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婦女報刊

中國近代婦女報刊

中國近代婦女報刊是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它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其獨特的風貌在中國文化史和婦女解放運動史上寫下了絢麗的華章,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借鑑意義。

中國近代婦女報刊

正文

中國清代末年至五四運動前以婦女為讀者對象的報刊,多以提倡女學、女權,宣傳婦女解放運動為主要內容。戊戌維新運動時創辦,辛亥革命前後達到高潮,至1919年累計有50多種。
《女學報》是中國近代第 1份婦女報刊,是上海桂墅里“女學會書塾”的校刊。康同薇、李蕙仙、裘毓芳等任主筆。1898年 7月24日在上海創刊,至 10月 29日,共出12期。設“論說”“新聞”“徵文”等欄目,提倡女學、男女平等、婦女參政。20世紀初,隨著社會風氣和民主革命形勢的變化,婦女報刊有很大發展。從1901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 共出版30多種。大體有兩種類型:①提倡興女學、開女智,著重對婦女進行反封建的啟蒙教育,如廣州《中國近代婦女報刊嶺南女學新報》(1903)、《北京女報》(1905)、上海《 天足會報 》(1907) 和 《婦女時報》(1911) 等。其中,《北京女報》1905年 9月 21日創刊,是我國最早的婦女日報。編者張展雲。該報以開女智為宗旨,設有“益智錄”“西學入門”等欄目,文字全用白話,是一份婦女啟蒙報紙。②強調婦女不僅要進學堂,而且要爭女權,結團體,把婦女解放運動與民族民主革命結合起來,如《中國婦女報》、《女子世界》、《神州女報》等。《女子世界》1904年創刊於上海, 1906年停刊,是辛亥革命前歷史最長的婦女刊物。丁初我主編。該報主張“政治之革命”和“家庭之革命”並舉。秋瑾稱它是婦女報刊中的“巨擘”。《中國女報》1907年創刊於上海,編輯兼發行人秋瑾。宣稱“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並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為宗旨”,熱烈宣傳愛國、女權,並且提倡婦女運動和民主革命相結合,是中國早期婦女報刊的一面旗幟。但只出兩期, 第 3期已擬就目錄, 收到部分稿件,因秋瑾被捕遇害而停刊。 1907年11月, 陳志群在上海創辦《神州女報》,以紀念、宣傳秋瑾的革命事跡為主要內容。出了3期,1908年1月停刊。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 中國婦女運動漸由提倡女學、女權,轉為主要爭取婦女參政的鬥爭,婦女報刊也相應有所發展。比較著名的如《女子白話旬報》,是女子參政同盟會會刊,由唐群英等於 1912年 10月在北京創刊;《神州女報》是神州女界協濟社機關刊物,由張昭漢等人於1912年11月在上海創刊;《萬國女子參政會旬報》是張漢英等1913年 4月發起組織“萬國女子參政會中國部”時, 創刊於上海。1914 年以後,袁世凱復辟帝制,北洋軍閥政府鉗制言論自由,婦女報刊日趨衰落。直至1919年五四運動興起,婦女報刊才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參考書目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1981。
 劉巨才:《中國近代婦女報刊小史》,《新聞研究資料》第35輯,北京,1986。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