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海軍教育

中國原無近代海軍教育,1866年沈葆禎接手福建船政後提出“船政更本,在於學堂”,“不重在造重在學”,並在開設船廠的同時在福州定光寺(白塔寺)和仙塔街兩處設求是堂藝局,挑選聰穎子弟入堂學習近代海軍技術,由此開創了中國的近代海軍教育,

簡介

作為在中國海防近代化建設中誕生的第一所海軍學校,福州船政學堂從1866年開始創辦到1907年暫時停辦,歷經40餘年的時間,為中國培養了60()多名各類海軍人才,並先後四次選派so多人分赴英法等國留學,開創了中國近代海軍教育以及海軍留學歐洲的先河。

歷史

中國原無近代海軍教育,1866年沈葆禎接手福建船政後提出“船政更本,在於學堂”,“不重在造重在學”,並在開設船廠的同時在福州定光寺(白塔寺)和仙塔街兩處設求是堂藝局,挑選聰穎子弟入堂學習近代海軍技術,由此開創了中國的近代海軍教育,求是堂(即以後的船政學堂)便成為了中國近代海軍的,北洋海軍中的大批官兵就是從這裡走向大海。
在馬尾船政學堂開設後,清政府又陸續在各地開設了多所海軍學校,並在定購國外軍艦的同時向外派出了大批留學生(如劉步蟾、嚴復、詹天佑等)。1888年清廷又正式確定了海軍教育的科目、要求“其考選海軍官學生也,一、英國語言文字,二、地輿圖說,三、算學至開平方諸方,四、幾何原本前六卷,五、代數至造對數表法,六、平弧三角法,七、駕駛諸法,八、測量天象推算經緯度諸法,九、重學,十、化學格致。肄業期四年,學成錄用。其考選練勇也,招沿海漁戶年壯者充之。在練船練習帆繩盪槳泅水及輪炮之操法,洋槍刀劍之操法。由三等遞升至一等,以備充補水手。水手以上各級,核其才藝勞績,以次遞擢”。由此奠定了中國近代海軍教育體系的基礎,由這套教育系統培養出的海軍人才成為了中國近代海軍的中堅力量。

海軍學校

中國近代著名海軍學校一覽(至甲午中日戰前)
馬尾船政學堂、黃埔水師學堂、天津總醫院西醫學堂
天津水師學堂、昆明湖水師學堂威海水師學堂
江南水師學堂、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留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