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詩漢譯史論

slation main Chin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外文書名: A Critic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oetry in mainland Chin
叢書名: 通天塔叢書
平裝: 41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英語
開本: 16
ISBN: 9787543878464, 7543878461
條形碼: 9787543878464
尺寸: 22.6 x 15.4 x 2.4 cm
重量: 599 g

內容簡介

這本《中國英詩漢譯史論(1937年以前部分)》由張旭著,全書試圖從現代翻譯學的視角探討抗日戰爭爆發以前中國英詩漢譯的情況,它既是一部有關翻譯詩歌的斷代史,又是一部學術著作。《中國英詩漢譯史論(1937年以前部分)》除緒論外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對應於兩個歷史時期:“五四”以前的萌建期和1919年至1937年的發展期。緒論部分提綱挈領地介紹了本研究的特色、性質、內容和沿革。這一部分吸收了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時提出了研究者自己的觀點。另外兩部分分別介紹了兩個歷史時期的翻譯狀況,特色,涉及的主要詩人、譯者群、目標語、重大的翻譯事件等,評價了一些重要的詩歌翻譯活動和翻譯作品,並從民族詩歌發展的角度考察了英語詩歌這種異質文化因子是如何通過翻譯文學這一中介在中國流傳與接受,又是怎樣衝擊和影響中國詩歌創作的。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百年中國英詩漢譯活動概貌
第二節 英詩漢譯與中國新詩的發展
第三節 英詩漢譯史的研究背景與展望
第四節 英詩漢譯史的研究目的與範圍
第五節 英詩翻譯史的研究方法與意義
第1章 中國近代英詩漢譯若干史料鉤沉
第一節 文化外求時期英詩漢譯的預演篇
第二節 文化碰撞時期英詩漢譯的序幕篇
第三節 文化動盪時期英詩漢譯的新篇章
第2章 近代在華傳教士與英語宗教詩歌漢譯
第一節 在華傳教士的聖詩漢譯活動說略
第二節 在華傳教士聖詩漢譯中的詩藝追求
第三節 在華傳教士聖詩漢譯中的翻譯決策
第3章 意識形態與近代英詩漢譯
第一節 早期譯詩活動中的贊助者
第二節 文化歷史語境與早期選材問題
第三節 “文以載道”與翻譯策略的擇取
第4章 譯經文學傳統與近代英詩漢譯
第一節 譯經文學與韻體翻譯傳統說略
第二節 以文言為目標語的早期譯詩
第三節 文白過渡時期的白話體譯詩
第5章 近代三家英詩漢譯活動考察
第一節 蘇曼殊:為“文學因緣”而譯詩
第二節 陸志韋:為“造新格律”而譯詩
第三節 劉半農:為“增多詩體”而譯詩
第6章 中國現代早期英詩漢譯史料鉤沉
第一節 “五四”前後白話譯詩運動的全面鋪開
第二節 莎翁與黑人詩歌漢譯的開始
第三節 幾部英詩漢譯“專號”的問世
第四節 零星的現代派詩歌譯介的開始篇
第五節 弱小民族國家的英詩漢譯
第7章 現代早期三家英詩漢譯散體化現象考察
第一節 胡適之:“自古成功在嘗試”
第二節 朱自清:“譯詩可以增富語言和意境”
第三節 鄭振鐸:“譯文似乎還很忠實”
第8章 創造社三家英詩漢譯散體化現象考察
第一節 成仿吾:“譯詩也應當是詩”
第二節 郁達夫:“非我所愛讀的東西不譯”
第三節 郭沫若:“譯出來的要是詩才行”
第9章 早期新月派成員英詩漢譯新格律體實驗考察
第一節 聞一多於譯詩格律上的新探索
第二節 徐志摩於新格律體譯詩的實踐
第三節 朱湘於譯詩新格律的追求
第10章 白話文學語境中“學衡派”英詩漢譯活動考察
第一節 “學衡派”成員譯詩活動概觀
第二節 吳宓文言譯詩中的藝術抉擇
第三節 吳芳吉於譯詩音樂效果的營構
第四節 “學衡派”眾家復譯中的詩藝追求
結語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