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薪酬發展報告

簡介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日前發布的2011年《中國薪酬發展報告》,透露我國部分行業工資過高導致拉大收入差距,尤其是部分企業高管收入增長偏快,水平過高。
據介紹,《中國薪酬發展報告》重點對2011年國內薪酬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和系統展示。對未來一個時期薪酬發展趨勢及前景進行了初步展望和預測,全書共分5篇27章,涵蓋了我國工資收入分配的全部內容。

四大焦點

焦點一

呼籲抑制壟斷行業薪酬
報告透露,2011年全國城鎮企業(不含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從2002年的12422元增長至42452元,年均增長達到14.6%;城鎮私企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增長達到18.3%。但行業之間、部分職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分配秩序不夠規範,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如“十一五”期間,公司高管人員年薪水平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1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66.8萬元,平均每年遞增18.1%。部分行業企業高管年薪已經上千萬元,2007年時平安公司總經理年薪即為6616萬元,是當年全國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2751倍,相當於農民工平均工資的4553倍。
與此同時,“十一五”期間,部分行業工資水平增長過快,水平過高,拉大了社會不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例如2010年,上海浦發銀行員工工資及獎金人均為29.66萬元,員工的其他福利人均6.08萬元,兩者合計人均35.74萬元,是當年城鎮單位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10倍。
為此報告建議,要規範高管人員薪酬,重點是問題比較突出的金融、房地產行業企業。同時要以國有大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壟斷行業企業為重點,探索工資總量決策機制,抑制部分行業企業工資水平過高、增長過快的趨勢。此外,還要將政府促進職工工資增長責任納入政績考核,加大工資集體協商力度,加強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統計制度建設。

焦點二

企業工資分配結構性問題突出
人保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最新發布的2011年《中國薪酬發展報告》稱,我國企業工資分配的結構性問題突出,企業高管收入增長偏快,部分高管水平過高。同時,部分行業工資水平增長過快,水平過高,拉大了社會不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
人保部副部長邱小平撰文表示,2011年,全國城鎮企業(不含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從2002年的12422元增長至42452元,年均增長達到14.6%;城鎮私企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增長達到18.3%。但是從總體上看,目前企業工資收入分配領域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政府對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調節力度不夠,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續下降,行業之間、部分職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分配秩序不夠規範,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 

焦點三

高管職工收入能差上千倍
《報告》指出,我國企業工資分配的結構性問題突出,企業高管收入增長偏快,部分高管水平過高。
“十一五”期間,公司高管人員年薪水平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1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66.8萬元,平均每年遞增18.1%。其中,2007年高管年薪平均遞增速度達到57.19%,使企業高管人員的薪酬問題凸顯出來。
此外,部分行業企業高管年薪已經上千萬元。2007年平安公司總經理年薪為6616萬元,是當年全國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2751倍,相當於農民工平均工資的4553倍。

焦點四

部分行業工資增長過快
“十一五”期間,部分行業工資水平增長過快,水平過高,引發了企業間的攀比,助推一些企業薪酬水平過快上漲,拉大了社會不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
2010年,上海浦發銀行員工工資及獎金人均為29.66萬元,員工的其他福利人均6.08萬元,兩者合計人均35.75萬元,是當年城鎮單位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10倍。
而房價、教育費用支出等增長過快使企業工資收入嚴重縮水,使得一些人感覺不到工資快速增長帶來的實惠,總是覺得“工資漲得像眉毛一樣慢,物價漲得像頭髮一樣快”。
與此同時,企業工資收入分配還存在著部分農民工工資水平較低,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工資增長不平衡等問題。

工資分配三點建議

針對我國在企業工資收入分配方面的各種問題,專家建議要進一步規範企業工資分配秩序。
首先是規範高管人員薪酬,重點是問題比較突出的金融、房地產行業企業。
其次要以國有大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壟斷行業企業為重點,探索工資總量決策機制,抑制部分行業企業工資水平過高、增長過快的趨勢。加強對高收入行業企業的監督檢查,加強個人所得稅監管。
第三,要將政府促進職工工資增長責任納入政績考核,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進一步加大工資集體協商力度,加強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統計制度建設。

相關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薪酬發展報告》[2011年]一書全面總結和系統展示我國薪酬發展的歷程,集中體現黨和政府有關收入分配的相關政策和實踐做法,以及當前薪酬研究的最新成果並展望未來一個時期內薪酬發展的前景。
五大特點
★ 語言結構嚴謹、規範
★ 參與專家最多,機構最廣
★ 基於國內外百餘家行業、若乾薪酬數據的調查結果
★ 內容新穎、獨特、覆蓋面廣、實用性強
★ 由所長親自審定改稿
該書宗旨
《中國薪酬發展報告》[2010年]一書以黨的“十七大”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精神為指導,以現代人力資源及薪酬管理理論為基本依據,旨在積極推進企、事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幫助企、事業找到人力資源管理戰略過程中理論上的創新點,實踐中的突破點,在新的形勢下,調整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動人力資源管理的健康和諧發展,實現職工利益共享機制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作者簡介
編:劉學民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工資研究所所長
副主編:楊黎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工資研究所副所長
工資所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工資研究所(簡稱工資所)於1990年1月成立,主要從事工資收入分配、勞動關係調整、勞動標準等方面的理論、政策、法規及套用性、前瞻性和技術性研究。成立以來,完成國家若干項國家級、部級重大課題研究任務。同時,適應發展需要,將科研成果開發及薪酬理論運用到實踐,積極開展企、事業單位薪酬績效等人力資源管理方案設計和相關資訊活動。
《中國薪酬發展報告》[2010年]內容摘要:
第一章 我國工資分配製度改革
第二章 2010年工資分配情況及2011年展望
第三章 地區工資水平
第四章 行業工資水平
第五章 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分配製度
第六章 最低工資
第七章 工資指導線
第八章 工資集體協商
第九章 企業人工成本及國際競爭力
第十章 上市公司薪酬分配
第十一章 企業高管薪酬分配
第十二章 工資指導價位
第十三章 大學生畢業起點薪酬
第十四章 社會高薪職業
第十五章 已開發國家薪酬
《中國薪酬發展報告》[2010年].劉學民主編.-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發行(書號:ISBN978-7-5045-9092-3,中國版書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1第)073924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