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型經濟需求管理

中國開放型經濟需求管理

作者:徐中國開放型經濟需求管理偉 投資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出口需求是拉動經濟成長的又一主要動力。 基於上述分析,《中國開放型經濟需求管理》認為。

基本信息

作者:徐

中國開放型經濟需求管理中國開放型經濟需求管理

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經濟文庫·理論經濟學精品系列
平裝: 257頁
ISBN: 9787513612395

內容簡介

《中國開放型經濟需求管理》主要內容簡介:對經濟活動是進行需求管理還是供給管理是凱恩斯學派和供給學派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需求管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顯示出不同的特徵。20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需求由相對過剩轉變為相對不足。近些年來,中國的居民消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相應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投資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出口需求是拉動經濟成長的又一主要動力。基於上述分析,《中國開放型經濟需求管理》認為。在開放型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流動,要保證巨觀經濟的健康運行,除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外,還要發揮政府職能。在內需外需協調發展過程中,以擴大內需為主,通過綜合運用巨觀調控政策,促使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協調發展。

作者簡介

徐偉,女,經濟學博士、管理學碩士、工學學士。2009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系國民經濟學專業,研究方向為巨觀經濟理論與實踐,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研究人員,主要研究領域:世界消費與儲蓄、國際貿易、服務業、現代企業管理等。參與部委及其他機構委託課題累計20餘項。主編著作、部,參編教材1部,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撰寫各類研究報告20餘篇。參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成立大會、全球智庫峰會、中國經濟年會、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等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重大會議的文稿起草工作。

文摘

“供求實際上從來不會一致;如果它們達到一致,那也只是偶然現象,所以在科學上等於零,可以看做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可是,在政治經濟學上必須假定供求是一致的。為什麼呢?這是為了對各種現象要在它們合乎規律的、符合它們的概念的形態上來進行考察;也就是說,要撇開由供求變動引起的假象來進行考察。另一方面,為了找出供求變動的實際趨勢,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把這種趨勢確定下來。”
馬克思的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模型,內含在他的再生產圖式之中。再生產圖式不僅指出了社會總產品,即總供給和總需求的構成內容,更為重要的是要表明社會總產品從而也是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的實現條件。馬克思批判的繼承了古典經濟學,制定了科學而完整的勞動價值論,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中間環節的分析,揭示出價值規律是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的內在規律。可以把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篇《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中闡述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理論及其公式看做是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模型,因為再生產理論也是社會產品的實現理論。如果兩部類的產品在實物形態和價值形態上都實現了,市場上總供給與總需求就均衡了。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有著不同於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獨立體系,但從馬克思對總供給和總需求關係的研究來看,他對總供求關係的論述已經基本包含了現代西方經濟學對供求關係的論述,只是論述的方法不同。馬克思對供給與需求及價值的關係論述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我國市場出現的一些問題:在市場需求過度膨脹時,許多企業在高成本下也能取得效益,隨之而來也出現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但是一旦市場需求從膨脹轉為不足,那些依靠高價格獲取利潤的企業連成本價格都無法實現,如果市場需求過度不足,商品價格下跌,如果出現持續價格下跌,則出現通貨緊縮,那些按平均條件生產商品的廠商也有可能只實現他們利潤的一部分,由此,造成虧損企業劇增。這些虧損企業中有些是必須被淘汰的企業,有些則是由於通貨緊縮造成的暫時性虧損。馬克思市場價值決定理論為我們分析市場上企業虧損原因提供了很好的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