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

《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

海軍發展戰略是策劃和指導海軍建設與發展的方略。它從屬並服務於國家軍事戰略,規定了海軍建設與發展的方向,是海軍建設與發展的根本依據。民主革命勝利的前夕,毛澤東開創了中國人民海軍事業。他在以後的26年中,一直關心海軍事業的發展,推動著海軍建設的前進。

“老海軍是國寶,是國家的財富”

1953

1949年8月25日,時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的張愛萍將軍接到軍委通知,請他和林遵同志進京,毛主席要接見他們。張愛萍將軍沒有感到意外,他知道,這次,毛澤東主席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示對海軍同志的嘉勉了。
至這一天,張愛萍在海軍司令員的任上才4個月零2天。4月23日,渡江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南京解放,軍委急電:三野立即組建海軍,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張愛萍帶著13名同志,著手組建工作。至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一支新的軍種--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了。同日,國民黨海軍少將林遵將軍率領9艘軍艦、17條艦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義。林遵被任命為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同年6月,我軍在《大公報》上發表通告:“為創建人民海軍,羅致海軍人才,業已成立登記國民黨海軍人員辦事處,凡一切曾在國民黨海軍中工作,而今後決心獻身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志願為人民海軍服務者,均可前往該處報到登記,以備量才錄用。”並強調指出:“凡曾在國民黨海軍服務,不論脫離遲早,不論官佐士兵或階銜高低,不論航海、輪機、製造、槍炮、通訊、測量、軍需、醫務或其他行政人員,均可前來登記。”陸續起義的國民黨海軍人員和投身到人民海軍來的達4000餘人,形成了一支相當可觀的技術隊伍。當時華東海軍確立了一條基本的建軍原則,這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以人民解放軍陸軍為基礎,團結原國民黨海軍人員共同建設人民海軍。這條原則,得到中共中央華東局的批准,也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贊同和肯定。
1949年8月28日上午,中南海。身穿青布制服,神采奕奕的毛主席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進會見大廳,張愛萍為他一一引見同來的“老海軍”,介紹到林遵,毛澤東首先稱讚他率領第二艦隊起義為我軍渡江、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了大功,並詢問了他的身體、生活情況。
毛主席在沙發上坐下後招呼眾人就座,然後一一詳細詢幾位同志的姓名、籍貫、原來和現在工作等情況。然後,毛主席問道:“你們中間有國民黨員嗎?”
幾個原海軍同志的心中同時一緊,林遵這個前國民黨駐美武官,後來官拜國民黨艦隊司令的國軍少將自不必說,曾國晟是原國民黨海軍機械署長,金聲是原國民黨海軍辦公廳主任,二人也同為國民黨軍少將,徐時輔是金聲的副手,也有不低的國民黨軍軍階,如果毛澤東要跟他們算一筆“反共”的賬,是誰也脫不了干係。誰也摸不透毛澤東此時問這話是什麼意思,都默不作聲。屋子裡的氣氛稍稍有些凝重。
毛主席看出了大家的想法,笑道:“要說做國民黨員嘛,在坐的恐怕都沒有我的資格老。”接著他憶起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又講到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反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歷史。毛澤東說,中國近代屢遭帝國主義從海上來的侵略,屢次吃虧就在於政府腐敗,中國沒有強大的海軍。毛澤東的手用力一揮,加重了語氣說:“我們一定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毛澤東問及華東海軍的情況,張愛萍做了簡要匯報,重點講了在黨的領導下,以人民解放軍為基礎,團結原國民黨海軍同志,共同建設人民海軍的原則及互幫互學、取長補短的做法,以及原海軍同志特別是在坐的曾國晟、金聲、徐時輔的具體貢獻。
毛澤東稱讚很好,又特地對林遵及曾國晟、金聲、徐時輔講:“你們有豐富的海軍知識和經驗,有科學技術。我們新海軍同志要向你們學習;人民解放軍有優良的政治工作和戰鬥作風,你們也要向新海軍學習;新老海軍要團結一致,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為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而奮鬥!”
林遵等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已經是十分激動了,又聽到主席對他們的稱讚和鼓勵,更是激動不已,一致表示:一定為人民海軍的建設竭盡全力。
毛主席沉吟片刻,繼續說道,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國,農民只有小米,建設海軍也需要小米,同時還需要機器,製造軍艦需要的機器,必須有發達的工業,我們要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為建立強大的海軍創造必要的條件。
毛主席的談話一字一句都深深地打動著幾位老海軍。他們這些人從青年時代就帶著富國強軍、報效國家的夢,到國外學習海軍。但是多少年來,他們都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毛主席生動而深刻的談話,使他們進一步感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海軍一定能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時間過得飛快,這次接見已近兩個小時,毛主席談興正濃,在談到要對原海軍人員採取爭取、團結、改造的方針時,他對張愛萍說:“他們是國寶,是國家的財富,你要很好地關心他們。”
經張愛萍提議,毛澤東同大家合影留念。之後,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代表主席請大家共進晚餐。
翌日,毛主席應張愛萍之請,把這次談話內容概括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禦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作為對海軍的題詞。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為海軍題詞。
20多天后,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鄭重宣告:“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為海軍五次寫下同一題詞

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1953年2月19日,毛澤東在武漢首次登上人民海軍的戰艦。在考察期間,毛澤東5次揮毫寫下了那句後來廣為人知的話:“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在毛澤東一生中,這是他惟一一次連續5次寫下同樣的一句“題詞”,可見這句話在他心中的份量。

1949年3月24日

1949年3月24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給"重慶"號巡洋艦起義官兵的復電中指出:"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立自己的空軍和海軍"。

1949年9月21日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鄭重宣告:"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1949年10月10日

1949年10月10日,毛澤東和朱德在給"長治"號軍艦起義官兵的復電中,把建設海軍與將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聯繫起來,勉勵起義人員"積極參加建設中國人民海軍和完成解放中國全境的偉大事業"。接著,毛澤東在給初建的華東軍區海軍所作的題詞中指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禦帝國主義的可能侵略"。

1953年2月

1953年2月,毛澤東首次視察海軍艦艇部隊,並為海軍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他在視察海軍部隊的過程中,與海軍廣大官兵進行多次談話,反覆強調在中國百餘年近代歷史中,帝國主義入侵我國的歷史教訓。他說:過去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大都是從海上來的。現在太平洋還不太平。我們應該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在談到國際鬥爭形勢時,他又說:帝國主義如此欺負我們,我們要爭氣,要認真對付。我們的海岸線這么長,一定要建設強大的海軍。過去我們沒有空軍,也沒有海軍,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飛機,有了軍艦,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乾,我們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1953年2月24日

1953年2月24日,毛澤東在南昌艦會議室聽取海軍一些領導同志匯報工作時指出:我們有了一個強大的陸軍,再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帝國主義就不敢欺負我們了。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毛主席視察海軍毛主席視察海軍

1958年5月27日到7月22日,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總結新中國成立8年來的工作,針對當前形勢,討論國防建設問題。會上,海軍的同志提出了10年發展計畫,但是被一些領導同志批評為“大海軍主義”。
毛澤東開始講話了,他說:“我還是希望搞一點海軍,空軍搞得強一點。還有那個核子彈,聽說就那么大一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么好,我們就搞一點。搞一點核子彈、飛彈、洲際飛彈,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兩次,也不是抓4次,而是抓七八次。”
毛澤東進一步說:“我是始終主張建立一支強大海軍的……打個比方,蔣介石的海軍像個蚊子,風一吹就吹跑了。我們要建設強大海軍。”
1958年7月21日,回應中國請求前蘇聯在技術上支持中國海軍的報告,前蘇聯駐中國大使尤金向毛澤東轉達了赫魯雪夫和蘇共中央主席團關於蘇聯同中國“建立一支共同潛艇艦隊”的建議,說什麼蘇聯沿海的自然條件不利於充分發揮核潛艇的作用,要求利用中國沿海的良好條件建立中蘇共同核潛艇艦隊。
毛澤東當即表示說:“首先要明確方針:是我們辦,你們幫助?還是只能合辦?不合辦你們就不給幫助,就是你們強迫我們合辦。”第二天,7月22日,毛澤東又約見尤金,非常氣憤地說:“你們昨天把我氣得一宿沒有睡覺。”接著嚴肅而尖銳地指出:“一切都合營,陸海空軍、工業、農業、文化、教育都合營,可不可以?或者把一萬多公里長的海岸線都交給你們,我們只搞游擊隊。你們只搞了一點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權。”“你們建議搞海軍獻魃鐠,怎么向全世界講話?怎么向中國人民講話?”

毛澤東要尤金告訴赫魯雪夫:“你們幫助我們建設海軍嘛!你們可以做顧問。為什麼要提出所有權各半的問題?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建立潛艇艦隊問題,這是方針問題:是我們搞你們幫,還是搞懞獻魃鐠,這一定要在中國決定。赫魯雪夫同志也可以來,因為我已經去過他那裡了。”
7月31日,赫魯雪夫秘密訪華,後來,赫魯雪夫在回憶錄中說:“我們的海軍希望中國沿海港口能為我們的潛水艇加油,讓艇上人員上岸休假。當我向毛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他又斬釘截鐵地當場拒絕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9月8日,赫魯雪夫專電回答周恩來:同意“在艦艇新技術方面,給予廣泛援助”,並邀請中國派代表團赴蘇商談。當時國家財政雖然十分緊張,仍盡最大可能撥出2億盧布外匯給海軍引進先進艦艇製造技術。但是,對於提供核動力技術等援助的要求,蘇方表示還沒有準備好。
1959年,赫魯雪夫參加我10年大慶觀禮,他再次讓毛澤東“最後考慮蘇聯艦隊利用中國沿海基地和聯合建立長波電台”。
毛澤東的回答是:不行。你是不是要把我們的東南沿海都拿去?你們乾脆把我們的整個東南沿海都拿去算了!赫魯雪夫驚訝地說:核潛艇技術要求又高,資金投入又大,你們怎么能搞得了?我們有了,不等於你們也有了?
毛澤東對此不置一詞。當時,赫魯雪夫指指下面遊行的民兵隊伍,說:這些,通通不過是核武器下的一堆肉餅罷了!接著,他面色陰鬱地告訴毛澤東:蘇聯已經決定,撤走所有援華專家。毛澤東再次用沉默回答了他。
就是在這次著名的天安門國慶觀禮對話之後,毛澤東對海軍的同志說:中國的“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3年後,1970年12月26日,中國的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國核潛艇“長征1”號正式服役。8月19日,朱德總司令在海軍司令員蕭勁光陪同下,檢閱了核潛艇。總司令問:“這全是我們自己製造的嗎?”蕭勁光大將回答:“艦上所有設備,沒有一件是進口的!”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5年5月3日,82歲的毛澤東已經是步履蹣跚,剛剛做完白內障手術的他親自召集在京的政治局委員開會,當與時任海軍政委的蘇振華握手時,毛澤東鄭重地說:“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說著,他晃了晃左手小指,又說了一句話:“我們的海軍只有這么大。”這是他對海軍做出的最後的囑託。從他說的第一句和海軍有關的話起,他就一直在用“強大”形容他心目中的海軍。也許,他已經預見到他身後世紀的競爭將主要是海洋的競爭,他剛剛把中國帶到了太平洋面前,而未來中國的一切榮與辱都將從海洋開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