紀。讓我們攜起手來,從《中國 我的中國》中感受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共同為文明祥和的祖國貢獻自己所有的能量。

永 遠 的 中 國 心

—— 《 中 國 我 的 中 國 》 序

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任孚先

一位青年詩人,用了近6年的時間,閱讀查證了大量的圖書資料,完成了中國詩史上一大長篇,在詩歌日漸頹廢的今天,在市場經濟不需要詩人的今天,確是一大奇蹟,這就是鍥而不捨、負重搏拼的青年詩人——牛魚龍。

認識牛魚龍,是在山東省作家協會的一次會議上,1.74米的個頭顯示著自己特有的個性,給人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感覺,逐漸接觸次數的增加,也印證了感覺是正確的:他計畫出版“男人十二部曲”,而且已完成了一半,現已出版的有《男人的黎明》、《男人的紅豆》、《男人的眼淚》、《男人的相思》,另外《男人的風采》、《男人的太陽》已創作完畢;他計畫出版“毛澤東三部曲”,已經完成了《毛澤東的魅力》、《毛澤東的幽默》兩部,《毛澤東的策略》正在創作中;他計畫出版《將軍之了,是罪犯還是人質》,已基本完成;他還計畫出版《滄桑正道》(長篇小說),《我愛月光》……

牛魚龍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父親是資深教師,酷愛文學創作、報導,家中藏書甚豐,所以讀書、讓大人講故事、寫點“順口溜”等充實了他幼年的生活。12歲,他在《中國少年報》發表了第一篇新聞報導《不能減少體育課》;小詩、小散文已經常被廣播、小報等選用;16歲,他在《青年詩人》月刊一次發表了2道小詩;之後,也發表了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上百萬字。現在他仍然在“喝著自己的血汗”,獨自一個勇往直前,搶占生命的每一塊陣地。

“中國/是/國旗護衛隊員/緊握捍衛神州的/錚亮的槍尖上/一顆顆/燦爛的/太陽”。是的,擁有一雙“鬥志不減的拳掌”、“民主革命之父”的孫中山,“全殲敵軍/不漏一兵一卒”、“勇赴重慶談判”的毛澤東,“在民族危亡時刻/在遵義發出一句驚人話語”的周大鬍子,“劈荊斬棘”的開國元勛朱德,“激戰無名川/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肉搏孟良崮/對酒當歌”的陳毅,“思念/那一枚枚愛晚亭/楓葉”的楊開慧,“永遠沉睡/在異國他鄉”的毛岸英等無數烈士、志士;還有“兩間平房起家”的柳傳志,“帶企業走向輝煌”的倪潤峰,“一把剪刀/剪出金利來集團”的曾憲梓,在“東南亞地區/豎起一道/亮麗的風景”的張瑞敏等經濟界開拓者;還有“最前線/最準確/最及時/最生動/報導”的虎子、朱穎,“新聞怪俠”王邁,“萬人迷”吳小莉等新聞工作者;還有“圖書館/大書包”王宇博士,“四角號碼之父”王雲五,“養豬狀元”裴利靜等當代博士、研究生、大學生;還有“用垃圾堆里/廢紙片畫畫/畫成的一位/人民藝術家”馮遠,“創作500幅漫畫”的“神童天使”胡林嘉,“神筆李琦”等著名畫師;還有“歷史選擇了我/我選擇了苦難”的劉雨田,“譜寫一曲/極限人生/命運壯歌”的朱彥夫,“駕機車/飛越黃河”的擁有“長滿老繭的/大手”的朱朝輝等有志之士;還有“當代女王傑”熊雲清,“我想媽媽”的蘆振龍等英雄兒女;還有“橫眉冷對”的魯迅,“與孔孟賽文筆的”巴金,“走筆游龍”的舒同等文學藝術界人士,無疑不是“一顆顆/燦爛的/太陽。”牛魚龍,這位寫滿自豪的青年作家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中國/是/紀念碑上/那些/環繞著人民英雄/環繞著革命烈士/環繞著仁者志士/的/流淚的花圈”。那些花圈獻給這樣的人們:“拖著鐵鐐/要拖出光明/拖出勝利”的林祥謙、施洋們,“在南京雨花台/挺胸高唱/《國際歌》”的鄧中夏,“懸掛在屠刀上/的15歲少女/山東劉胡蘭”張晶麟,“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吉鴻昌,“手挽手演奏/一曲/壯麗的/八女投江”的冷雲等巾幗英雄,“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民主人士”李公朴,還有“用肉體/堵住槍眼”的黃繼光,“用青春/發出呼喊”的董存瑞,“向我開炮”的王成,“烈火中永生”的邱少雲,等等,等等,這樣的人們,值得我們的詩人去歌唱,去嘔心瀝血!詩人,這樣做了;詩人,是流著淚、滴著血、蘸著情,一氣呵成的!詩人說:仿佛這些兄弟姐妹們昨天還在與我交談,仿佛他(她)們告訴我要去辦一件大事,很快就回來的!牛魚龍,這位年青的詩人,哭英烈,無比沉痛!

在建國五十周年到來前夕,在充滿節日的九月的開端,他的這部詩集即將正式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讀完之後,感嘆於他的策劃創意:全詩1999行,象徵1999年,分50部分,象徵建國50周年,以56個“中國”起頭的結構,象徵56個民族的大家庭……1個題目,象徵世界上只有1箇中國;感嘆於他的歷史構思、超越時空的想像和駕馭語言的能力,以及馳騁於文學海域的競技。這部既要尊重歷史,又要追求藝術的長篇抒情詩,具有朗誦詩品格的創作,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牛魚龍完成了。當然,由於時間倉促,有些地方還未能更深刻的思考,難免有些不當,有些詩句失之表面化,好像是漢字的組合。但他畢竟是一個年青人,年青人是需要成熟的,用他的話說: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跌得頭破血流與我何懼,爬起來奔向終點,那才是我!

詩是文學的一個天空,也是社會的一個天空,這不僅是一部大長篇抒情史詩,而且是一首長篇朗誦史詩。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每位讀者有每位讀者的意見。還是把詩交給大家吧,大家一起來品評閱讀,一起來幫助詩人走出欠缺的誤區,走向詩人的明天的輝煌。

任孚先

1999、9、3泉城

從 人 眼 神 中 看 到 的 中 國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 教授

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 主席 樂正

廣 東 省 人 大 代 表 博士

誰都有自己的祖國,誰都對祖國有太多的關注,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讚美。有人用秀美的山川讚美祖國,有人用滄桑的歷史讚美祖國,有人用輝煌的成熟讚美祖國,也有人用豐盈的物產讚美祖國。但在詩人牛魚龍的筆下,祖國就是無數閃著堅毅、智慧和善良光芒的人的眼神,他讓你透過無數難以忘情的人的眼神來欣賞、讚嘆自己的故土。

長詩《中國 我的中國》寫得很大氣,也寫得很平淡。

抑揚頓挫、節奏感、音樂感極強的階梯句型,使人想起馬雅柯夫斯基和賀敬之史詩般的詩句。百年追問,上下叩擊的思緒讓人無法不心潮迭盪。從孫中山到錢學森,擲地有聲的名字無法不叫人肅然起敬。從郭沫若的《鳳凰涅 》到貝聿銘的“中銀大夏”,驚世巨作無法不讓人嘆為觀止。作者帶你神遊華夏,遍訪群英,讓你仿佛能從一張張刻滿傳奇故事的臉上,感受到無數峻峰的奇麗,無數江河的澎湃。詩集雖然通篇沒有對祖國自然風光的描寫,是一副徹頭徹尾的“人物畫”,但卻使讀者飽嘗對美麗祖國的傳神描繪。

雖是題材浩大的詩集,但作者卻少用故作激昂的言詞,反倒大量採用平和的敘述語句,讓讀者在許多娓娓道來的平凡細節描述中感覺到中國人的非凡與祖國的偉大。重細節的傳神勾畫,寓偉大於親和之中,以口語化的詩句來表達滿腹激情,可說是這本詩集的一大特點,詩人甚至用了一些不失詼詣的話語來表達重大人物和重大事件。“中國/是/中共十大閉幕式後/因毛澤東一時無法/站立/周恩來向與會代表們宣布/‘主席目送大家退場’/那急中生智的話語”——誰能不因這樣的政治“笑談”而佩服中國人,佩服中國人的祖國?偉大不總是嚴肅的,平淡不總是國語的。我們已學會了用輕鬆的話語、輕鬆的心情來抒寫和閱讀偉大的詩篇,它讓我們從每一個中國人普通的眼神中去感受真實的中國。中國成熟了,我們的詩人也正在成熟中。

詩歌是心聲,詩歌是眼神,詩歌是平凡位元組發出的不平凡的思緒撞擊。《中國 我的中國》是牛魚龍唱響的又一曲平凡而動聽的中國歌謠。

激 情 的 詩 人 激 情 的 詩

—— 讀 《 中 國 我 的 中 國 》

中共深圳市委黨校政研室 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 教授 王連喜

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 主任

本人不是詩人,讀詩也不多,但是《中國 我的中國》長詩,隨手一翻,便不忍放下,反覆讀了幾遍,無限感慨。興之所致,寫下幾名感受。切不敢妾稱“書評”、“詩品”之儒雅文字,充其量是“心得”而已。

長詩《中國 我的中國》首先吸引我的,是詩人牛魚龍先生飽滿的激情。俗話說:“情到深處皆為詩。”牛魚龍先生的這首長詩,激情猶如澎湃的瀑布,奔瀉而下,充滿了對祖國無限熱愛的赤子之真情。談到情,可謂多矣,然而“真情”誠然稀少可貴,通篇長詩,無一點矯揉造作之態,故作呻吟之病,全然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心曲的潺潺傾拆,拳拳之心可見,忱沈之情感人。

其次,此詩的構思奇特,詩人以中國現代史的歷史畫面。讀詩時,腦海中展現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革命景觀,猶如置身於那催人淚下的可歌可泣的艱難歲月里,似乎聽到那震耳欲聾的號角聲,槍炮聲;看到那革命烈士一個一個“砍頭只當風吹帽”的英姿。詩人自然延展到改革開放年代的“創業艱難百戰多”的悲壯,使人聯想到:富裕生活,自由、民主氣氛,來得何等不易!從而也就會象詩人一樣高歌:“中國,我的中國” !這高歌中,就包含了過去的多少苦難和為《中國 我的中國》而奮鬥不息的豪情。請想,能激起讀者這種情懷的詩,怎能不算好詩呢?較之那些無病呻吟的“詩”,不知要強多少倍。

再其次,此詩的語言流暢,樸實,惜“字”如金。詩人牛魚龍,年齡不大,但是通篇詩作中,從語言到感情,都極富人民性。山東在漢的質樸和憨實在詩中忽而隱隱若現,忽而躍然紙上。

唐朝詩人白居易寫完一首詩,要讀給老太太聽,看她們聽不聽得懂,有不好懂的地方,毫不可惜地改掉。這已成為千古美談。我無意將“牛詩人”與“白詩人”相提並論。但寫的詩若使人朦朧,甚至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總不能算是好詩吧!牛魚龍先生的這首長詩,使人讀得懂,記得住,背得著,真正使人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之中蘊含真情,真情可貴,真情無價,真情亦是詩的靈魂。

時下,寫詩的人和讀詩的人,以十三億人的大國計,的確太少了。牛魚龍先生,在“詩的低迷時期”,向社會,向祖國,向人民貢獻出這么一篇好的長詩,使人興奮,令人寬慰。寫到此處,我不免要大聲疾呼一聲:“不是無人讀現代詩,而是好的現代詩太少了!”有詩興的人,不妨讀讀這篇長詩,說不定,能引發出千萬首這類好詩來。

“萬花開放才是春”,但願《中國 我的中國》這首詩的奇葩能引出更多的好詩來,共同吟唱一個詩的春天。這樣,只有這樣,才無愧於中國——我的中國現今一日等於二十年的偉大時代。

為 中 國 放 歌

—— 讀牛魚龍詩集《中國 我的中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所 研究員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 研究員  鄒藍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前高級項目官

深圳是一個工作節奏比較快,生存壓力比較大的地方。人們難以在深圳“詩意地”生存。但是,在深圳《金融早報》工作的山東籍青年詩人牛魚龍,在繁忙的採訪和編輯之作,居然能夠寫出一首足以匯成一本詩集的長詩《中國 我的中國》。除了在工作之外“躲進小樓成一統”,我想像不到他有什麼本事能變出時間來。身在多數民眾心情焦躁喧囂而渴望一夜致富的深圳萬丈紅塵中,魚龍作了心靜如水,象五柳先生所寫的那樣“心遠地自偏”,恐怕他再能也生髮不了詩意。

作為經歷了從三年餓肚子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由自然經濟社會向初步現代化社會過渡全過程的人,我由衷地為中國感到自豪。世界四大古文明,到現在只有我中華文明流傳至今。其他的,只是存在於歷史教科書和博物館之中。但是到改革開放之前,現存的唯一古老文明,也不過如風燭殘年的老人,在世界發展大潮中蹣跚前行。秦漢唐宋時代全球最強大的民族,到十九二十世紀被人稱為“東亞病夫”。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開始的改革開放,給古老的中華文明飲了青春泉,中國行以重新煥發青春,如鳳凰涅 一般。

魚龍有感於這樣一個令人興奮而實質上卻艱辛備至的過程,選取了自孫中山先生以來到改革開放全面發展時代的999個海內外傑出人物,用他們生命中的輝煌片斷來刻劃中國人近現代以來爭取現代化的奮爭。他們中有鄧小平,朱德,彭德懷,四行壯士,盧作孚,豐子愷,貝聿銘,王雲五,林巧稚,老舍,胡適,徐悲鴻,丁肇中……

更有許多在社會基層不為人知的名字。

魚龍是一個比較豐產的詩人。看來他對蘇聯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和其他詩人以形式來表現內容的詩歌題材也不陌生。我覺得他在詩的形式上作的嘗試,就是想有所新意;讓這部長詩的形式也能體現出特定的含義。比如,用2001行來表示2001年,56部分(段層),象徵中國是56個民族的大家庭,用90節表示自辛亥革命起到2001年的90年曆程……

牛魚龍是一個勤奮的詩人,在公眾、市場經濟和出版界越來越排斥詩人的年頭,他卻逆流而進,先後出版了《男人的黎明》、《男人的相思》、《男人的眼淚》等系列詩集。創作和抒發心靈的感受和激情,是他把握自己,以在這個變化動盪的世界上不迷失方向的定心樁。在深圳,他私人交往比較多的,多是文化人和有文化偏好的人。

魚龍的職業是編輯,表情常常是皺著眉頭的嚴肅。但是他的文筆倒是常常“出賣”他;他作為詩人的風格,不時顯露在他的特寫里,文筆和措辭都充滿詩人的熱情。

《中國 我的中國》是詩人牛魚龍獻給中國的發自他內心的謳歌。

2001/5/7

宏 偉 的 抒 情

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 副主任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副研究員 尹昌龍

長篇朗誦詩,或者長篇抒情詩,仿佛已經屬於一個過去的時代了。郭小川們、賀敬之們連同他們的激昂長詩,如今已成為懷舊的對象。而就在這樣一個對意義的懷疑乃至消解的年頭,牛魚龍的長詩《中國 我的中國》似乎是在給歷史也給詩歌,義無反顧地舉出了一個反證。他的宏偉的抒情氣象,強悍的抒情能力,雄辨地告訴了我們,這個時代存在著另一種書寫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又並非空穴來風,它只不過是對詩歌與歷史的記憶的延伸。

從大詩的寫作來講,歷史永遠是不可或缺的想像對象。寫詩與寫史行為的統一,暴露在《中國 我的中國》中的,就是這樣一種“囊括”的衝動。牛魚龍在詩中所設立的架構,象2001行詩、56個部分,80個“中國”起頭的結構、999個人物等等,說到究竟,無非就是對大歷史和大空間的寓設。這個苦心經營的“陰謀”,透露出的就是以詩寫史的頑強努力。這種努力讓他上了癮,以至於顯示出被寫在臉上的自戀,而自戀背後又是那種面對祖國母親而強加給自己的責任。而沒有這種責任所帶來的光榮而高尚的體驗,恐怕就不會有那種持續的抒情動力。儘管他在寫一個政黨、寫一個國家的歷史,然而正是由於他的由衷的抒情,而使我們聯想到超越於政治之上的、使承於歷史之中的高尚而偉大的事物與精神。沒有大歷史就沒有大精神,而沒有大精神,大歷史將毫無意義。

當然,僅僅是精神,還不足以使“歷史”再生。把大歷史的架構與大精神的抒發,建築於豐富的細節的書寫之上,這體現了牛魚龍的文學的身份與技術。沒有在長達6年時間裡對上億字書刊資料的收集與梳理,他寫出的“歷史”可能還只是空洞的架子。象詩中所寫的“中共蘇區軍事顧問/李德/為防李特拔槍射擊主席/緊緊抱住他的/那鐵一般的手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攻占黃平城後/得到的那張約一平方米大小的‘法文地圖’”、“送蔣介石舊裙上/題寫/‘願往沙場死’的愛國女志士/何香凝的憤怒”,等等,這些散布於歷史中的故事、細節與傳說,使牛魚龍寫出的“歷史”真實而飽滿,也使之遠離了我們所習見的那些政治宣傳品。歷史存在於細節中,而宏偉的抒情背後是近乎瑣細的敘事,這是《中國 我的中國》的值得讚賞的書寫技術。

同樣是寫歷史,但在詩家與史家的筆下又是兩種不同的路徑。史家關注的往往是所謂的歷史因果,而詩家所關注的往往是沉浮於歷史中的人物。講大歷史也好,講大精神也好,而在牛魚龍的想像中,都統一到對大人格的“排列”上,史詩的背後站立著的就是這樣一組大人格的群雕,一個光榮的“英雄譜系”。在他看來,沒有這些為信仰而奮鬥的戰士,為國家而犧牲的英雄,“歷史”就不可能發生。組成“中國”大歷史的,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的英雄故事。為寫作這首長詩,牛魚龍曾經“寫了1000多個人物計5000行詩”,這些人物從領袖到士兵,涉及各行各業,各層各界,“他們的酸甜苦辣、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獻身精神”,使歷史向人格生成。古來寫史就有“人物列傳”的寫法,而牛魚龍的大詩算是又一次的成功嘗試。

牛魚龍的《中國 我的中國》雖然已幾易其稿,但對精緻的追求又始終落實到抒發激情的要求上來,而正是這種激情,使這首長詩不僅是個人閱讀的文本,更是公眾朗誦的對象。她是真正的頌歌,是大苦痛與大歡樂交響的樂章。她傳唱出的崇高的信念與偉大的力量,將引領著我們不斷地前行。

無 限 詩 意 繪 人 生

—— 讀 《 中國 我的中國》

金融早報社社長、總編輯 房郁琴

牛魚龍同志在報刊工作崗位上,不斷有長篇新聞佳構的同時,又有大大小小的詩作連續奉獻給深圳經濟特區的讀者,奉獻給全國的讀者和朋友,我們有理由感謝他的勤奮和辛勞,讚賞和祝賀他的成績和成功。

牛魚龍同志是記者,編輯,又是作家,詩人,是一個大範疇的文化工作者。而文化的要旨就是超越。人類藉助文化超越自然,超越有限,超越此岸。人生超越了有限,就進入了無限的詩意境界。文詩同源或文詩一體,鑄成了同是記者,編輯,作家和詩人的牛魚龍,促成了他多方面的作品和成就。

新聞記者的事業或一般意義上的文化工作,必須要有詩意的觀照和詩人的情懷,這是自然的。新聞要準確地反映生活,就必須正確把握對象。而人們認識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理論的、哲學的、科學的、概念式的;另一種就是情感的、形象的、美學的、詩意的。社會由此有了兩種不同的世界觀體系,人們由此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一個既定的時空環境下,一個既有的文化氛圍中,生活樣式的豐富性及其變化的無限性,與人們即時觀照的有限性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新聞工作者不論有多么高的專業素養和文化底蘊,事件本身總有超越已知理論見解,甚至超越現有邏輯和語言的難以把握的東西,因而倉促成篇的新聞作品才往往有被稱為易碎品的遺憾。而一事在前,作者把握對象,擁抱生活的激情,就會取另一種方式,用美學的、情感的、詩意的形式,在直觀感悟中去領會、把握和反映生活的真理和奧妙,於是理性認知的闕如,恰成為詩的題目。牛魚龍同志在大批量大強度的新聞作品報導改革實踐的同時,時有詩情勃發、佳作疊出的經驗,印證了大哲學家維根斯坦“全部哲學應當像詩那樣來寫作”,以及亞里士多德“詩比歷史真實”的名言。

盼望牛魚龍有更多更好的詩作惠賜讀者朋友。

再 版 後 記

我是一頭永遠背負著“自由”爬行的蝸牛。也曾經寫道:“為什麼不放下/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但接著就反問自己:“是否遠征的他方/沒有一塊棲息地”。

有人說:“你是一個政治吹鼓手”。確實,我上學期間,主持校報、黑板報,乾團委工作,當過優秀團員和學生會“首領”,真正理想到將來也為共產主義而奮鬥;每天的日記、《毛澤東選集》讀後感、學習毛主席語錄心得,都足以證明學生時代的“一顆紅心”。但是,社會給了我無情的打擊。“吹鼓手”的夢,只能時常用文字來表達。

一直延續的生命沒想到在中國的“視窗”——深圳跨越了兩個世紀,似曾相識的感受激發起前所未有的熱情,一顆痴愛這塊熱土的良心,促成我再版《中國 我的中國》,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辰80周年,獻給既拋棄我又需要我的這個社會。

感謝前輩!感謝導師!感謝朋友!感謝讀者!感謝同仁!感謝自己!

給我來信吧,將您的建議、意見告訴我。我會垂首恭聽,並載入書中。

跋涉,是幸福的;艱難,是一種享受;無知,才是最痛苦的。我知道,我等待的前方還是等待,我渴望的目標還是渴望;我將永遠沿著求索之路走下去。用血,用汗,用淚,用手,用心去澆灌自己,去證明自己,去成功自己。以求融入這個社會,並成為其中“分子”,完美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牛魚龍

2001年5月18日於深圳

作者簡介

牛魚龍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父親是資深教師,酷愛文學創作、報導,家中藏書甚豐,所以,讀書、讓大人講故事、寫點“順口溜”等充實了他幼年的生活……現在,他仍然在“喝著自己的血汗”,獨自一個人勇往直前,搶占屬於生命的每一塊陣地。

12歲,他在《中國少年報》發表了《不能減少體育課》;小詩、小散文已經常被廣播、小報等選用;16歲,他在《青年詩人》月刊一次發表了2首詩歌;之後,在《山東文學》、《河北文學》、《人民日報》、《大眾日報》、《山東經濟報》、《中外詩星》等報刊發表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上百萬字。

著作有《男人的黎明》、《男人的紅豆》、《男人的眼淚》、《男人的相思》、《男人的風采》、《男人的太陽》、《毛澤東的魅力》、《毛澤東的幽默》、《毛澤東的策略》、《將軍之了,是罪犯還是人質》、《滄桑正道》、《我愛月光》、《憂樂中國》、《中國,我的中國》、《世紀深圳》等。

20世紀70年代末創辦“荷花詩社”(《詩刊》、《綠風》、《詩歌報》、《黃河詩報》、《鄉土詩人報》等報導),80年代,創辦“清照詩歌書屋”、“清照青年詩歌協會”等,油印《荷花詩刊》,組織詩歌筆會等活動,成就了不少的詩人、作家。

歷任:黃河詩報記者,鄉土詩人報副主編,塞上文譚副主編,市場經濟大觀首席編輯,金融早報副刊主編,經濟日報社中國花卉報記者,等。

兼任: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世界華文詩人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科學詩人協會理事,中國鄉土詩人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特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深港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等。

榮譽:《黑森林(組詩)》獲“首屆屈原杯詩歌大獎賽優勝獎”,《少女與浪子(組詩)》獲“首屆丁玲杯詩歌大獎賽一等獎”,《中南海(組詩)》獲“魯迅文學院筆會優秀作品獎”、《長征的毛澤東(組詩)》獲“中外詩星詩歌大獎賽一等獎”,《延安的毛澤東(組詩)》獲“陝西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00周年詩歌大獎賽一等獎”,《中國,我的中國(長篇朗誦詩)》獲中國民主建國會山東省委員會、山東文藝廣播電台、濟南人民廣播電台等“慶祝建黨80周年徵文比賽一等獎”(6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