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北京地處中國華北地區,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河流]、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岭,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下轄16個市轄區。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32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4萬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建制沿革

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
早在西周初年, 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後燕和北魏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627年),幽州劃歸河北道。後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區)與遼戰鬥,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大蒙古國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嘉定八年(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定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Khanbalik,意為“汗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也就是元大都。元大都成為全中國的交通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乾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從這一時期起,北京成為中國的首都。

由皇家普魯士軍火協會製圖部門繪製的詳細北京地圖 由皇家普魯士軍火協會製圖部門繪製的詳細北京地圖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如今的北京也從此得名。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時期,北京還曾一度降為行在,京師復為南京應天府。

明清時設定順天府管轄首都地區,地位與今日的北京市類似,但管轄面積不同。

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也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清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並簽訂《北京條約》。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打進北京,大量文物被侵略軍和壞民劫掠。1901年在京與十一個國家簽署了《辛丑條約》。

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占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範圍規格與順天府大致相同,直轄於中央政府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占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軍隊宣布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收北京,並重新更名為北平。北平市所轄範圍較之前順天府、京兆地方及今日北京市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區、東城區全境,朝陽區大部、海淀區南半部、石景山區南部和豐臺區北半部。

1949年1月,在原國民黨時期20個區的基礎上臨時劃定32個區,4月將32個區合併為26個區,6月接管任務完成後調整為20個區。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定,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投向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北京和平解放。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1952年,北京市由華北行政委員會領導。7月,將河北省宛平縣全部及房山、良鄉2縣部分地區劃歸北京市。

1956年~1958年間,將河北省昌平、良鄉、房山、大興、通縣、順義、平谷、密雲、懷柔、延慶等縣劃歸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區域。

北京 北京
1956年3月9日,撤銷昌平縣,將昌平縣所屬行政區域(高麗營鎮除外)劃歸北京市,並命名為昌平區。將河北省通縣所屬的金盞、長店、北皋、孫河、崔各莊、上新堡、前葦溝等7個鄉歸北京市。

1958年3月,河北省通縣專區所屬通縣、順義、大興、良鄉、房山等5縣及通州市劃入北京市。其後撤銷西單、西四兩區,合併設立西城區;撤銷東單、東四二區,合併設立東城區;撤銷前門區,併入崇文、宣武二區;東郊區改名為朝陽區;撤銷石景山區,分別劃歸豐臺區、海淀區和門頭溝區;京西礦區改名為門頭溝區;撤銷通縣和通州市,合併設立通州區;撤銷良鄉、房山二區,合併設立周口店區;撤銷大興縣,改為大興區;撤銷南苑區,劃歸朝陽區、豐臺區和大興區;撤銷順義縣,改為順義區。

1958年10月,河北省所屬懷柔、密雲、平谷、延慶4縣劃入北京市。

1960年1月7日,撤銷昌平區,恢復昌平縣;撤銷順義區,恢復順義縣;撤銷通州區,恢復通縣;撤銷大興區,恢復大興縣;撤銷周口店區,恢復房山縣。至1960年底,北京市下轄東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陽、豐臺、門頭溝等8區和昌平、延慶、懷柔、密雲、順義、平谷、通縣、大興、房山等9縣。

北京“撤縣設區”歷程圖 北京“撤縣設區”歷程圖
1967年8月7日,撤銷石景山辦事處,設立石景山區。

1980年10月20日,設立燕山區。

1986年11月11日,撤銷房山縣燕山區,設立房山區。以原房山縣和燕山區的行政區域為房山區的行政區域。

1997年4月29日,經國務院(國函[1997]30號)批准,同意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以原通縣的行政區域為通州區的行政區。

1998年3月3日,經國務院(國函[1998]17號)批准撤銷順義縣,設立北京市順義區,以原順義縣的行政區域為順義區的行政區域。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
1999年9月16日,北京市撤銷昌平縣,設立昌平區。

2001年3月2日,北京市撤銷大興縣,設立大興區。

2002年2月7日,北京市撤銷懷柔、平谷兩縣,設立北京市懷柔區、平谷區。

2010年7月1日,北京市撤銷原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撤銷北京市原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

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撤銷密雲、延慶兩縣,設立北京市密雲區延慶區。至此,北京告別縣治時代。

建都朝代 

朝代(時期)位置
春秋戰國 ·薊國 北京廣安門外
春秋戰國 ·燕國 房山區琉璃河鎮,一說北京廣安門外
北京廣安門外
北京廣安門外
北京
北京
北京
中華帝國 北京
中華民國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

行政區劃

北京區劃圖北京區劃圖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下轄東城區、 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16個市轄區,共147個街道、38個鄉和144個鎮。
行政區面積郵政編碼政府駐地
東城區
42平方千米100010景山街道
西城區51平方千米100032金融街街道
朝陽區471平方千米100020朝外街道
豐臺區
304平方千米100071豐臺街道
石景山區86平方千米100043魯谷街道
海淀區
431平方千米100089海淀街道
順義區1021平方千米101300勝利街道
通州區906平方千米101100北苑街道
大興區
1036平方千米102600興豐街道
房山區2019平方千米102488拱辰街道
門頭溝區1451平方千米102300大峪街道
昌平區1344平方千米102200城北街道
平谷區
950平方千米101200濱河街道
密雲區2229平方千米101500鼓樓街道
懷柔區2123平方千米101400龍山街道
延慶區
1994平方千米102100儒林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

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

地形地貌

北京的地形和河流 北京的地形和河流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氣候環境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太陽輻射量全年平均為112~136千卡/厘米。兩個高值區分別分布在延慶盆地及密雲縣西北部至懷柔東部一帶,年輻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區位於房山區的霞雲嶺附近,年輻射量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800小時之間。最大值在延慶縣和古北口,為2800小時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雲嶺,日照為2063小時。夏季正當雨季,日照時數減少,月日照在230小時左右;秋季日照時數雖沒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時;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時數最少季節,月日照不足200小時,一般在170~190小時。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十三陵水庫 十三陵水庫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東貫穿五大水系:拒馬河水系、 永定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在海河匯入渤海(薊運河除外)。

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北京市有水庫85座,其中大型水庫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海子水庫。

北京市地下水多年平均補給量約為29.21億立方米,平均年可開採量約24~25億立方米。一次性天然水資源年平均總量為55.21億立方米。

2013年北京市總用水量35.3億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1.4%。其中,生活用水14.5億立方米,增長4.3%;工業用水5.6億立方米,下降3.4%;農業用水12億立方米,下降3.2%。

礦產資源

2013年北京已發現的礦種共67種,礦床、礦點產地476處,列入國家儲量表的礦種44種,其中:能源礦產2種;黑色金屬礦產4種,有色金屬、貴金屬及分散元素礦產11種;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5種;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15種。共有產地300處,其中黑色金屬產地49處,有色金屬產地35處,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產地43處,化工原料非金屬產地68處,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產地75處,煤炭產地30處。

植物資源

北京市地帶性植被類型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並間有溫性針葉林的分布。

大部分平原地區已成為農田和城鎮,只在河岸兩旁局部窪地發育著以蘆葦、香蒲、慈菇等為主的窪生植被,但多數窪地已被開闢為魚塘,在擱荒地及田埂、路旁多雜草;湖泊,水塘中發育著沉水和浮葉的水生植被。

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帶表性的植被類型是栓皮櫟林、櫟林、油松林和側柏林。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森林覆蓋率增大,其下部以遼東櫟林為主,海拔1000米至1800~2000米,樺樹增多,在森林群落破壞嚴重的地段,為二色胡枝子、榛屬、繡線菊屬占優勢的灌叢。海拔1800~1900米以上的山頂生長著山地雜類草草甸。

動物資源

北京地區的動物區系有屬於蒙新區東部草原、長白山地、松遼平原的區系成分,也有東洋界季風區、長江南北的動物區系成分,故北京的動物區系有由古北界向東洋界過渡的動物區系特徵。截至2009年,此動物區系中有獸類約40種,鳥類約220種,爬行動物16種,兩棲動物7種,魚類60種。

人口

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6.5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764.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5.5%。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863.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6.5%。常住人口出生率8.24‰,死亡率5.58‰,自然增長率2.66‰。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13人,比上年末減少10人 。

北京市是中國第一個齊聚56個民族的城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漢族人口1881.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80.1萬人,各少數民族人口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和土家族,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0.2%。其中,滿族人口最多,為33.6萬人,占41.9%;其次是回族人口,為24.9萬人,占31.1%;蒙古族、朝鮮族和土家族人口分別為7.7萬人、3.7萬人和2.4萬人,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的比重分別為9.6%、4.7%和2.9%。

政治

現任北京市黨政領導(截止2018年9月)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書記蔡奇
副書記陳吉寧
市委常委張延昆林克慶杜飛進魏小東、崔述強、齊靜、姜勇、陳雍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李偉
副主任劉偉、龐麗娟、閆傲霜、李穎津、張清、侯君舒
秘書長劉雲廣
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吉寧
副市長 張建東、隋振江、殷勇、盧彥、楊斌、王紅、林克慶、張家明  
秘書長靳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主席吉林
副主席楊藝文、程紅、李偉、牛青山、林撫生、於魯明、劉忠范、陳軍、燕瑛
秘書長嚴力強

經濟

綜合

首都國際機場首都國際機場
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3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8.7億元,下降2.3%;第二產業增加值5647.7億元,增長4.2%;第三產業增加值24553.6億元,增長7.3%。三次產業構成由上年的0.4:19.0:80.6,變化為0.4:18.6:81.0。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4萬元。 2018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85.9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增值稅1793億元,增長8.1%;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為1287.7億元和728.5億元,分別增長4.7%和13.3%。 2017年,北京市連續三年位居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榜首。 截至2016年底,北京政府性債務餘額4052.80億元(人民幣)。

第一產業

北京北京
2018年,全市農業觀光園1172個,實現總收入27.3億元。民俗旅遊實際經營戶7783戶,實現總收入13億元。設施農業和種業分別實現收入51.7億元和12.4億元。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6.8億元,下降3.7%。其中,在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拉動下,林業產值增長61.7%。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46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6.4%;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和3.7%;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9%和7.8%。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18876.7億元,增長3.7%。其中,內銷產值17654.8億元,增長2.6%;出口交貨值1221.9億元,增長21.0%。建築業: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93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在本市完成3111.7億元,增長5.3%;在外埠完成7828億元,增長15.4%。本年新簽契約額16009.3億元,增長3.2%。

第三產業

北京夜景 北京夜景
存貸款:
201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157092.2億元,比年初增加13376億元。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70483.7億元,比年初增加7191.4億元。 證券:2018年,全年證券交易額911465.7億元,比上年下降8.9%。其中,股票交易額149887億元,下降23.0%;基金交易額25144.4億元,增長13.7%。  保險:2018年,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793.3億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22.7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370.7億元。全年各類保險賠付支出629.4億元,增長8.9%。其中,財產險賠付245.9億元,人身險賠付383.5億元。 市場消費:2018年,全年實現市場總消費額25405.9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服務性消費額13658.2億元,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7.7億元,增長2.7%,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2632.9億元,增長10.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4%。 批發和零售:2018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購進額63982.6億元,比上年增長1.8%;銷售額69467.1億元,增長1.9%。其中,批發業實現銷售額57383.1億元,增長0.9%。 對外經濟:2018全年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27182.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出口4878.5億元,增長23.0%;進口22303.9億元,增長24.1%。全年吸收契約外資418.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6%。實際利用外資173.1億美元,下降28.9%。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占26.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15.7%,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占13.9%,房地產業占11.2%。全年境外投資中方實際投資額7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5%。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40億美元,下降0.8%。對外勞務合作人員實際收入1.9億美元,增長20.1%。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2018年末共有衛生機構11100個,比上年末增加114個;其中醫院736個。醫療機構共有床位12.4萬張,增加0.3萬張;其中醫院11.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達到28.2萬人,增加0.5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9萬人,註冊護士12.4萬人。醫療機構總診療2475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全年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28.9/10萬,死亡率0.66/10萬。嬰兒死亡率2.15‰,孕產婦死亡率10.64/10萬。

科學技術

2018全年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1.1萬件和12.3萬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3.6%和15.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10.9萬件和4.8萬件,分別增長10.0%和3.9%;有效發明專利24.1萬件,增長17.5%。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契約82486項,增長1.5%;技術契約成交總額4957.8億元,增長10.5%。

體育事業

國家體育場 國家體育場
北京市曾舉辦第一、二、三、四、七屆全國運動會,1990年北京亞運會、第二十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2008年北京殘奧會、2014國際泳聯水上芭蕾大獎賽。北京獲得了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2009年北京市共有體育場館共有6149個。主要場館: 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工人體育場、五棵松體育館、國家網球中心、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首都體育館、北京大學生體育館、奧體中心體育館、北京射擊館、豐臺壘球場、月壇體育館。 2018年全市運動員共獲得國際性比賽獎牌47枚,其中金牌24枚,銀牌15枚。獲得全國性比賽獎牌159枚,其中金牌50枚,銀牌43枚。

文化事業

2018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24個,總藏量6701.2萬冊;檔案館18個,館藏案卷868.7萬卷件;博物館179個,其中免費開放82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20個。北京地區登記在冊的報刊總量3491種;出版社239家;網際網路出版服務單位350家;出版物發行單位7922家;全年引進出版物著作權9488件,著作權(著作權)登記92萬件。年末有線電視註冊用戶為593.2萬戶,其中高清互動數位電視用戶524.7萬戶。北京地區27條院線238家影院,共放映電影309.5萬場,觀眾7644.7萬人次,票房收入35億元。全年製作電視劇51部2325集,電視卡通片16部5196分鐘,電影410部。

人民生活

中央電視台新址中央電視台新址
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2361元,比上年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6.3%。從四項收入構成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7687元,增長7.0%;人均經營淨收入1201元,下降14.7%;人均財產淨收入10612元,增長14.0%;人均轉移淨收入12861元,增長13.8%。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39843元,比上年增長6.5%。

社會保障

中央電視台新址中央電視台新址
2018年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1591.5萬人、1628.9萬人、1240.7萬人、1187萬人和1104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77.2萬人、59.7萬人、70.5萬人、69.1萬人和68.8萬人。2018年末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障的人數為20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390.8萬人。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6.7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3.7萬人。2018年末各類收養性單位702家,床位16萬張,年末在院人數9.5萬人。建立各種社區服務機構1198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03個。

教育事業

2018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7萬人,在學研究生33.6萬人,畢業生8.7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15.6萬人,在校生58.1萬人,畢業生14.7萬人。全市成人本專科招生5.5萬人,在校生14.4萬人,畢業生6萬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4.7萬人,在校生15.5萬人,畢業生5.1萬人。普通國中招生10.1萬人,在校生27.9萬人,畢業生7萬人。普通國小招生18.4萬人,在校生91.3萬人,畢業生12.5萬人。幼稚園入園幼兒16.5萬人,在園幼兒45.1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學校)招生2.5萬人,在校生9.1萬人,畢業生3.8萬人。特殊教育招生998人,在校生6407人,畢業生1453人。全市共有民辦高校16所,在校學生5.8萬人。民辦中等教育118所,在校學生3.2萬人。民辦國小56所,在校學生4.6萬人。民辦幼稚園701所,在園幼兒16.6萬人。 基礎教育 北京國小
著名國小(18所)
北京第一實驗國小 北京中關村第一國小
崇文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國小
史家胡同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國小
府學國小 二里溝國小 北京第二實驗國小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國小 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國小 北京國小
北京育才學校(國小部) 北京育民國小 北京市燈市口國小
北京西城區白雲路國小 青龍橋國小 北京翠微國小
北京中學
著名中學(21所)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第四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北京市第二中學 北京市第五中學 北京市第八中學
北京市西城區實驗學校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北京匯文中學 潞河中學 北京市十一學校
陳經綸中學 北京一零一中學 北京市八一中學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一六一中學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高等教育

北京同時也是全國教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截至2017年,北京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2所,其中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最為著名的學府。全年本專科在校生達到58.1萬人。 全市共有58所普通高校和88個科研機構培養研究生,在學研究生達到31.2萬人。  北京擁有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大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為北京圖書館,始建於1909年京師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也是亞洲較大的圖書館之一。 北京是全國高等院校的中心,聚集了全國數量最多的重點大學。
學校名稱主管部門辦學層次備註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陸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防化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空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戰略支援部隊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種警察學院武裝警察部隊
北京大學
教育部本科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中國人民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北京林業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北京外國語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央財經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關係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北京理工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國家民委
外交學院外交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部
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北京體育大學國家體育總局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中央辦公廳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華全國總工會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青團中央
中華女子學院中華婦女聯合會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北京農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音樂學院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國戲曲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首鋼工學院
北京警察學院
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市教委民辦
北京吉利學院
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市專科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
北京體育職業學院
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
北京北大方正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市教委民辦
北京經貿職業學院
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北京匯佳職業學院
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
北京科技職業學院
北京培黎職業學院
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
北京網路職業學院
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育部成人高等學校
公安部管理幹部學院公安部
民航管理幹部學院交通運輸部
中南海業餘大學中共中央辦公廳
中央黨校繼續教育學院中共中央黨校
國家法官學院最高人民法院
國家檢察官學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中國記協職工新聞學院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
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北京市
北京市東城區職工業餘大學
北京市崇文區職工大學
北京宣武紅旗業餘大學
北京市石景山區業餘大學
北京市朝陽區職工大學
北京醫藥集團職工大學
北京市總工會職工大學
北京教育學院
北京開放大學
北京市豐臺區職工大學
北京市西城經濟科學大學
北京市農工商聯合總公司職工大學
華北電業聯合職工大學
首都聯合職工大學

科研院所

北京是全國最大的科學技術研究基地,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科學研究機構和號稱中國矽谷的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每年獲國家獎勵的成果占全國的三分之一。1998年來,每年都成功舉辦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題的大型國際活動——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2017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595.3億元,比上年增長7.5%,相當於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為5.7%。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人員38.8萬人,增長3.9%。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94.6件,比上年增加17.8件。全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規模(限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51157.9億元,增長11.1%;其中實現技術收入8327.7億元。2017年12月,北京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立。 培訓學校 北京市知名課外培訓學校:中國政通教育、新東方學校、學而思教育、巨人學校、京翰教育、新航標教育、凱思睿教育、學大、優勝教育、尚德機構等。

交通運輸

鐵路

北京西站 北京西站
北京是中國鐵路網的中心之一,主要有北京到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北京到上海的京滬鐵路,北京到廣東省廣州市的京廣鐵路,北京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京哈鐵路,以及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高鐵京哈高鐵,北京到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的京包鐵路,北京到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的京原鐵路,北京至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高鐵(京廣高鐵->湘桂高鐵),北京到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的京通鐵路和北京到河北省承德市的京承鐵路。在國際鐵路運輸方面,去往俄羅斯各城市、蒙古都城烏蘭巴托和朝鮮都城平壤以及去往越南都城河內的列車均從北京發車。 京津城際鐵路於2005年7月4日開始修建,2008年8月1日正式開通,北京和天津兩地的路程被縮短為半小時。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於2011年6月30日正式開通運營,京滬兩地進入5小時經濟圈,千里京滬一日得以實現。主要車站:北京站:位於東便門西側。建於1959年,是全國鐵路客運重要樞紐,北京第三大火車站。北京南站:位於永外大街。2008年改建完成,成為亞洲第二大的火車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重要站點(僅次於鐵路上海虹橋站)。北京西站:位於蓮花池東路。建於1996年。北京北站:位於西直門。建於1905年,是京張鐵路上的車站之一。現北京北站於2009年改建完成。北京東站:位於百子灣。建於1938年。

航空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場之一,是中國國際航空(AirChina)的主要中心,位於北京市順義區(行政屬朝陽區),距北京市中心20千米。幾乎所有北京的國內國際航班均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停靠和起飛。旅客吞吐量在2012年達到8192.9萬人次,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位居全球第二。機場和北京市區間由北京機場高速公路連線,在路況良好的情況下只需約40分鐘即可到達。北京市還修建了一條北京捷運機場線,從市區東直門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大約需要15分鐘。北京還建有6座機場:北京南苑機場、北京良鄉機場、北京西郊機場、北京沙河機場和北京八達嶺機場,在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這些機場除南苑機場同時為軍民合用外(為中國聯合航空公司的基地機場),其他均為軍用機場。

市內交通

道路北京老城區(二環路以內)的城市道路是棋盤式的格局,橫平豎直。東西方向的道路有長安街( 復興門至建國門)、平安大街(東四十條豁口至車公莊)、廣安大街(廣安門至廣渠門)。南北方向的道路有中軸線,從玉蜓橋到雍和宮的東線和開陽橋到積水潭橋的西線。東線路過方莊、紅橋、崇文門、東單、東四、北新橋和雍和宮;西線路過菜市口、宣武門、西單、西四、新街口。因為天安門廣場和紫禁城的原因,北京的中軸線分為北中軸和南中軸。北中軸從地安門向北,經鼓樓、北辰路,達奧體中心;南中軸從前門向南經天橋、永定門,達三營門。南中軸和104國道重合。2018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2255.8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14.6公里,增加101.6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里程6394.8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5.8公里。公交2018年末公共電汽車運營線路888條,比上年末增加2條;運營線路長度19245公里,減少45公里;運營車輛24076輛,減少1548輛;全年客運總量31.9億人次,下降5.0%。 計程車2013年北京市計程車日均運送190萬人次,占總出行量的6.6%,里程利用率約68%。2013年6月10日起調整北京出租汽車價格標準,新的出租汽車價格為:3千米以內13元,基本單價每千米2.3元。燃油附加費每運次1元。低速行駛和等候費每5分鐘早晚高峰期間加收2千米租價(不含空駛費),其他時段加收1千米租價(不含空駛費)。預約叫車服務費為提前4小時以上預約每次6元,4小時以內預約每次5元。單程載客行駛超過15千米部分收取空駛費,基本單價加收50%的費用。汽車牌照京A(1996年前);京B(計程車);京C(1996年);京E(1997年);京F(2002年);京G(郊區戶籍車);京H(2003年);京J(2005年);京K(2006年);京L(2007年);京M(2008年);京N(2008年);京O(公安);京P(2008年);京Y(郊區戶籍車);京V(中央直屬部隊);京Q(2012年)。軌道交通
北京捷運線路圖(2016年底更新)北京捷運線路圖(2016年底更新)
北京捷運始建於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條捷運線路建成通車,使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捷運的城市。2014年12月28日,執行新票價方案,基價為3元,進行計程計價,且在乘車過程中設定4小時限時。截至2018年末,軌道交通運營線路22條,與上年末持平;運營線路長度636公里,增加28公里;運營車輛5656輛,增加314輛;全年客運總量38.5億人次,增長1.9%。註:開通日期僅註明首開段開通日期,詳情請瀏覽線路詞條。
北京捷運列表
線路全長(千米)起訖站點站數開通日期備註
北京捷運1號線 31.04 由蘋果園站至四惠東站 運營23站 1969年10月1日中國第一條捷運,全線
北京捷運2號線 23.1 由西直門站至西直門站 共18站 1971年1月15日環線捷運,全線
北京捷運13號線 40.9 由西直門站至東直門站 共16站 2002年9月28日全線
北京捷運八通線18.864由四惠站至土橋站共13站2003年12月27日北京捷運1號線的東延長線,全線,預計與1號線貫通
北京捷運5號線 27.6 由天通苑北站至宋家莊站 共23站 2007年10月7日全線
北京捷運8號線 26.6 由南鑼鼓巷站至回朱辛莊站 共18站 2008年7月19日 二期 又稱奧運支線,三期和三期南段建設中
北京捷運10號線 57.1 由巴溝站至巴溝站 共45站 2008年7月19日全線
北京捷運機場線 28.1 由東直門站至3號航站樓站 共4站 2008年7月19日終點分別至首都機場T2和T3航站樓,全線,並有西延規劃
北京捷運4號線 27.8 由安河橋北站至公益西橋站 共24站 2009年9月28日 全線
北京捷運15號線 41.4 由清華東路西口站至俸伯站 共8站 2010年12月30日全線,有西延規劃
北京捷運房山線 24.6 由郭公莊站至蘇莊站 共11站 2010年12月30日 中段 北段和西延線建設中
北京捷運亦莊線 23.3 由宋家莊站至次渠站 共14站 2010年12月30日全線
北京捷運大興線 21.8 由公益西橋站至天宮院站 共11站 2010年12月30日全線
北京捷運昌平線 31.9 由昌平西山口站至西二旗站 共12站 2010年12月30日全線
北京捷運9號線 16.5 由郭公莊站至國家圖書館站 共12站 2011年12月31日 一期 有二期規劃
北京捷運6號線 42.8 由海淀五路居站至潞城站 共26站 2012年12月30日 二期 三期建設中
北京捷運14號線12.4;31.4由張郭莊站至西局站;由善各莊站至北京南站共7站;共19站2013年5月5日 西段、東段和中段大部分 中段剩餘段建設中
北京捷運7號線23.7由北京西站至焦化廠站共19站2014年12月28日 一期 二期建設中
北京捷運16號線49.8由西苑站至北安河站共10站2016年12月31日 北段 南段建設中

歷史文化

宗教

鳥巢鳥巢
北京地區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萬,約占北京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藝術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北京現有宗教活動場所達100多處。

傳統建築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 皇家建築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明朝時叫大內宮城,清朝時叫紫禁城,這裡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天壇以其布局合理、構築精妙而揚名中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四合院和胡同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傳統住宅的統稱。北京四合院源於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築。 廟宇 北京現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的白雲觀等。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等。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  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是指元、明、清時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劃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千米。從南往北依次為:永定門,前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端門,午門,紫禁城,神武門,景山,地安門,後門橋,鼓樓和鐘樓。從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永定門起,就有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東華門、西華門;安定門,德勝門以中軸線為軸對稱分布。中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曾經說:“北京的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永定門、中華門、地安門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拆毀,後重新修建了永定門城樓。 城池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
北京城池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瓮城、角樓、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曾經是中國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禦體系。北京城門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門的總稱。根據等級以及建築規格的差異,分為宮城城門、皇城城門、內城城門、外城城門四類。明清北京城有宮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

飲食文化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內地之首。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云:“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兒、豆面酥糖、酸梅湯、茶湯、小窩頭、茯苓夾餅、果脯蜜餞、冰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灌腸、爆肚、炒肝等。

京劇

京劇名旦京劇名旦
京劇是中國國粹。京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一種以徽調“二黃”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

非物質文化遺產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種類文化
音樂智化寺京音樂、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門頭溝京西幡樂、通州運河船工號子、順義曾莊大鼓
舞蹈 門頭溝京西太平鼓、延慶旱船、昌平後牛坊村花鈸大鼓、密雲蝴蝶會、米糧屯高蹺會、海淀撲蝴蝶、白紙坊太獅老會、大柵欄五斗齋高蹺秧歌、沙峪村竹馬、湯河川大班小班米糧屯高蹺、蝴蝶舞、童子大鼓老會、花鈸大鼓、蝴蝶會
戲劇崑曲、京劇、河北梆子、大興詩賦閒、柏峪燕歌戲
曲藝相聲、岔曲、單弦、京韻大鼓、密雲蔡家窪村五音大鼓、平谷調、京西太平鼓、和韶樂、曾莊大鼓、京西幡樂沙峪竹馬、柏峪秧歌戲、賦弦
雜技與競技天橋中幡、抖空竹、帽山滿族二魁摔跤、圍棋中國象棋
美術北京牙雕工藝、曹氏風箏工藝、北京玉器工藝
手工技藝景泰藍製作技藝、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北京雕漆工藝、全聚德掛爐烤鴨技藝、北京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寶刀衡製作工藝、絨布唐工藝、曹氏風箏工藝
傳統醫藥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
民俗北京春節廠甸廟會、門頭溝妙峰山廟會、東嶽廟行業祖師信仰習俗、房山大石窩石作文化村落、石景山古城村秉心聖會、通州區漷縣鎮張莊村龍燈會、門頭溝龍泉務童子大鼓老會、張莊龍燈會、大石窩石作文化村落、全聚德烤鴨

老字號

種類品牌
飯莊全聚德,便宜坊,東來順,仿膳飯莊,稻香村,沙鍋居,白魁老號,烤肉季,六必居,都一處燒麥館,鴻賓樓,烤肉宛,王致和,正明齋,信遠齋,泰豐樓,正陽樓,全素齋,東興樓,一條龍,曲園酒樓,鴻興樓,爆肚馮,燕雅軒,豐澤園,仿膳飯莊,東興樓,西來順,又一順,恩元居
綢緞行瑞蚨祥,內聯升,元隆顧繡,步瀛齋,謙祥益,麗豐祥,盛錫福,馬聚源,天成齋,黑猴兒、同升和
藥店同仁堂,南慶仁堂,長春堂,永仁堂,千芝堂,萬全堂,鶴年堂
茶莊吳裕泰,元長厚,張一元,慶林春,永安茶莊,森泰茶莊,吳肇祥
文墨辦公一得閣,文盛齋,戴月軒,榮寶齋,成文厚,萃文閣,清秘閣,文房四寶堂
小吃年糕楊,小腸陳,都一處,褡褳火燒,老磁器口豆汁店,華天小吃,爆肚馮,天興居,慶豐包子,錦芳小吃、青雲閣、天福號,坐地戶,羊頭馬,豆腐腦白,年糕錢,老舍茶館,姚記炒肝店,錦馨豆汁店,隆福寺小吃店,餛飩侯,東興順爆肚張,李記白水羊頭,老磁器口豆汁店
其他普蘭德,張順興,龍順成,天蕙齋,大明眼鏡,亨得利,億兆百貨,中國照相館

旅遊

概述

紫禁城紫禁城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7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 皇家園林北海公園、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 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蹟。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蹟7309項,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地質公園、15處國家森林公園。2018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3.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4.6%。國內旅遊總收入5556億元,增長8.5%。接待入境旅遊者400.4萬人次,增長2.0%。其中,外國遊客339.8萬人次,增長2.3%;港、澳、台遊客60.6萬人次,增長0.1%。旅遊外匯收入55.2億美元,增長7.5%。國內外旅遊總收入5921億元,增長8.3%。全年經旅行社組織的出境遊人數510.9萬人次,下降0.1%。

旅遊景點

北京市旅遊景點
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 長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天壇 頤和園 明十三陵 大運河
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八達嶺―十三陵 石花洞 八大處 恭王府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國子監街 菸袋斜街 大柵欄 地安門內大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密雲縣古北口鎮 九渡河鎮 東壩古鎮 王四營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齋堂鎮爨底下村 齋堂鎮靈水村 龍泉鎮琉璃渠村 密雲新城子吉家營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大運河 北京雲居寺塔 藏經洞及石經 北京古觀象台
北海公園 盧溝橋
燕京八景
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金台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晴雪 玉泉趵突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

宗教文化

北京地區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北京的寺、廟、觀、堂是宗教界和信教民眾的宗教活動場所。
宗教場所 天主教東堂 天主教南堂 缸瓦市基督教堂 崇文門基督教堂
牛街清真寺 東四清真寺 廣濟寺 廣化寺
白雲觀 雍和宮
佛教 潭柘寺(北京最古老寺廟,在北京建成800年前就已經建立)
雲居寺 戒台寺 法源寺 報國寺
道教 白雲觀(全真道) 東嶽廟(正一道)
藏傳佛教(喇嘛教) 雍和宮
伊斯蘭教 牛街禮拜寺 東直門外清真寺 東四清真寺
天主教 西什庫天主堂 宣武門天主堂 王府井天主堂 西直門天主堂
東交民巷天主堂
基督教 文門堂 缸瓦市堂珠 市口堂 寬街堂
海淀堂
東正教 尼古拉教堂(遺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