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膳食方法

《中國膳食方法指南》通過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和現代營養學兩個途徑,結合儒、道、佛三家飲食理念和動植物知識,用通俗、生動的筆法,去分析各種正確的飲食方法,並在實際運用方面給予操作性的指導,使大眾能夠在輕鬆的閱讀當中獲得知識和方法,從而達到將日常飲食起到寓於保健、康復之中,起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中國膳食方法

本書主要介紹中國文化中“飲食”的具體含義;儒家飲食文化對現代中國飲食的指導意義;道家飲食思想的真諦;佛家素食制度對中國人飲食生活方式的影響:“清真”飲食精華之處;《黃帝內經》飲食觀;最後介紹胃腸病最新飲食方法。

作者簡介

朱西傑,中醫學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中醫藥學會仲景分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西部地區中醫藥重點建設學科中醫內科消化學科帶頭人級及寧夏醫學院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仲景方治療胃腸疾病的研究。主持、參與科研課題6項,發表論文30餘篇。參編專著2部,參編教材3部。

目錄

1.飲食的含義與演變

古代食的含義

與食有關的詞語

古代飲的含義

飲食的演變

古今飲食養生的原則

飲食宜忌

飲食三因制宜

食後調護法

飲食烹調法

飲食四大補養法

飲食中的禁忌

2.《周易》與藥食文化

《周易》提供的飲食信息

象形飲食,同形相補

取類比象,爻類相連

盈虛訊息,藥食養生

七損八益

3.儒家飲食養生特色

固後天之本,及早食養,倡導食養“中庸”

食養關鍵在於飲食有節

先食療、後藥餌,倡導食物合理搭配

倡導飲食的時令性

講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遲,夜食反多損的原則,強調飲食“守禮”

飲食與情緒關係密切

4.道家飲食方法

以素養壽

食氣

服食

食養

5.佛教飲食方法

佛教的飲食文化及其特點

佛教飲食儀軌和戒律

6.斷食療法與伊斯蘭飲食文化

斷食療法的形成發展

斷食三部曲

伊斯蘭飲食文化的特點

認識回族封齋、開齋

斷食療法與伊斯蘭飲食文化相互交融

7.《黃帝內經》飲食方法

《黃帝內經》飲食療法的基本概念

《黃帝內經》論食養

《黃帝內經》中的飲食觀

《黃帝內經》中的膳食文化

《黃帝內經》論“辟穀”

《黃帝內經》食療的基本原則

《黃帝內經》飲食禁忌

《黃帝內經》論食補

《黃帝內經》飲食五味說的基本內容

8.胃腸病飲食方法

吃出水平,吃出記憶

“半飢餓”狀態是兒童飲食的基礎

提高食慾,祛邪為第一要務

胃腸病人如何服中藥

飲食好壞是胃腸功能狀態及發病的重要標誌

胃病的調護並非“胃喜”為補

節食是配合胃腸病治療的金鑰匙

改變飲食結構——徹底治癒胃腸疾病的關鍵

“忌口”是減輕胃腸病復發的必由之路

建立胃腸病人食譜——配合治療不可少

“醫聖”張仲景食療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