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法制史概論

中國古代各王朝都壟斷貨幣製造權,並運用貨幣手段實施國民收入再分配。 本書從秦、漢初期貨幣立法的基本框架開始,分析中國古代各王朝貨幣法制的發展演變,探討貨幣法制變化對各王朝盛衰興替所發生的影響作用。 基於對中國古代貨幣法制發展演變過程的研究和考證,作者指出,中國古代銅錢的非稱量貨幣性質,是各王朝運用銅錢輕重調節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基礎。

基本信息

書名: 中國貨幣法制史概論
叢書名:
作者: 石俊志 相關圖書 ISBN: 978-7-5049-6555-4
版次: 1-1 開本: 小32開
裝幀: 出版日期: 2012-08-30
中圖法分類:
字數: 278 千字 頁數: 361

作者介紹

石俊志 1953年6月出生,河北豐潤人。現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攻讀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專業,獲史學博士學位;攻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攻讀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研究生部國際金融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攻讀英國倫敦城市大學數學院精算統計專業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北京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華南理工大學貨幣法制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國際保理》、《現代精算數學原理》、《金融危機生成機理與防範》、《商業性債權轉股權法律研究》、《半兩錢制度研究》《五銖錢制度研究》及有關金融、法律、歷史方面論文多篇。

內容介紹

中國古代的銅錢和紙幣,是非稱量貨幣,主要依靠朝廷的信用,而非本身的價值,承擔貨幣職能。中國古代各王朝都壟斷貨幣製造權,並運用貨幣手段實施國民收入再分配。本書從秦、漢初期貨幣立法的基本框架開始,分析中國古代各王朝貨幣法制的發展演變,探討貨幣法制變化對各王朝盛衰興替所發生的影響作用。基於對中國古代貨幣法制發展演變過程的研究和考證,作者指出,中國古代銅錢的非稱量貨幣性質,是各王朝運用銅錢輕重調節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基礎。朝廷採用銅錢減重或發行虛幣大錢的方式,可以將社會財富部分或大部分斂集到統治者手中。但是,過度地使用貨幣手段從民間斂財,會引發社會經濟衰退及政治動盪。然而,正是統治者運用貨幣手段斂財的衝動,結合商品經濟的發展大潮,推動了中國古代貨幣形態的發展和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