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山龍裔集團

中國黃山龍裔集團

中國黃山龍裔集團,成立於2008年,主要從事休閒旅遊度假、現代文化藝術陵園開發與服務和工程基礎建設、園林建設、旅遊房地產開發三大產業。

黃山龍裔集團簡介

中國黃山龍裔集團成立於2008年,公司總部設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三口鎮風景湖畔,現有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120餘人。主要從事休閒旅遊度假、現代文化藝術陵園開發與服務和工程基礎建設、園林建設、旅遊房地產開發三大產業。
下轄黃山龍裔帝陵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安徽飛海置業有限公司、黃山龍裔公墓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三個子公司。集團公司三大項目的開發建設被列為黃山區“923”重點工程和黃山市“443”重點建設項目。

企業文化

龍裔宗旨:百年龍裔,福澤三生
龍裔目標:人生後花園、今世休閒谷、後人福澤地
龍裔目的:資源共享,發展共贏
龍裔使命:創造價值、回報客戶;實現價值、回報家人;增益心智、回報社會;累積財富、報效國家
龍裔理念:成功源於創新思路和創造價值
龍裔精神:自強不息,眾志成城
龍裔服務:客戶至上,親情服務
龍裔作風:和諧合作,開拓創新
龍裔戰略:以黃帝文化為載體,以旅遊服務為基礎,以公墓建設為切入點,以養生養老為紐帶,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整個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產業鏈!把龍裔打造成:旅遊觀光基地、殯葬改革示範基地、新農村建設示範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人文紀念基地、影視拍攝基地。

黃山龍裔集團項目規劃

龍裔陵園

黃山龍裔陵園位於黃山風景區軒轅峰東北麓夫子峰腳下,相傳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煉丹得道成仙。峰頂有石仙室,石仙座,傳為黃帝受胎息於容成子之所。後人曾經有詩云:“出世撐天北海東,黎明常見曙光紅。浮丘煮石成仙侶,黃帝吞丹跨玉龍……”黃山龍裔是世界雙遺產所在,占地3381.5畝。1985年由中國民革安徽省委員會與黃山市人民政府聯合興辦,是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僑辦、統戰部、民政部、中央民革等部門備案的一座華僑國際陵園。黃山龍裔陵園興辦以來,美籍台灣著名作家江南、著名華裔學者蘇光平、原中國籃球協會主席董守義、原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黃翔,以及原安徽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府等政要、知名人士、社會名流和僑胞百餘人在此長眠,現已成為獨特的“人文紀念園”。
2006年,龍裔陵園借鑑國內外著名公墓建設管理經驗,依據國家殯葬改革政策,對陵園重新規劃設計,確立了集休閒度假、旅遊觀光、人文紀念、愛國主義教育、新農村建設於一體,打造一座綠色生態文化藝術陵園的經營發展方向。黃山龍裔陵園在崛起,它以全新的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現代文化藝術欣賞品位,現代陵園建設模式,依託黃山優越的地理環境、獨特的自然風光、底蘊深厚的黃帝文化,書寫新的篇章。龍裔公墓周圍不僅遍布舉世無雙的山水風光,而且遍布典雅古樸的人文景觀。坐落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的黃山風景區腳下,向北是四大佛教名山之有“東南第一山”之稱的九華山;西南80公里是有“江南第一名山”之美譽的齊雲山;安徽最大的人工湖,被譽為“東方日內瓦”、“黃山情侶”的太平湖,距龍裔陵園僅20公里;有“中國畫裡鄉村”美譽的宏村和“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譽的西遞距黃山龍裔陵園僅40公里;距龍裔陵園僅60公里的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其凝聚了古徽州文化精華的棠樾牌坊、鮑家花園更讓人感嘆“黃山如此多嬌,引四海賓朋競折腰”!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便捷的交通線路更拉近了黃山與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距離,2010年11月18日,黃山進入高鐵時代,京福高鐵、黃杭高鐵和皖贛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建設正式步入施工。
整個陵園坐北朝南,依山面水。通過大門漫步園區,首先進入眼帘的是碧如翡翠占地600餘畝的風景湖。駐足湖畔舉目遠望,峰巒疊翠,鬱鬱蔥蔥;黃山諸峰,雲霧裊裊,若隱若現。真謂景觀如畫,風水天成之仙境。陵園背靠茂林修竹的回龍山,左扶鳳形山,右搭虎抱山,南臨風景湖,湖前有金山、錢山,猶如二龜來朝,氣勢非凡。各個園區內古樹參天,鬱鬱蔥蔥,各種景致錯落其中,或典雅別致,或沉渾雄厚。山水相間、人景相融,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給人一種遠離塵囂恍然世外仙源之感。人生百年之後,能在這裡伴著青山綠水奇松修竹長眠,亦可謂生命之大欣慰矣!
居此鍾靈毓秀之地,龍裔陵園的定位絕不僅僅是一個安息先賢的墓地,而是將目光放在一百年甚至五百年以後,從惠及當代,澤被後世的高度來回顧。我們要建造的是一個人文藝術的陵園,一個集旅遊觀光、人文紀念、愛國主義教育諸多功能為一體的,具備崇高藝術品位的綠色生態景觀公園。她將是整個黃山地區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組成部分之一。一百年或者五百年以後,讓後世子孫們仍然能夠在倘徉山水秀美之際,撫碑憑弔、追思緬懷今日祖先諸賢為中華復興不惜奮鬥的足跡!如此方不辜負黃山景致之壯美,徽州人傑之俊秀;真如此,也才不辜負我輩今日殫精竭慮創建之苦心!

"黃海仙都"風景區概括

黃海仙都風景區位於“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黃山風景區東麓,東臨103省道,西接黃山七十二峰中的夫子峰和軒轅峰。風景區總占地面積七千餘畝,包括陵園用地三千餘畝,旅遊用地和新農村建設用地三千餘畝,休閒度假用地一千餘畝以及六百餘畝的天然風景湖。整個風景區做北朝南、依山傍水,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氣勢非凡。中國黃山龍裔集團勢將黃海仙都風景區打造成集:休閒旅遊、養生度假、生命紀念、新農村建設以及影視拍攝基地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風景區。

養生養老

國際度假休閒養老養生會所為黃山帝陵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重要項目之一。黃山龍裔帝陵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於2010年12月18日榮獲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社會養老工作委員會(CSAS)授予的“社會養老示範基地”殊榮。我公司的國際度假休閒養老養生會所集護理養生、度假、休閒旅遊為一體,以“孝文化”“孝倫理觀”為主導,積極倡導“愛老、敬老、養老”中華美德,以“尊重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照顧老年人”的赤誠孝心,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善終”,打造成特色的老年人服務“銀色基地”。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發揚中華文化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推廣先進的社會養老模式,探討重要的社會養老議題,探索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推進建立社會養老產業合作平台,引導社會養老行業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養老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以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以為國家排憂,為社會解難,為老人解愁的社會責任感,推動我國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以軒轅峰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現代化設施、更人性化服務理念,為老年人提供“更健康的環境,更高品質的生活,更好延年益壽的養身之地”,以“生態型、高品質、社交化、養生養心、星級酒店式養老生活”全新養老理念,為大力推進社會養老“銀髮產業”、“民生工程”的建設,為構築和諧社會提供養老支持,加快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壯大我國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截止200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到達1.67億,占全國人口的1/8,約占世界老齡人口的1/5,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齡人口過億的國家,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已達1899萬,占老年總人口數的11.4%。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2010年9月10日發布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後的30年裡,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出現加速發展態勢,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整體而言,在21世紀剩下的90餘年裡,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將一直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
黃山龍裔帝陵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6月1日,現有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120餘人。主要從事養生養老、休閒度假、旅遊、現代文化藝術陵園開發建設經營管理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茶園基地等項目,公司所經建設設的項目被列為黃山區“923”重點工程和黃山市“443”重點建設項目。公司“黃海仙都”項目規劃占地約7235畝,養生養老一千餘畝,休閒度假3千餘畝,文化藝術陵園3千餘畝,按育生、養生、往生的輪迴理念指示整個項目建設及經營管理。現已投資約9千萬元,打造道路交通及基礎設施。約6千萬修建文化藝術陵園,約2千萬修建第一期老年公寓,建好的公寓建築面積16800平方,約560張床位,配套設施完成後,可同時面向社會服務。公司規劃在2011年開始修建第二期公寓工程,預計建築面積在3萬平方以上。設計床位約1200張左右,建成後將同時服務於泛長江三角地區,以解決周邊城市社會養老問題,也能夠造福一方,帶動當地百姓走向致富道路。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國家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本公司結合國家的發展規劃,根據公司所處地區的土地環境和資源優勢,為未來的當地村民所建設的安居基地。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的規劃思路,不只在物質上提供最佳的空間環境,還推出與空間相適應的地區產業規劃,以此提高當地農民收入,改變經濟產業結構,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推動整體項目的實施作用,力圖作為安徽省甚至全國的新農村建設示範區。
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區規劃巧應地勢,合理分區。濱水部分作為公共的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作為集體共有,臨山為高品質住區。利用依山傍水的優越地理位置為住戶提供優異的視覺效果與良好的空間環境。根據住戶的特點,規劃以兩到三層的別墅式建築為主。建築風格吸取當地徽派建築特色:黑白灰色彩構成、特殊的馬頭牆以及傳統的院落空間組織。區域除了考慮安置內外夫子村當地村民以外,還規劃有部分對外租賃式別墅與農家旅店一樣為旅客提供不同的度假產品選擇。
濱河商業強調時代性與地區性,業態以為旅遊服務的餐飲、農土特產等為主,其為集體共有利潤按照村社根據實際分配,不得私人占有。

生態茶園

茶文化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中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品茶園區位於金山與錢山兩峰之間,利用現存的大量茶園作為 “品茗、思靜”為特色的生態休閒區。
生態茶園區北部依照現狀山勢形成特色的梯田式茶園觀光區,層層疊落的茶園梯田成為一大特色景觀。在茶園與竹林內部設計旅遊棧道,局部設定亭台、小屋為旅客提供休憩與品茗的最佳場所。為了滿足遊客的多樣化需求,在基地的山坳平坦處設計高規格品茗公館,作為商務辦公、商務會議、旅遊度假之用,提升旅遊品質。
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為此,在品茗區推薦了茶園特色項目,包括:【中華茶文化展示】夫子峰(黃海仙都)風景區盛產黃山毛峰,亦產有中華十大名茶之一的猴魁。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下可以對中華茶文化進行最為生動的展示。在室內可以通過實物的方式對古代茶具進行展示,對各種名茶進行展覽,亦可通過影像的方式對茶藝、茶道文化進行播映;在室外可以設定景觀小品、雕塑、實物等方式讓旅遊者在視、聽、味覺上都得到對茶文化的切身體驗。【制茶活動體驗】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但是對茶的製作過程了解的人卻鳳毛麟角。藉助當地特有的產茶基地可以組織旅遊者進行茶的製作體驗。從採茶、炒茶到泡茶整個工序的現場體驗,將使遊人得到極大的樂趣,同時對中華茶文化的傳播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農產品採摘】除了特有的茶以外,地區未來規劃有大片果樹園,果樹按照其不同的成熟季節進行分類種植,可以組織一些水果採摘節等活動,還可以進行挖竹筍等有趣的農家特色體驗活動,讓旅遊者遠離都市的喧囂沉浸於原生態的平和與快樂。

帝陵旅遊開發旅遊景觀簡介 :

地處龍的傳人祖先軒轅黃帝登山故地黃山區三口鄉風景湖北岸“緣龍界”——“中國黃山龍裔公墓”八個金字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的親書。那座高大莊嚴的墓門坊頂端相對而視,躍躍欲飛雙龍橫匾背部寫的“永餐磬香”字跡,六角風兮兩柱上刻金對聯:“軒轅悟道乘龍去,赤子歸根駕鶴來。”以及那九曲迴廊式的墓道,那“蓬萊三島”誘人的光環,真宛如置身於美麗傳說之仙境。 據《黃山志》記載:“上古時代,軒轅黃帝曾攜同丞相容成子,浮丘公南下黔山,採藥煉丹,修道求仙,經歷八甲480年得道,乘龍升天。唐中興皇帝李隆基乃天寶六年(747)六月十七日,改黔山為黃山。
那山色如畫,風水天成,恍若仙境的風景湖(又名夫子湖)北岸,來龍山嬌若游龍,黃山龍裔公墓建在此山。是民革安徽省委於一九八七年春協辦的。墓地五百多畝,背山面水,座南朝北,整體扁型。包括龍裔、永安、萬國三個山莊。莊莊皆依自然山勢脈理,修成梯狀。每梯綠蔭鋪地,松柏常青,四季花卉盛開,望之宛如一條條綿帶系在龍身上。
三個山莊的位置是龍裔居中,“龍裔山莊”碑背面刻寫了華僑黃葉村先生題書的“葉落歸根”四個大字。在一座座造型古樸典雅的墓地,有亭式、台式、廳式、多級式、宗教式、地宮式、花園式、林園式;建築大都用名貴的大理石、花崗岩、青石、水磨石、漢白玉、玻璃瓦、金屬板、裝飾面磚、陶瓷等材料精心建造而成。龍裔公墓的主要殯葬對象為華居各國的中國籍同胞、居住香港、澳門、台灣同胞、外籍華僑、華商、港澳台灣和外籍華人在大陸的親屬。生前曾任美國德克薩斯州倫敦大學教授的著名學者蘇光平先生及父親、祖父、三代都葬於龍裔山莊。美國籍華僑胡占琴、加拿大籍華僑王鑑明先生,僑居美國的於訓南先生將其父母的骨灰盒送往龍裔安葬。生前曾任中國第一屆國際奧林匹克籃球協會主席的董守義先生、台灣著名小說家劉宜良江南先生的骨灰也都安葬在此。還有黃翔將軍、段輝亮、汪則之先生及安徽省副省長桂林棲同志、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醒聲同志也都長眠在龍裔公墓。健在的安徽省藝術學校教授陸敏生也安置了壽墓。這是海內外赤子的戀鄉之情,葉落歸根之意,就是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拳拳之心的真實表達。
近年來,拜鍻龍裔公墓,遊覽“高峽平湖”夫子山、神仙洞等十一處佳景,接待海內外遊客8萬多人次,創匯60多萬元。《安徽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電視台、安徽電視台等相繼報導。在民革中央副主席李_騮等一行於九三年、九四年兩次光臨,深表關注,趙朴初老前輩題書並寄予無限希望! 中國黃山龍裔公墓闢作海外龍的傳人,落葉歸根之處,使我國同胞百年以後,與祖先一道,與家鄉兄弟一道,共享天倫之樂! 
夫子山旅遊項目簡介:
紫雲溪:神龜望山;九龍戲水;黃山臥佛;夫子峰;夫子湖;御林松;葫蘆池;仙女戲水;跳水台;姐妹松;熊貓吃草;玉璽石;麟趾橋;青龍潭;金龍潭;金魚潭;七彩池;千年古楓;福固寺;江南杉;送子橋;石屋;老鷹抓雞;撐腰石;轉身洞; 瞭望石 ;鼠尾峰;仙女梳妝;神蛙望天河 仙道洞;八戒長眠 挾身洞;簡默洞天;仙水池;神仙洞。
夫子湖(又名風景湖)
從黃山北麓的三口鄉3公里就到汪家橋附近的海拔760米高夫子峰與海拔1644米高軒轅峰高峽平湖——夫子湖。這是七十年代三口鄉人民開發的風景水庫,蓄水量五萬多方,建發電站兩座,開渠引水3公里,確保14000農田旱澇保收。湖東南是“龍裔小花果山”。這是黃山區政協副主席、高級農藝師李傑生輔導汪家橋村方家棚在三年前,六畝茶園梯坡上,茶園科研間育800多株桃杏李等經果林,95年桂果1300多斤,梨花綠茶翠林,別致境界。湖北岸是華僑黃山龍裔公墓聖地。因湖區景觀絕佳,恍若仙境,又名風景湖。
觀音老母
黃山神仙洞中,原供有觀音大士象,歷經毀旦,一九三年三口鄉汪家橋村邊開發邊開放,重新安位觀音菩薩泥金塑像,栩栩如生,如聞鼻息,慈眉善目,每年每逢農曆二月、六月、九月、十九月,各地善男信女登上神仙洞沿途燒香拜拂,“咚咚叭叭”十分興旺。
黃山後海------夫子山景觀
從黃山區乘車19公里到三口鄉,又跨上綠樹成蔭的龍裔公路遊覽了3公里到天然畫廊的汪家橋村,人造“高峽”的夫子湖,湖北岸“緣龍界”華僑龍裔公墓佳景,步行到蔣家,可覽“太白書院”舊址,問余亭,大戰馬,跑馬崗,池馬池,翡翠池,黃帝坑等名勝古蹟,前走一段路就黃山夫子峰下的夫子山。或從輔村出發,越浮嶺或從新公路繞金橋<耿城鄉府所在地>至溝村,再行經松山寺前,巷裡、汪家橋、洞子嶺、風景湖共20里至夫子山。
夫子山是一個風光明媚的小山村,村前有一座夫子峰,峰頂如塔,與軒轅峰遙遙相對,峰下有風洞、龍泉奇洞、夫子洞、南陽亭諸名勝。村旁有一條靜靜的山河,兩岸峰巒秀麗如畫,人們在兩山峰“高峽”中建築了一座風景湖,湖水澄碧倒映千峰,給黃山後海風光錦上添花。
黃山奇洞之冠的神仙洞,位於黃山東北面的軒轅峰腰,古人曾把它描繪得超凡脫俗,神奇異常。
神仙洞,又名仙人洞。它實際上是嵌在軒轅峰頂右側的一個石窟。其洞深約五丈,高約二丈,寬約九尺。洞額刻有“簡默洞天”四字。傳說,是軒轅黃帝的丞相容成子所書。洞外雖是懸崖峭壁,下臨莫測,但有石欄扶護,安全無懼。洞中香案上,供有觀音大士像,故名大士洞。裡面緊靠石壁處還有一橢圓形水池,直徑為二尺,深一尺五左右,其水清涼,終年不沽。洞後石壁上復有一洞與外相通,人不能進,但有風吹入,清爽宜人。傳說,此風終年不息,冬暖夏涼,乃神仙所送。專供觀音菩薩享用。洞左側,掛著“天地感應”的金子橫匾,這是哈爾濱市某總經理經濟師張喜,九五年五月專程敬贈的。洞前額頂還有一洞,光滑橢圓,直通藍天,光線直射進來,酷似獅子眼。爬上小平台,置身半空之中,視野無比開闊。前面景色層層映入眼帘,愈看愈廣,愈思愈奇,腳下夫子山別開生面,煥然一新。遠眺九華山卓秀和長江如帶,遠覽太平湖縮影和麻川河畔小平原村莊錯落,清秀宜人,繁星點點,自成畫卷。這正是別有一致。
龍裔景觀多,“平湖”高峽中,南抱黃山緊;北抬九華峰;神洞觀音靈,福固佛寺盛;近瞰太平湖,遠攬長江景;“雙龍”騰麻河,茶林花果屏;野豬山雞叫,四聲杜鵑鳴。
九龍戲水
從夫子山沿溪流而上,看那飛珠濺玉的瀑布,尤為逗人喜愛的還有九道清流白珠環抱古剎,如九條白龍飛馳而下,然而在福固寺前匯合,一瀉千里,奔向萬里長江。
麟趾橋
從夫子山沿紫雲溪而上,溪河上有兩道拱形石橋,如一對飛虹落在溪上。上面二道橋則重新橋,又名運子橋;下面一道麟趾橋,因其趾酷似麒麟趾而得名。傳說,古時,一對夫妻過著無子女憂愁生活。男子患不孕之症,求神拜仙。一天妻子甜睡做了個美夢,軒轅峰上有一麒麟化為美人送子上門,不久便生育一娃,從今過著康樂生活。
青龍潭
從九龍戲水,跳水台順紫雲溪,細細遊覽青雲潭,看那天青青,水青青,山環抱,樹相映。鷹在溪底靜靜飛,魚兒排隊慢慢行,水清如鏡,游魚可數。姑娘颯爽英姿嬌,情哥輕捷笑語飄。清清峰下水,形神逼真恰似嬌龍漫遊潭。
烏龜石
出夫子山村不遠,有塊巨石叫“烏龜望山”。其頭伸出,其爪欲行,昂首山上,極為形似。據說,南陽亭諸名勝。
石屋
看完“軒轅古剎”(清朝光緒改名福固寺),走向重新橋(運子橋)橋頭路旁,有觀音娘娘神案石屋和土地石廟。這裡流水叮冬,百鳥對鳴,重巒環抱,古雅幽深。古今繼往,遊人敬香後,由此過運子橋步步高攀登上神仙洞。
二道橋(即重新橋,又名運子橋)
運子橋座落在福固寺前處,和石屋相依,是登山到神仙洞的要道。傳說,古時有一美貌婦女久婚不育,上神仙洞敬香許願,感動了送子娘娘。一天,夫婦倆上街,幸遇送子娘把她的八個仙子化變八個桃子,送了幾個桃子給他倆,其妻回家服下一個甜桃,後來便生下一個胖娃娃。夫婦重新修橋,得名叫運子橋。
天池
飽覽夫子峰與軒轅峰高峽中翡翠池水,別有一番大自然的風韻.早上,千山初醒,朝雲出蚰,在青青的池水中,乳白色的雲紗飄遊山腰,像仙娥在池畔輕輕起舞;傍晚,夕陽映照重巒,霞光傾瀉萬山池水,太陽落山,霞光消褪,在暮色降臨山水景致,峰顛與天池卻凝聚一片彩霞,經久不滅。
轉身洞
從福固寺、重興橋,攀登五里多的古道崎嶇,遠看到夫子峰上奇奇,“老鷹抓雞”,鷹爪厲咀,向前躍試,雞慌萬狀,縮成一團。觀之極為神似。便是“轉身洞”,洞內階上了一半便要轉身朝另一方向步步攀登,故名“轉身洞”。繼續登上?是仙道洞、卡身洞(狹身洞)仙道洞、狹身洞(卡身洞)穿過轉身洞前往20餘米再望“仙道洞”,不僅感到天地更加開朗,而且勝景奇爭,千姿百態。正面那座無名山峰密林覆蓋,蒼翠蔥蔥,妝若仙女梳妝,尤為靈動人。峰右下方,有巧石如青蛙端坐,面對裂縫,似欲一躍而過,形神兼備,叫“神蛙望天河”。其右還有一座孤峰恰似豬八戒吃包喝足,靠在椅上睡大覺。只見它兩耳下垂,雙眼緊閉,長咀微張,四蹄撐開,情態逼真可愛。高登二里路,即到狹身洞,一片巨石貼在岩壁上形成狹穿的石縫,遊人來往須身穿縫而過,路縫峭壁伸向神仙洞。

聯繫方式及地址: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三口鎮風景湖邊

歷史沿革

龍裔陵園是1985年由中國民革安徽委員會與黃山市人民政府聯合興辦,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報國務院僑辦、統戰部、民政部、民革中央等部門備案的一座華僑國際公墓。趙朴初先生為止提名——中國黃山龍裔公墓。
1987年經安徽省民政廳批准對外經營,具有工商、稅務、物價資質的經營性永久公墓,中國殯葬協會會員單位。
龍裔公墓位於“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黃山風景區東麓,西接72峰中的夫子峰和軒轅峰,前臨綠水如茵的風景湖,占地1000餘畝,風水極佳。2006年,公墓管理處借鑑國內著名公墓管理經營,秉承“百年龍裔,福澤三生”的宗旨。
依據國家殯葬改革的相關政策對園區重新規劃設計,依託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風光,柔和現代殯葬理念,以環保、自然、溫馨、聖神、藝術、紀念為主旨,為有識之士打造集休閒旅遊度假為一體的高品位、高價值的綠色生態文化藝術陵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