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俗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11月1日)
平裝: 736頁
開本: 32開
ISBN: 7532122166
條形碼: 9787532122165
尺寸: 20 x 13.8 x 3.2 cm
重量: 699 g

內容簡介

風俗的內涵極其廣泛,涉及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諸多層面,歷來有關研究著作論述的範圍頗有出入,我們經過多次討論,在認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力求有所突破。接其內容和形式,將其分為飲食、服飾、居住、交通、婚姻、喪葬、壽誕、衛生保健、交際、經濟生產、娛樂、宗教信仰等大項,並努力探討各個時代風俗的基本特徵及演變規律。
本書按時代劃分,共分為原始社會、夏商、兩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夏、元明、清、民事十二卷,力圖全面系統地反映了中國風俗發展的歷史軌跡,至於各卷的章目設定。本著“求朋同,存小異”的原則,力求反映各個時代的風俗特點。

媒體評論


歷經數載之艱苦努力,集眾多專家學者的智慧與成就,這部《中國風俗通史》終於編纂完成了。在此之際,我們作為本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深感欣慰。
風俗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歷代統治者和儒家士大夫往往將其提到安邦治國的高度。如西漢時的賈山,在《至言》中指出:"風行俗成,萬世之基定。"(《漢書·賈山傳》)應劭在《風俗通義》序中也說:"為政之要,辯風正俗。最其上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提倡移風易俗,強調教化和示範的作用。《荀子·樂論》日:"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說苑·政理》日:"聖人之舉事也,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以施於百姓。"《孝經》日:"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因此,研究中國風俗的歷史,總結中國風俗的演變規律和經驗教訓,不僅有助於人們深入地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促進中國歷史學、民俗學的建設,而且對於推進當前的兩個文明建設,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於風俗的含義,古人多有解釋,如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八下《地理志》云:"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亡常,隨君上之情慾,故謂之俗。"《新論·風俗篇》亦日:"風者氣也,俗者習也。土地水泉,氣有緩急,聲有高下,謂之風焉;人居此地,習已成性,謂之俗焉。"從這些古人的論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風"就是指因水土、氣候、物產等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的風尚,而"俗"則是由社會生活條件不同而形成的社會行為習慣。兩者相加,就是風俗,即:風俗是一個地區和民族長期形成的社會風尚和民眾習慣的合稱。它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而又非常獨特的一種文化現象,像一面鏡子,生動而具體地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具有地緣性、民族性、傳承性、社會性和自發性的特徵。
風俗的內涵極其廣泛,涉及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諸多層面。歷來有關研究著作論述的範圍頗有出入。我們經過多次討論,在認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礎之上,力求有所突破。按其內容和
形式,將其分為飲食、服飾、居住、交通、婚姻、喪葬、壽誕、衛生保健、交際、經濟生產、娛樂、宗教信仰等大項,並努力探討各個時代風俗的基本特徵及其演變規律。
從創意到全部書稿交付出版,歷時數年。在此期間,雖然我們反覆就全書編纂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學術商討,但因整套書的作者較多,編寫的時間又比較倉促。故對全書框架的磨合及各卷的銜接以及其他一些具體問題的把握上仍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敬請方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按時代劃分,共分為原始社會、夏商、兩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元、明、清、民國十二卷,力圖全面系統地反映中國風俗發展的歷史軌跡。至於各卷的章日設定,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力求反映各個時代的風俗特點。
本書的編纂和出版,得到了上海文藝出版社領導和有關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謹表謝忱。又,本書的編寫除運用我們長期積累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外,還參考和引用了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特在此一併向所有給本書提供借鑑的學人致以衷心的感謝!
陳高華 徐吉
2001.6

目錄


導言
第一節 風俗形成的社會背景一
第二節 風俗政策與風俗觀念
第一章 飲食風俗
第一節 飲食結構與方式
第二節 飲茶、飲酪與飲酒之風
第三節 社會各階層的飲食生活
第二章 服飾風俗
第一節 冠巾與髮式
第二節 服制的形式與穿著方法
第蘭節 鞋履風俗
第四節 佩飾與化妝
第三章 居住與建築風俗
第一節 都城與宮殿
第二節 民居與器用
第三節 園林
第四節 寺塔與石窟
第四章 行旅交通風俗
第一節 出行禮儀
第二節 行旅方式
第三節 旅食與旅宿
第四節 行旅風尚
第五節 遊覽
笫五章 生育風俗
第一節 求子
第二節 孕婦保健與胎教
第三節 誕生
第四節 育兒
第五節 成年
第六章 婚姻風俗
第一節 婚姻觀念
第二節 婚姻形式
第三節 婚姻程式
第四節 離婚與再嫁
第七章 衛生保健與養老風俗
第一節 醫藥的進步
第二節 民間醫生與巫醫活動
第三節 服食養生
第四節 養老與敬老
第八章 喪葬風俗
第一節 喪葬觀念
第二節 喪葬禮儀與葬式葬法
第三節 墓室與明器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