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

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

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於1981年11月在昆明成立,現設立於雲南省民族研究所。中國西南西南民族學會是地方性民族學研究團體中最為活躍的一個,由全國各地研究川、滇、藏、黔、桂五省區少數民族的學者組成,隨著學會的發展,重慶、湖北、湖南等地的學者也紛紛加入。除學會出面編輯文集外,出版有學會通訊《西南民族研究動態》。

成立背景

1980年10月在貴州貴陽召開了中國民族學界的代表大會,並成立了“中國民族學研究會”(1984年10月改稱為“中國
第一屆理事會秘書長李紹明先生第一屆理事會秘書長李紹明先生
民族學學會”)。會上決定成立“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籌委會”,馬曜任“籌委會”主任,李紹明任秘書長,何耀華童恩正、李乾芬、周光大、平措次仁等人任委員。隨後開始了“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的籌建工作。

成立歷史

學會第一屆顧問黃現璠先生學會第一屆顧問黃現璠先生
第一屆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於1981年11月在昆明成立,並舉行了首屆年會,選舉馬曜為理事長,顧問有吳澤霖黃現璠等民族學界重鎮 。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是在國家民政部註冊登記、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的全國性一級學術團體。

發展狀況

1981年至1985年,學會總部設在雲南民族學院;1985年至1988年設在貴州省民族研究所;1989年至2003年設在雲南省社會科學院。2004年 1月7日下午,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總部回遷雲南民族大學,回遷揭牌儀式在雲南民族大學學生會堂前隆重舉行。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名譽會長丹增發來了賀信。截至2005年底,有團體會員456個,個人會員508人。

學術成就

學會成立24年來,始終致力於對西南地區34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經濟、文化、藝術、宗教、語言文字的研究,關注西南民族地區改革開放及現代化建設中重要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為中央和滇、、黔、、藏、、湘、鄂八省區市黨政領導機關的科學決策服務,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年會摘介

第一屆

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年會,於1981年11月3日至7日在昆明舉行。包括全國十三個民族的一百二十多

學會第一屆顧問吳澤霖先生學會第一屆顧問吳澤霖先生

位同志出席了會議。會議廣泛交流了學術研究經驗,通過了學會章程,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與會同志進行了廣泛的學術討論,認為四川、西藏、雲南、貴州、廣西五省(區)內,不僅民族眾多,而且民族內部支系紛繁,同一民族的支系多達十餘種乃至幾十種。同一民族的語言,又有方言、次方言和土語之別;反映在民族文字上,也有差異。民族分布多不以行政區劃為限,各民族間乃至民族內部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平衡。解放後,大家對各民族的歷史和現狀雖然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由於有關省(區)間協作不夠,因而對於跨省區的民族,缺乏整體的、全面的研究和認識。至於同一語族的各民族的綜合比較研究,則開展得更少。這不僅給科學研究工作帶來不利,同時也影響到民族工作。成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團結、組織西南各省(區)從事民族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和幹部民眾,進行有聯繫的綜合研究,正確認識和掌握各民族的歷史、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特點及其相互關係,從而為鞏固各民族的大團結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是當前客觀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歷史賦於我們的使命。
與會同志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剷除了各民族間互不信任的根源,開闢了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道路。但是,要徹底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民族之間的隔閡和差別,還需要作長期艱苦的努力。深入開展西南民族研究,在總結歷史上處理民族關係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民族問題,對鞏固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和為四化建設服務,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西南民族研究,應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貫徹黨的三中全會和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精神,貫徹黨自“雙百”方針,為新時期黨在民族工作方面的總任務服務。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西南各民族的歷史研究,研究他們的族源,研究他們與中原文化的淵源關係和與東南亞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關係等等。研究這些問題應當理論聯繫實際,從歷史到現狀,既有助於解決現實問題,又著眼於長遠的考慮。

第十三屆

2006年 4月1日至4日,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第13屆年會暨構建西南民族地區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召開,來自北京、上海、四川、重慶、西藏、湖北、湖南、貴州、廣西、雲南等10個省區和越南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學者共100多人參加了會議。

學會副會長覃乃昌先生學會副會長覃乃昌先生

會議以大會發言和小組討論兩種形式展開,會上先後有l8名專家學者在大會上作了發言。學者們分別從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綜合研究等幾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從不同層面對構建和諧社會進行了積極的思考;以宗教、生態、旅遊、經濟、教育、婦女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為切入點,探討了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構建。儘管與會代表的觀點有時針鋒相對,但會議還是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圓滿結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會議收到的75篇學術論文包括套用研究、綜合研究、基礎研究,對西南地區如何構建和諧社會進行了多角度、多途徑、多視野的獨特思考和探討。無論是來自內地湖北、四川的學者,還是來自邊疆省份雲南、西藏的學者,都根據自己的研究視角和地域特色闡述了民族地區文化多樣性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如何耀華研究員的《怒江水能開發與構建和諧社會》,鄭偉林教授《論哈尼族的“和”文化對構建哈尼族地區和諧社會的影響》,沙馬拉毅教授的《中國彝族及東南亞各國保保族之比較研究》等學術論文,全面深刻地論述了民族地區文化多樣性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影響。除此之外,許多學者還從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態建設、民族教育、婦女等問題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研究了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構建問題,並提出了諸如“教育”、“貧富差距”、“少數民族進城務工”、“資源開發與保護”、“文化傳承與發展”等一系列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社會學院院長許憲隆對大會所作的總結以及廣西民族研究所所長覃乃昌所作的閉幕詞都認為此次大會取得了成功和理想的結果。
此外,會議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進行了換屆選舉,何耀華、許憲隆教授當選為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新一屆會長,並確定2008年在武漢召開第14屆年會。

第14屆

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第14屆年會會場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第14屆年會會場

2008年10月24日,“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第14次年會”在湖北武漢中南民族大學舉行。會議由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主辦,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中南民族大學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承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內從事西南民族研究的民族學人類學學者共100餘人出席了會議。中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陳達雲到會祝賀,校長雷召海致歡迎辭,副校長雷振揚、段超參加開幕式。中國西南民族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李紹明教授,中國西南民族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教授出席了這次西南民族研究的盛會。開幕式由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會長、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許憲隆主持。
開幕式上,何耀華教授致開幕詞。何耀華教授指出,中南民族大學為開好這次大會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籌備他代表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對中南民族大學黨委、校行政及會議籌備組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對各位領導、各位代表在百忙之中前來出席會議表示熱烈的歡迎。

會長許憲隆教授會長許憲隆教授

會上,何耀華教授重點介紹了中國西南民族的改革發展問題,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中國西南民族地區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獲得了空前的提高,但是,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村粗放型增長方式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尚未解決,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少數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尚未根本改變;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戰還在不斷出現。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解決“三農”問題作出了重大的部署,為解決上述問題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活力。深入研究和實踐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的決定,為推動西南民族地區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已成為中國西南民族學家、人類學家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各民族的農村改革,實現各民族的共同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既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關鍵,又是中國民族學、人類學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具有用學術研究推進改革、開放,推進中國西南民族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的傳統。希望這次會議繼往開來,通過全體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把這次大會開成推進中國西南民族地區農村改革和科學發展研究的大會;開成為第16屆世界民族學、人類學大會鳴鑼開道的大會……,催生當代中國民族學西南學派的大會;開成構建和發展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青年論壇的大會。

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第14屆年會閉幕式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第14屆年會閉幕式

開幕式上,中國社科院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揣振宇書記發表講話。揣振宇書記首先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祝賀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揣振宇書記說,在中國的民族學和人類學研究中,中國西南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西南地區不僅擁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和豐富的多元民族文化,它還蘊含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稀缺的物種等自然資源。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在與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長期的互動中,逐漸形成了擁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傳統。在西南地區聚居的各少數民族不僅積累了認識、利用和保護自然環境及其資源的傳統知識,並且與西南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建立了密切的相互依存關係。在其社會文化中,確立了西南人民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繼為說,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成立27年來,在領導和組織西南民族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培養了很多科研人才,為我國民族學與人類學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作為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主管單位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將一如既往的支持和維護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的工作,繼續關注和參與中國西南民族的研究,努力促進中國民族學和人類學的發展。

參會者圍繞民族學研究理論、西南民族走廊、邊疆民族地區民族與文化考察、民族旅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學術研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