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與增匯對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基本信息

作 者: 陳泮勤 編
出 版 社: 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030201119
出版時間: 2008-03-01
版 次: 1
頁 數: 394
裝 幀: 精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科學與自然>地理學

內容簡介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與增匯對策》系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中國陸地和近海生態系統碳收支研究”成果之一。書中系統闡述了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與增匯技術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和進展。全書共分三篇:上篇(第一至六章)主要介紹了自主發展的碳收支模型集成系統、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數據信息庫、碳模式計算中的誤差分析,以及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的理實格局和未來可能出現的變化趨勢:中篇(第七至十三章)詳細介紹了我國陸地和近海生態系統的固碳潛力與技術:下篇(第十四至十八章)探討了後京都時代可能的碳減排方案和思路。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與增匯對策》可供地球化學、地理學、土壤學、氣象學、環境學、生態學、生物學、大氣科學、套用遙感和全球變化等領域的科研、教學人員及本科生、研究生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時空格局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科學問題
第三節 基本思路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碳收支模型集成系統
第一節 碳收支模型集成系統的設計原則
第二節 碳循環模型集成系統的構成
一、硬體環境
二、通用軟體系統
三、集成系統軟體與系統的運行
第三節 集成系統的標準體系
一、運行環境和有關標準
二、數據格式、度量和空問參照系標準
三、模型集成軟體開發與子模型接口標準
第四節 模型參數資料庫集成
一、模型的參數數據
二、模型參數數據的多源性和複雜性
三、數據一致性和標準化
四、模型參數資料庫建設
五、數據存儲與組織結構
第五節 模型軟體集成
一、集成軟體的組成結構
二、軟體開發平台
三、集成軟體與各生態系統模型軟體的集成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碳模型所需的基礎數據: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數據信息庫
第一節 氣象數據柵格化
一、不同氣象要素空間化算法研究
二、地表太陽輻射估算
第二節 中國土壤資料庫與碳模型模擬土壤參數
一、土壤類型名稱規範與編碼
二、土壤空間資料庫
三、土壤屬性資料庫
四、土壤屬性與空問數據的融合
五、碳模型模擬需要的土壤參數
第三節 碳通量觀測數據的時空代表性
一、通量觀測數據質量分析與評價
二、同化箱式法與渦度相關法的比較
三、通量觀測數據的空間代表性
四、通量觀測結果的尺度擴展
五、利用通量觀測數據進行生態系統碳收支估算的初步探討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模式計算中的誤差分析
第一節 誤差及其來源
一、誤差的定義
二、真值與平均值
三、誤差的分類及來源
第二節 誤差分析方法
一、直接測量中誤差的表示方法
二、問接測量中誤差的傳遞
三、誤差合成
第三節 集成模式對輸入誤差的回響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時空分布格局
第一節 碳循環模型與輸入參數
一、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
二、模型的輸入參數
第二節 計算結果
一、各類生態系統的面積與分布
二、生態系統重要變數的計算
第三節 碳收支時空分布特點
一、生態系統碳庫的時間變化
二、生態系統碳庫的空間格局
……
第六章 全球變化背景下中國生態系統碳收支的未來演變趁勢
中篇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增匯技術措施與潛力
第七章 基於IPCC方法的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增匯潛力評估
第八章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碳增匯技術措施和潛力
第九章 中國農田生態系統的碳增匯技術措施和潛力
第十章 中國草原生態系統的固碳技術措施和潛力
第十一章 中國濕地生態系統碳增匯技術措施和潛力
第十二章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潛力
第十三章 中國近海生態系統的固碳潛力與技術措施
下篇 主要碳減排方案與對策
第十四章 後京都時代的碳減排方案及其評述
第十五章 不同國家在碳減排中的博弈
第十六章 後京都時代的碳減排分擔方案思路
第十七章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對策
第十八章 小結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附錄4
附錄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